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中的经典都是很多的,其中禅宗就是其中一个,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开始去修行。禅宗中的分类是有多多的,其中就是有云门宗,云门宗中有着许多经典和智慧,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佛教禅宗之云门宗详细介绍吧!
云门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因开山祖师云门文偃禅师(864—949)而得名,略称云宗,属南宗青原法系。文偃住韶州(广东)云门山光泰禅院,后唐长兴元年(930)以后,大振禅风,因取其山名宗。文偃初参睦州道明,后谒雪峰义存得宗印。道明之宗风峭峻,不容拟议;雪峰之宗风温密,可探玄奥;文偃得此二风,更自发挥独妙之宗致,故机辨险绝,语句简要,如电光石火,而每有千钧之重。素有“云门天子”、“临济将军”、“曹洞土民”之称。云门宗祖庭位于广东韶关云门寺云门宗以云门文偃864~949为宗祖,属青原法系。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后唐长兴元年930以后,大振禅风,因取其山名宗。云门文偃的得法弟子中,法系较为兴盛的是德山缘密、双泉师宽、香林澄远、洞山守初等。云门弟子中最上首者为香林澄远,接引学人完全继承了云门风格。香林澄远下有智门光祚,光祚门下得法者甚众,有雪窦重显等。雪窦重显大振宗风,中兴云门,使云门宗在北宋盛极一时,同时也开始与其他宗派相融合。云门宗通过香林一系而延续到了南宋。到了元初,其法脉遂湮没无闻。一宗法脉仅延续了二百年,这主要是由于其机锋险绝,不容拟议,无路可通,非上等根机者难以悟入的缘故。
云门宗宗风陡峻,以简洁明快、不可拟议的手法破除参禅者的执著,返观自心。云门宗既不像临济那样棒喝峻烈,也不像曹洞宗那样丁宁绵密,而是以激烈言辞,指人迷津,剿绝情识妄想。《人天眼目》卷2云:“云门宗旨,绝断众流,不容拟议,凡圣无路,情解不通……孤危耸峻。”云门曾作颂示学人:“云门耸峻白云低,水急游鱼不敢栖。入户已知来见解,何劳再举轹中泥。”充分表露了云门耸峻、 机用迅疾、不容拟议的特性。禅林中往往以“云门天子”、“云门一曲”表示云门宗风。云门曲原为华夏古曲,曲调艰深,歌者难咏唱,闻者难领受,禅林遂用来转指难于理解的云门宗风。云门宗接化学人,犹如天子的诏敕,一次即决定万机,不得再问,令人毫无犹豫之余地,因而又有“云门天子”之称。
云门宗的要义与菁华集中体现于“云门三句”。文偃曾示众:“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世缘,作么生承当?”众人无对,遂自答:“一镞破三关。”“函盖乾坤”指绝对真理遍布天地之间,函盖整个宇宙;“目机铢两”指师家为断除学人烦恼妄想,超越语言文字,促使学人内心顿悟;“不涉万缘”,指师家应机说法,施行活泼无碍的化导。后来云门法嗣德山缘密汲取云门三句精髓,改其语为“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禅林或称为德山三句。
由于它广为云门宗禅人所用,因此习惯上仍称为云门三句,并被誉为云门剑、吹毛剑。对“云门三句”的内涵,吕澄先生以法眼文益的《宗门十规论》“韶阳则函盖截流”为出发点,从理事关系上来加以说明,认为云门三句中,重要的是前两句,即函盖乾坤、截断众流,指出韶阳将函盖喻为理,将截流喻为事,“作为理是普遍的,合天盖地;从每一事上看,即如截流只是一个断面,因此,理就是整个,事就是断面。”
