十六特胜观在佛教中不但有影响力,也有一些关于它的说法。但对十六特胜观的说法有些师兄并不了解,所以也不知道其中的含义。那十六特胜观有什么说法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此十六特胜观,依智顗《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七所述,当时佛门中有三种说法,第一及第二是以十六观分配‘四念处’,如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知息遍身、除诸身行等五项属身念处;受喜、受乐、受诸心行等三项属受念处;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等三项属心念处;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观灭、观弃舍等五项属法念处。第三种是从四禅八定渐次深入的层次来解释十六观。智顗赞同后说。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七复云(大正46·525c)︰‘十六特胜,修之可以得道。此十六特胜,有定有观,是中具足诸禅,以喜乐等法爱养故,则无自害之过,而有实观观察,不着诸禅,所以能发无漏,既进退从容,不随二边,亦能得道,故名特胜。’依此可知,修此十六特胜观之过程中,行者之身心领受喜乐,无导致厌世自杀之弊,并有如实观察,令修习者虽深入正定而不致染着诸禅,较诸不净观、六妙门等皆更殊胜,故称‘特胜’。
十六种禅观行法。这十六种法门,较适合定根多而慧性少的众生修习。相传世尊教导弟子们修习不净观,曾有人因为修观而极端厌世,终告自杀。佛因此告诸比丘,舍不净观而修此十六特胜观。即︰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知息遍身、除诸身行、受喜、受乐、受诸心行、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观灭、观弃舍。
上述就是十六特胜观有什么说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了解十六特胜观时,一定要用心,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意思,才能有更多的领悟。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