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惑

三惑——是天台宗所说的三种障惑,佛教天台宗教义

三惑是天台宗所说的三种障惑,佛教天台宗教义,天台宗人把一切迷事、迷理的妄惑归纳作三类:一、见思惑,二、尘沙惑,三、无明惑,总称“三惑”。

在修行的时候,有些人会遇到三惑。其实三惑在佛教中是有影响力的,同时也是天台宗的教义。所以大家对三惑要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有收获。但何谓三惑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何谓三惑

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名为三惑。凡夫、声闻、缘觉、菩萨,尚未证成无上佛道,因而拥有的一切迷惑。

见思惑是凡夫的迷惑,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的迷惑,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如贪嗔痴慢疑等五烦恼,声闻缘觉行人若断了此二惑,即能证得阿罗汉果(梵语arahat),出离三界。

尘沙惑是菩萨的迷惑,菩萨化度众生,如果不通达如尘如沙的无量法门,则不能完成教化众生的事业,故名尘沙惑。

何谓三惑

无明惑即根据根本无明而言,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断尽即成佛。

此三惑中,见思惑为粗,尘沙惑为中等,无明惑为细,其性质各不相同。这是天台宗将凡夫、二乘、菩萨未证成究竟果地,内心所有之迷惑,将经论统摄归纳为三惑,让我们能正见三惑真谛,因而证悟甚深菩提。

何谓三惑

上述就是何谓三惑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关于三惑的内容,大家可以多去了解一些,这样对三惑的了解会更深,也会更多。

...查看更多

三惑的意思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只是表面意思,却不知道它在佛教中的含义。其实三惑在佛教中隐含着一定的道理,但需要大家去理解,这样才能从三惑中有一定的收获。那下面一起来看看三惑的详解吧!

三惑的详解

第一见思惑

是把小乘教中所说见、思二惑合而为一而立此名。见惑是见道位上所断的惑,是属于知识的错误见解,即意根对于法境,由不合理的推度分别而起各种邪谬的见解。如于名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妄计为我的身见,及于身见上计我为断为常的边见,乃至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利使,又贪、嗔、痴、慢、疑等五钝使,都称为见惑。见惑总有八十八使,欲界苦谛,具足利钝十使;集、灭二谛,除身见、边见、戒禁取见,各有七使;道谛,除身见、边见,有八使;四谛下合为三十二使。色无色二界,只在每谛下除嗔使,其余都和欲界相同,所以二界各有二十八使,合为五十六使。三界相加成八十八使。思惑是思维道(修道)位上所断的惑,是属于情意的颠倒执着。即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境,贪爱染着,倒想邪求。如于一切顺适心情的境界所起的贪欲及于一切违反心情的境界所起的嗔恚,乃至痴、慢等,都称为思惑,又叫作修惑。思惑总有八十一品。三界合为九地,地地各有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贪、嗔、痴慢(上八地无嗔),合称八十一品。这个见思二惑都是对于三界内的事理迷惑不了,因而招致三界的生死,所以称为界内惑。又因障于空理,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通共应该断的,所以又称为通惑,而断除这两惑的方法,是用空观,因此把这两惑合称为见思惑。

三惑的详解

第二尘沙惑

是执着于空,迷于界内外尘沙数法,障出假利生。此惑通界内外。界内通二乘有,以见思为体。界外只限于菩萨所断,所以又叫别惑。

第三无明惑

是一切生死烦恼的根本。昏迷痴暗,障蔽中道实相理,于诸法事理无所明了,所以称为无明。在见思惑中的无明是障蔽空理的惑,是枝末无明;此惑是障蔽中道理的惑,是根本无明,能招致三界外的变易生死,所以称为界外惑。此惑也只限于菩萨所断,也称为别惑。

三惑的详解

其它

在四教中,藏、通二教以见惑为理惑,以思惑为事惑,即见惑为迷于无常无我等四谛真理的惑,思惑为迷于色、声等世法事相的惑。别、圆二教以根本开明为理惑,以尘沙及见思为事惑,即根本无明惑为覆蔽中道理的惑,尘沙惑障碍化导,为覆蔽俗谛法的惑。见思惑障碍空寂,为覆蔽真谛法的惑。

...查看更多

三惑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在佛教中也是有三惑的。佛教三惑和日常生活中的三惑是不同的,所以修行之人要对佛教中的三惑有个了解,这样才能知道三惑的意思。只是三惑是何意思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惑是何意思

佛教概念中的惑,也叫有漏,也叫烦恼,也叫垢,或者结使,都是同体异名。

此一切之烦恼相,总说即为无明,分说即可分为三惑,三惑即: 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此三惑一一略说如下。

一、见思惑

见思惑为合称,分开即是见惑与思惑,经论中常略称为见思,属三惑之一。

迷于界内理,贪着五欲入于忆想称见惑;迷于界内事,生厌怠称思惑。

又意根对法尘之非理计度,起诸邪见为见惑,对五尘贪爱染着为思惑。

藏、通二教至极果,别教至第七住,圆教至第七信时始能尽断之。

须修空观对治之。

《天台四教仪》云:“见思惑有见修、四住、染污无知、取相惑、枝末无明、通惑、界内惑等七种异名”。

略释七种异名,能更好的帮助理解该名词。

见修:

