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四种资粮之福德资粮

发布时间:2022-10-21 10:07:22作者:心经全文网整理

四种资粮指的是四种不同的资粮,福德资粮只是其中之一,但它也是蕴含着深意的,所以师兄要对福德资粮有了解。那接下来看看四种资粮之福德资粮的内容吧!

四种资粮之福德资粮

佛陀说:「福德是福德业,是幸福、如意、喜乐、可亲、愉悦的别语。」---([如是语]22)。

福德业是善业,善的行为。在佛经里常提到的是十善业: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善业引生世间的利益,譬如好的重生、财富、美貌、成功、地位。福德也是出世利益的助缘。因此,佛陀常敦促弟子们培育德行,并讲述自己在过去世中修德的例子。

我们因为福德的积累,而带来安乐。它会为我们在命终时带来安乐。它也为众生决定他们的来世。六世纪的巴利注疏者法护阿闍梨说:「福德是洗涤与净化我们的心流者。」---([天宫事注疏]Vv.A19)

福是过去世带来的善行果报,德是今世的善行。所以福是果,德是因。

福德这个名词的意思是,它是作为善行果报的幸福与安宁。我们的善行有许多形式,不过简单说有两类:

(1)作为因的德,也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善行。

(2)作为果的福,也就是我们善行的福报。

福德会带给我们身心的自在。无论何时,想到自己做过的善事,总会使你喜乐。它是一件跟着你的尊贵宝藏,就好比你的影子始终跟着你一样。即使死时,你的福德也会跟着你,给你安排一个重生的好地方。这就称为福行(pu??abhisankhara)。作为佛教徒,在今生,我们要常保持清净不染的心,它是世上最高的福德。

许多人都在找福德,但他们却不去找怎么弃恶向善。佛一直在教导我们诸恶莫作(Sabbapapassaakaranam),断除我们的身恶业、语恶业、和意恶业,但是我们一直不做。我们的心中充满贪嗔痴,却不自知,而总是往外看,往外追求,从不去看自己,照顾自己,因此就看不见自己心中的恶,也看不见如何向善。自己在明白了身恶业、语恶业、和意恶业的果报之后,害怕恶业的果报之后,才有可能修行。

四种资粮之福德资粮

然后我们才能做佛说的众善奉行(kusalassupasampada),只有当我们把修行带入自己心里,奉持佛陀给我们制定的戒律,我们才会开始修习善行。人们总是到处在找福德,却不知就算是我们坐在家中,我们也可以在修福德。如何作呢?皈依三宝,奉持五戒,修习慈爱,观照无常等等。

然后我们才能做自净其意(Sacittapariyodapanam)的高级修持。清除杂染的心,让心宁静、修习慈心遍满、无忧无虑、具足德行。当我们的心依靠修习禅定达到明亮时、我们已依靠戒行断除恶行,心中无悔,清净自在。禅定的成就,主要就是达到心的宁静与和平。

「临难遇友为福。少欲知足为福。

命终积德为福。离一切苦为福。」

「世上孝敬母亲为福。孝敬父亲亦为福。

世上敬奉沙门为福。敬奉婆罗门亦为福。」

「持戒到老为福。确立信心为福。

证得明辨为福。诸恶不作为福。」([南传法句经]331-333偈)

假如我们那一天有作过什么善行,比如说过一句好话、做过一件善事、帮过某一个人,或是修习布施,培养慈悲等等。那么我们的心,就会体验到喜悦,通过这些善行的喜悦,促成我们定力与宁静的因缘。布施等善的德行与它趋向喜悦的力量,构成了我们的定力与智慧的基础。

四种资粮之福德资粮

以上就是四种资粮之福德资粮的相关内容,师兄可以多去看看,这样对福德资粮会有更多了解。关于资粮的内容师兄要认真去了解,这样会有不可思议的收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