实际上,云门三句是一个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并无主次之分。对于理解云门宗禅学思想与禅诗美感特性,云门三句的每一句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历史云门宗在北宋时相当活跃,与临济宗并驾齐驱。文偃弟子有香林澄远、德山缘密等,而以澄远为上首。澄远传智门光祚。光祚门风险峻,弟子众多,著名的有雪窦重显、延庆子荣、南华宝缘等,进入云门“中兴”时期。自东汉起,印度、中亚以及西域一带来我国译经传教的僧侣日渐增多,他们曾带来有关佛教传法世系的传说,这些在我国佛教史籍中不乏载录。其中与禅宗有直接关系的是所谓《付法藏传》,又名《付法藏因缘传》。它的作者说法不一,据宗密说,当为“西域贤圣所集”。它前后共被译过三次,第一次是刘宋文帝时由释宝云译出,名《付法藏经》;第二次是北魏文成帝和平三年(462)由释昙曜译出;第三次是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472)由西域沙门吉迦夜译出。《付法藏传》记述了释迦牟尼逝世后其嫡传弟子摩诃迦叶、阿难、商那和修、优婆毱多、提多迦、弥遮迦、佛陀难提、佛陀蜜多、胁尊者、富那奢、马呜、比罗、龙树、迦那提婆、罗睺罗、僧伽难提、僧伽耶舍、鸠摩罗驮、阇夜多、婆修盘陀、祖摩奴罗、鹤勒那、师子的传法世系。宋代天台宗僧侣子防、从义等人从本宗立场出发,曾对禅宗定祖说予以激烈反对。他们不仅认为二十八祖没有根据,而且连带指出禅宗所传“拈花微笑”、“只履西归”、“立雪断臂”等故事也纯属虚构。天台宗重视止观双修,为了突出自宗的渊源流长,他们把学统上溯到印度龙树。因此,天台宗和禅宗不仅在禅法上,而且在祖统上发生矛盾,丝毫不难理解。事实上,无论是天台宗的二十四祖说,还是禅宗的二十八祖说,都缺乏事实依据。宋人陈舜俞《明教大师行业记》指出,契嵩撰《正宗记》和《定祖图》,乃是“慨然悯禅门之凌迟”。但是,从加强宗派地位的角度看,契嵩的定祖说,对禅宗有重要的贡献。云门宗自南宋起开始衰微,至元初其法系已无从查考。
云门宗派
石头希迁—天皇道悟—龙潭崇信—德山宣鉴—雪峰义存—云门文偃(师住韶州云门),这是云门宗。
第四十世、禅宗第十三代、云门宗初祖:云门文偃
第四十一世、禅宗第十四代、云门宗二世:香林澄远
第四十二世、禅宗第十五代、云门宗三世:智门光祚
第四十三世、禅宗第十六代、云门宗四世:雪窦重显
第四十四世、禅宗第十七代、云门宗五世:天衣义怀
第四十五世、禅宗第十八代、云门宗六世:慧林宗本(圆照宗本)
第四十六世、禅宗第十九代、云门宗七世:长芦崇信
第四十七世、禅宗第二十代、云门宗八世:慧林怀深(慈受怀深)
第四十八世、禅宗第二十一代、云门宗九世:灵隐慧光
第四十九世、禅宗第二十二代、云门宗十世:中竺元妙
第五十世、禅宗第二十三代、云门宗十一世:已庵深净
第五十一世、禅宗第二十四代、云门宗十二世:演彻虚云(演彻古岩)
第五十二世、禅宗第二十五代、云门宗第十三世:佛源妙心
传承
第一世:云门文偃
二世:香林澄远
三世:智门光祚
四世:雪窦重显
五世:天衣义怀
六世:慧林宗本
七世:长芦崇信
八世:慧林怀深
九世:灵隐慧光
十世:中竺元妙
十一世:已庵深净
第十二世:演彻虚云(演彻古岩)
十三世:佛源妙心
源流文偃门下颇盛,法席常逾千人,嗣法弟子有二十五人,以白云子祥、双泉师宽、德山缘密、双泉仁郁、守初宗慧、香林澄远等为着。本宗勃兴于五代,宋代时鼎盛,入南宋而宗风日衰,法脉至不可考,其间计传二百余年。本宗宗风即所谓‘函盖截流’,取截断众流,师徒函盖相合之意。故云门宗风有奔流突止之概。本宗接化学人有其特异之处,即所谓云门八要:(一)玄,接化玄妙。(二)从,从学人之根机以接化之。(三)真要,拈出佛道宗旨。(四)夺,不容学人拟议,截断其烦恼性。(五)或,不拘言词,接化自在。(六)过,宗风严峻,不许转身回避。(七)丧,不执己见。(八)出,接化自由,予学人出身之路。[景德传灯录卷十九、卷二十二、卷二十三、续传灯录卷二、卷六、卷八、卷十二、五灯会元卷十五、卷十六、五家宗旨纂要卷下]
