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传戒的程序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08 19:45:47作者:心经全文网整理

佛教中会定期举行传戒的活动,这是佛教法师在向信徒传授戒律的活动,所以说传戒是很重要的。传戒的意义很深,所以修行之人对传戒要有一定了解,也要知道传戒的程序。只是传戒的程序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传戒的程序是什么

◎授十戒

撒净,即依照一定程序,划分出一块“清洁”的场地作为进行传戒活动之用;

布置场地,如点香烛等;

引礼师(司仪)延请“三师”;

得戒和尚宣布开始程序,受戒者们集合,引礼师从中挑选8名代表,手捧香盘,礼请、引导“三师”进入大殿,钟鼓齐鸣;

初坛忏摩。忏摩,一般在晚间进行,由羯摩阿阇黎主持,新戒们诵“大悲咒”举行忏悔仪式,请羯摩阿阇黎开导讲解“五逆十恶”,称为“一白”。 然后三次询问(称为“三羯摩”)新戒有否犯以上的罪、错。

礼请得戒和尚、羯摩阿阇黎和教授阿阇黎,以及七证师;

(请圣,请佛、请法(律经)、请菩萨、请历代祖师、护法诸天、护戒的戒神、金刚力士等来监护戒坛)

新戒仟悔;

羯摩阿阇黎问遮难(即再次确认新戒有没有妨碍受戒的以上五逆十恶的情况);

三皈依;

说戒相:即说十戒、授十戒;

传衣(传五衣、七衣、衣具);

聆听得戒和尚教授“五德十数”,即出家人五种净德,十种基本佛学教义;

五德:

即发心出家;毁其形好;永割亲爱;委弃身命;志求大乘。

十数:

一切众生;二名、色;三受:若受、乐受、不若不乐受;四谛:苦、集、灭、道;六色、六根、六识;七党支;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九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罗、沙弥、沙弥足、出家八戒斋男(行者)、出家八戒斋女、优婆塞、优婆夷;十一切处,十遍处观: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

传戒的程序是什么

◎授具足戒

第二坛是传授具足戒,必须在戒坛上进行。戒坛设在严密的殿堂里,有些固定传戒或经常传戒的寺院,往往在寺院后部的某一侧,建立一个很大的独立的坛场,一般有大、小两个殿。小殿在前面,设为戒神殿,供奉戒神。戒神就是最早诵出戒律的优娑离尊者,他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精通戒律,而且严格持戒,被尊为“持律第一”。

戒神殿后面的大殿是“戒坛殿”,戒坛殿很大,里面一个很大的正方形坛。坛分上、中、下三层,由汉白玉砌成三层平台,下两层是丹墀,最上一层是平台。戒坛正面和东、西面有台阶可供上下。下面两层及地面的四周都各塑有护戒神像,他们既是守护坛场和戒坛的神,又是保护守戒的人、监惩犯戒破戒的神,通常塑为怒目金刚力士相。

最上面一层平台,为正方形正中靠北,面南设释迦牟尼的法身像——毗卢遮那佛坐像,坛上凹字形摆放桌子,凹口向南,桌子后面安十把椅子,正中三张座位,当中是得戒和尚,左面羯摩阿阇黎,右面教授阿阇黎,右右两排椅子是七位尊证师的,左三右四。如果戒坛较大,也有十张椅子一字排开的。新戒们就在这桌子前跪着受戒。传具足戒按规定是三个人一组,每一组约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有时求戒的人特别多也用变通的办法,即三的倍数,六人一组或九人一组,登坛受戒。

二坛请圣后,引礼师带领先到教授阿阇黎前,由教授师“问难”,即十分严肃地逐个询问“十三重难”和“十六轻难”。是否有过十三种严重而不许受戒的犯戒犯法行为;十六种较重、性质略轻的、不应当或不宜受戒的行为,如:是否已成年到了可以受具足戒的年龄(二十岁),是否为逃避欠债而出家的,是否有五种严重的社会传染或不能自持的疾病(疥癞、痈疽、干宵、白痴、癫狂)。问清确实没有这些不正常的情况,才许可为这些新戒传戒具足戒,称为正授。将二百五十条戒中,主要的戒条都—一讲解一遍,并告诫新戒关于受戒、持戒的功德和犯戒的后果、报应。再一条一条问新戒是否在一生中保持受戒、持戒的正确行为。

传戒的程序是什么

◎传菩萨戒

第三坛是传菩萨戒,相对于初坛、二坛来讲,层次更高,即出家人十重四十八轻戒,居士六重二十八戒。在整个传戒个过程中经过学戒、学仪以后,三坛的时间更短一些,程序更简单一些。这一坛不再是个别传授,而是为全体受戒者集体传授;不在戒坛上,而是在大雄宝殿上。由得戒和尚带领所有新戒向佛菩萨行礼。因为授菩萨戒,是经过学戒、学仪后,要修成“菩萨果”,所以不再是任何僧人有资格担任戒师,得戒和尚此时只是担任说戒师,代替佛说戒律,要由释迦牟尼佛自己担任得戒师,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分别担任羯摩阿阇黎和教授阿阇黎,由一切佛菩萨共同来担任尊证师,共同来作证。

◎颁发戒牒

三坛传戒,是出家新戒成为正式僧人的学戒过程。在整个传戒过程中,所有新戒们还不断地在聆听三师和尚、尊证师、开堂师、引礼师、正训、副训师讲经开示,接受教义、教理、教规的教育,使他们完成比较完整的佛教培训。

三坛传戒结束,传戒寺院为僧人们每人以给一张“戒牒”。戒牒是有固定格式的,由中国佛教协会统一印制,有八开纸张大小。在清代以前,戒牒的制作有丝质、布质,也有纸质的,大小如同整开的报纸。上面有三师七证的名字和印章,有僧人的法名、籍贯,以及受戒时间和传戒寺院等内容。戒牒作为僧人的证明,也是一个正式僧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必须妥善保存,必要时要出示,尤其外出云游、参学、挂单时都必须随身携带。

有的寺院,还为每一期受戒僧人印制一份“同戒录”,就象毕业班的同学通讯录。所有同期受戒的僧人互相称为“戒兄弟”,共尊得戒和尚为得戒师、戒和尚,自称为某某法师的戒弟子。这种佛教关系,是十分密切和重要的,这也是一种亲情关系,称为“法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