见道位所断之见惑与修道位所断修惑,合称见修。

四住:

三界内见惑为见爱住地,三界内思惑分为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无色爱住地,合称四住烦恼,故称四住

染污无知:

小乘所说一切之烦恼。《文句记》曰:“染污无知,无明为体”,《俱舍颂疏》曰:“烦恼不净为染污,于境不悟,故曰无知”。

取相惑:

执取事理之相之妄惑,《四教仪集注》云:“取相惑,三惑皆取相,<观音玄记>云,见思取生死相,尘沙取涅槃相,无明取二边相。今见思取六道生死之相”,故名取相惑。

枝末无明:

对根本无明而取枝末之名,因见思以无名为根本,故云枝末。

通惑:

相对于别惑而得名,三乘人通断见思,故曰通惑,尘沙、无明,别为菩萨所断,故名别惑。

界内惑:

相对三界外之惑而得名,见思惑润有漏业,招三界内之生死果报,不能了脱,故云界内惑。

三惑是何意思

二、尘沙惑

众生有无量、相应烦恼亦有无量,比喻人之惑障,如尘沙之多,故称尘沙惑。菩萨之行,广为化他,为对治一切众生如尘沙之无量惑障,故发心修学无量教法,若令众生能断见思之惑,于菩萨即是断尘沙惑。

菩萨虽以空观破除见思惑,但尚执于空理,致使未能进一步了知众生无边之差别相,故尘沙惑又称着空惑。此惑仅为救度众生之菩萨所有,故若此惑不断,则不得自在。

此惑又称别惑。共通于界内、界外,可用假观来对治。

三惑是何意思

三、无明惑

由痴而对一切法无所明了,故称无明。即迷于中道第一义谛之烦恼。

此惑乃业识之种子、烦恼之根本,有招感界外变易生死果报之力用,故属界外惑,声闻、缘觉不知其名,唯大乘菩萨,得定慧双修,万行具足,方断此惑,以中观破之。

若论断位,则别圆二教不同。

依别教之说,

十信位能伏住见思惑,

初住能断除见惑,

七住能断尽思惑,

八、九、十住能断除界内尘沙惑,

十行断界外尘沙,

十回向能伏住无明惑,

初地以后至妙觉位,能断除十二品无明惑。

依圆教之说,

五品弟子位能伏住五住地烦恼,

十信中之初信位能断除见惑,

七信位能断尽思惑,

八、九、十信断除界内外之尘沙惑,

初住以至妙觉位能断除四十二品无明惑。

以上三惑次第由三观分别断除,系别教之说法。若以圆教,三惑为一体,即以一心三观对治,无须分别破除。

因三惑原系一惑之粗细而已,即惑体无别,其粗称为见思;细者称为无明;介于其间称为尘沙,是故依圆教而言,所谓断舍,当无前后异时之别。

...查看更多

三惑有何寓意

三惑蕴含着一定的深意,为此,师兄要多去了解三惑的意思。其实三惑不但意思深,它也是有寓意的...
https://m.xinjingqw.com/fteopic/psph/53170.html

三惑有何作用

修行不是容易的事情,在修行的过程中师兄不但要认真领悟佛法的内容,也要理解三惑的意思。三惑...
https://m.xinjingqw.com/fteopic/psph/53172.html

三惑之见思惑的详解

在佛门修行的师兄都听过三惑,虽然只是简单的两个字,可是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所以师兄要多去了...
https://m.xinjingqw.com/fteopic/psph/53173.html

三惑指哪三惑

三惑对于佛门中人来说是熟悉的,但对刚开始修佛法的人来说是陌生的,这样的人对三惑是不了解的...
https://m.xinjingqw.com/fteopic/psph/53176.html

什么是三惑

三惑一词是有两种解释的,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三惑,另外一种是佛教中的三惑。日常生活中的三惑...
https://m.xinjingqw.com/fteopic/psph/53179.html

一心三惑的解释

在学习佛学时,师兄不但要理解佛法中的含义,也要知道佛门中一心三惑的解释。佛门中的一心三惑...
https://m.xinjingqw.com/fteopic/psph/53180.html

一心三惑是什么意思

佛门中的每句话都有一定的深意,一心三惑也是如此。师兄在理解一心三惑时要对它的意思有一定了...
https://m.xinjingqw.com/fteopic/psph/53183.html

结语

三惑是天台宗所说的三种障惑。天台宗人把一切迷事、迷理的妄惑归纳作三类:一、见思惑,二、尘沙惑,三、无明惑。总称“三惑”,第一见思惑,是把小乘教中所说见、思二惑合而为一而立此名;第二尘沙惑,是执着于空,迷于界内外尘沙数法,障出假利生;第三无明惑,是一切生死烦恼的根本。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最新视频更多
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