云门源流诀天皇信鉴存 云门偃远祚重显怀宗本 善本明昌悟自六祖法传青原思。思传石头迁。迁传天皇悟。悟传龙潭信。信传德山鉴。鉴传雪峰存。存传云门文偃禅师。後人遂立为云门宗。云门下第八世育王昙振优鸿禅师演派计二十字优昙从广政 了性悟真如德智圆通品 方知绍祖灯光孝禅师续演二十字灯月光难比 万法总归心照彻三千界 八面体灵明後未知何人又续二十字愿法慧福德 清净智能宏了悟真如性 妙明达本宗虚云禅师在南华。因悉云门祖庭。香灯断续无定。大为兴复。查此宗起於文偃祖师。十一传至南宋末。温州光孝已庵深净禅师止。後失典籍。原派是偃祖师下八世优鸿会演二十字。後不知谁又出二十字。古派分三。今欲重继。不知从何字起,故惟从己庵净公与馀各摘上一字。续演五十六字。期之後贤传灯无尽。深演妙明耀乾坤,湛寂虚怀海印容清净觉圆悬智镜,慧鉴精真道德融慈悲喜舍昌普化,宏开拈花续传灯续振云门关一旨,惠泽苍生法雨隆
八要
一玄:一玄者,凡有用处,玄妙难思,不在寻常语句内,无容测度,不可思量,故名为玄。毗卢顶上起寒涛,没手泥人斩怒蛟,瞆耳千程闻蚁斗,失明万里见秋毫。如何是一玄?三山来云:灯笼骑露柱。颂曰:几度乘风泛小舟,彩云影里漫撑篙,举网撒破虚空面,又向山头钓巨鳌。二从:二从者,凡有指点,皆随机拈弄,或因者见解而接引之,不另标特解,故名为从。万顷清风雨后山,暖莺莺语巧喧喧,溪花野水不知数,总在春风和照间。如何是二从?三山来云:柳絮随风。颂曰:桃红李白斗芳妍,一夜东风色更鲜,猾蝶狂蜂何处去,惯寻香气到花前。三真要:真要者,就其本体,真实切要,而言不属玄微奥妙,支离蔓衍,故名真要。看尽云山雨翠深,秋霜助日梦魂清,有人问道无余事,云在青天水在瓶。如何是真要?三山来云:六月日到处热。颂曰:脚底茫茫路转赊,东西南北心尽天涯,风尘踏遍无闲思,竟毕回头始是家。四夺:四夺者,随所拈弄教是刀枪,就机夺机不容拟疑,任彼千般知解一味抢搀,故名为夺。一阵白苹一叶风,满池零落玉芙蓉,巨鳞吸尽沧溟水,留得珊瑚照日红。如何是四夺?三山来云:不遇无情霹雳手,扫荡烟尘净属谁。颂曰:拓土开疆也大难,几回血汗染征衫,可怜三尺鱼肠剑,漫假雄才手靖边。五或:或者,疑而未定之辞,或隐或显,或东或西,用无一定,语绝方所,此机窍之,不容捉摸者,故句为或。把定要津路不通,路殊不复辨西东,梅花玉片开晴岸,柳絮金丝遇晓风。如何是五或?三山来云:我到者里却不会。颂曰:习习香风过树头,去来何处觅踪由,行人无数空惆怅,几度寻思恨未休。六过:过者,用到极头,十分孤峻,无你挨拶处,无你转身处,回避不及,忒煞无情,故名过。古德擎叉过也难,雪笼台顶衲衣寒,是非得失俱收拾,分付诸方仔细看。如何是六过?三山来云:一会心悻一分慈。颂曰:狼毒心肠何太孤,提刀伏剑忍于屠,命根断处难思算,几个男儿是丈夫。七丧:丧者,随人上下,丧失天真,不见本来,痴迷狂走,又或执着己见,丧却如此之类,皆谓之丧。刻舟求剑真云昧,待兔守株何太迷,可叹几多无目汉,也随人脚走东西。三山来云:贪观眼前浪,失却手中桡。颂曰:弱丧穷儿实可哀,家珍抛却自何来,自从别去娘生面,落落长途唤不回。八出:出者,脱体传身,不拘一处,不守一隅,承随机应用,八面四方,都有出身之路,故名出。南辰北斗只西宫,火里生莲奋目红,野色更无山隔断,月交直与水光通。如何是八出?三山来云:天上人间自在飞,颂曰:鸟道羊肠路太多,脚头脚底任蹉跎,随他曲折芒鞋滑,步步如龙畴奈何。
旨颂
睦州炉鞴雪峰机,打就金毛狮子儿。三句楷磨区法则,十门规度别机宜。树雕叶落西风急,云淡天低晚日迟。情见到头窥不得,离心意识始方知。
特点
指云门宗接化学人之八项特点。又作云门八要。即:玄、从、真要、夺、或、过、丧、出。(一)玄,谓云门宗师家接化学人之方式,乃玄妙而非言语思量所能测知。(二)从,指从学人之根机力量以接化之。 (三)真要,谓立脚于佛道,以拈示宗旨。(四)夺,指接化之时,丝毫不容学人拟议,以截断其烦恼性。(五)或,谓云门宗之师家不受言语拘束,能自由自在地活用言语,以接化学人。(六)过,指接化方式严峻,不许学人转身回避。(七)丧,谓令学人脱离二种谬见:(1)不能鉴照一己清净之本性(佛性),(2)执着己见。(八)出,谓采取自由接化之方式,给予学人阔然自在之契悟机会。云门三句为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禅师用以接化学人之三种语句,即: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万缘三句。《五家宗旨纂要》卷下(卍续一一四·二七八上):“云门示众云:“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万缘,作么生承当?”众无语。自代云:“一镞破三关。”后德山圆明密禅师遂离其语为三句: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 ‘函盖乾坤’,指绝对之真理充满天地之间,且函盖整个宇宙。‘目机铢两’,为断除学人之烦恼妄想,谓应超越语言文字,于内心顿悟。‘不涉万缘’,对参学者应机说法,为活泼无碍之化导。此三句若依大乘起信论之哲理诠释之,则第一句为‘一心门’,第二句为‘真如门’,第三句为‘生灭门’。后云门之法嗣德山缘密取云门三句之观念,而改其语为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称为德山三句,广为云门宗所用,称之为云门剑、吹毛剑。德山尝以三句示众,五灯会元卷十五(卍续一三八·二八一下):‘若辩得出,有参学分;若辩不出,长安路上辊辊地。’意谓掌握其含意,即可求得解脱。若就现代哲学之思辩方式而言,云门三句系以其内在根本之绝对为主体,表现出一套辩证历程之三方面:(一)就普遍性言,无所不在,函盖宇宙全体。(二)就超越性言,乃截断众流,超越宇宙,非吾等所能触及、穷尽者。(三)就作用言,乃顺机接引,随波逐浪。禅学各宗所共有之特点即在于此种永无止境之精神追求。函盖乾坤句:本真本空,一色一味,凡有语句,无不包罗,不待踌躇,全该妙体,以事明理,体中玄也。云门寺由文偃禅师创建于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时年60岁的文偃经奏准南汉王同意由原驻锡地灵树移庵,领众开创云门山,他“因高就远,审地为基”,创建梵宇,经历5年而告功竣。据云门山志记载,寺观建成之后,“闻风向道者,云来四表,拥锡衣止者,恒逾半千”。文偃禅师开示法语,立章传道,并在此创立“云门宗”。南汉白龙三年(公元927年),南汉王敕封该寺为“光泰禅院”,后又敕改为“证真禅寺”。至南汉大宝六年(公元963年),又敕改为“大觉禅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因该寺坐落在云门山下,故世人习惯称之为“云门寺”。
云门寺几度兴衰,历经苍桑。其鼎盛于北宋时期,但南宋以来则逐渐衰微,至明清以后特别是抗日战争后期已到了破败境地。虚云和尚在完成南华寺的重修工程后,于1943年12月在李汉魂、李济深和邹洪的支持下,移锡云门,在当时抗战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昼夜操劳,历时9年,完成了云门寺的重建工作,一时宗风大振。“文化大革命”期间给云门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使其僧去寺残,难于馨述。幸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实,1983年4月9日,国务院确定云门寺为全国重点保护的寺观之一。1982年虚云老和尚的法嗣弟子佛源大和尚,从北京重回云门,肩负起恢复和振兴祖庭的重任,在政府和海内外四众弟子的支持下,历经艰辛,终于将云门祖庭重建重修,面貌一新。云门寺环境幽雅,风景奇特,既是乳源的八景之一,亦为岭南胜地。寺的四面层峦叠嶂,山高林密,猿猴、白鹇等珍禽异兽,时有出没。环寺苍松挺劲,竹影婆娑。更有云门寺后山的风景名胜桂花潭,前来云门寺者必往观赏。从寺后向东北山径而行二十多分钟,即见潭形如盆,石壁环拱,潭内水清见底,潭深六尺有余,瀑布从几十尺高的崖顶飞流而下,置身潭畔,暑气全消,神清气爽,令人流连忘返。据佛源和尚和云门寺新任方丈明向法师介绍,云门寺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完全继承了祖师的宗风,寺风严谨。直到现在还严格保持着过农禅生活,学修并举,老有所养,幼有所学的丛林制度。
禅宗公案
云门拄杖化龙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拄杖化为龙、云门拄杖子。本则公案为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拈拄杖,对大众垂示自在之妙用。碧岩录第六十则(大四八·一九二中):‘云门以拄杖示众云:“拄杖子化为龙,吞却乾坤了也,山河大地甚处得来?”’本则公案阐释自在之妙用,谓山河大地与自身无差别,尽大地为沙门之一只眼,宇宙间之一切即是我。[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中]
云门花药栏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花栏、云门金毛狮子。本则公案系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就‘清净法身’之问题所作之机缘语句。碧岩录第三十九则(大四八·一七七中):‘僧问云门:“如何是清净法身?”门云:“花药栏。”僧云:“便恁么去时如何?”门云:“金毛狮子。”’上引中之‘清净法身’,乃指遍一切处之佛身。对于僧所问‘如何是清净法身’,云门漫不经心地答以‘花药栏’,意谓清净法身遍于一切处,故答案非仅限于‘花药栏’;而师答以花药栏,唯因师此时恰于庭前眺望花坛。此答看似漫不经心,实系势力万钧。僧复问:‘便恁么去时如何?’云门答以‘金毛狮子’。金毛狮子一语,意含认可此僧之修行圆熟,然是否为完全之认可,则未尽然。
云门倒一说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目前机”。为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禅师针对某僧有关‘未来’之观念所作之机缘语句。碧岩录第十五则(大四八·一五五上):‘僧问云门:“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时如何?”门曰:“倒一说。”’上引之中,‘机’为能观之心,‘事’是所观之境;心与境即指主观与客观。能见之机与事容易分辨,然僧所问者,却属客观未生、主观未起之事。故云门以‘倒一说’答之。倒即颠倒,以僧舍目前之事机而问未发生之事,然既为未发生之事,则心与境尚未接触,故此问话本身即是颠倒之见解。
云门干屎橛
禅宗公案名。为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禅师对某僧之‘如何是佛’一问所作之机缘语句。无门关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二九五下):‘云门因僧问:“如何是佛?”门云:“干屎橛。”’干屎橛指拭人粪之干橛片。干屎橛乃污秽之物,而佛为清净身。云门以不净答清净身之问,乃示人当离净、不净二见,以纯一无杂之心参究,方能悟入佛道。又‘干屎橛’亦含无用处之义,意谓佛之名徒然污秽学人之心田,与其远处求佛,不如力求清净一己之心;旨在打破学人对于名字之执着。[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上、五灯会元卷十五]
云门须弥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须弥山。系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与某僧关于‘不起一念,还有过否’所作之机缘语句。从容录第十九则(大四八·二三九中):‘僧问云门:“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门云:“须弥山。”’起念固然是过,若不起一念,还有过否?僧有此问,即落入妄想分别之限,云门遂以‘须弥山’一语答之。须弥山即不动或难越之意。此语意谓其过之大,犹如须弥山一般。旨在使该僧远离有过、无过等对立二见。
云门脚跛
禅宗公案名。本则公案记述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契悟道法之因缘。据五灯会元卷十五云门文偃章记载,云门参访睦州道明时,接连三日扣门,前二日睦州一见云门即闭门,至第三日,睦州开门,云门迅疾拶入,睦州将师擒住,曰(卍续一三八·二七六上):‘道!道!’师稍拟议回答,睦州便将师推出,曰:‘秦时度轹钻!’遂掩门,而折损师之一足,师当下大悟。[禅苑蒙求卷下]
云门话堕
禅宗公案名。本则公案记述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责备某僧话堕(失言、失策)之因缘。无门关第三十九则(大四八·二九七下):‘云门因僧问:“光明寂照遍河沙。”一句未绝,门遽曰:“岂不是张拙秀才语?”僧云:“是。”门云:“话堕也!”后来死心拈云:“且道那里是者僧话堕处?”’上引中之‘光明寂照遍河沙’,系出自张拙秀才参石霜庆诸悟道时所作之偈‘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死心乃黄龙慧南之法孙死心悟新,为距云门二百年后之人。本则公案中,死心举云门与该僧之因缘,问‘且道那里是者僧话堕处’,旨在令学人参‘话堕’二字,谓该僧借用张拙秀才之语,乃被古人之名句所迷惑,而失却自己之光明,故当云门指其失言时,立即令其陷于进退两难之境。实乃因语非出于自心,故该僧第一句借用他人语句,被识破后,即无法说出第二句。[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中]
云门尘尘三昧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钵桶。本则公案系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禅师为阐释禅之意义所作之机缘语句。碧岩录第五十则(大四八·一八五中):‘僧问云门:“如何是尘尘三昧?”门云:“钵里饭,桶里水。”’尘尘三昧,谓透过一一微细之法,而入于王三昧。云门遂举钵里饭、桶里水等具体事物,藉透过一一微细之法,以阐释禅之要旨。[从容录第九十九则]
云门一字关
僧问云门:如何是云门剑?门云:祖。如此之类,凡有所问,但以一字酬之是也。三山来云:云门恁么道,谓是齿不关风,谓是舌头太短,有人透得此关,许你亲见云门。三山来颂云:一字关一字关,何不成双独成单?单单一字诚难测,一字诚难测也难。难难,好比隔个须弥山。
二种光不透脱
(疑情犹未尽,回道到家迟。)一切处不明面前有一物是一:闻声风色随疑转,驴粪从他换眼睛。三山来颂云:白云朵朵翳双睛,一线青天也是尘。拨尽黄金知何日,不愁寂寞不愁贫。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遇物临机生见解,是非卜度自狐疑。三山来颂云:梦破方知一物无,法尘尽处亦何孤,谁知暗里相逢处,依旧从前障眼珠。古尊宿总颂:十处逢缘九不通,疑情一片滞顽空。何劳拣择寻宗旨,来意还他去意同。
云门对一说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一代时教。为一僧与云门文偃禅师关于‘何为释迦佛一代教法’之机缘问答。碧岩录第十四则(大四八·一五四下):‘僧问云门:“如何是一代时教?”云门云:“对一说。”’世尊住世八十年,其中四十五年间说法度众,故知释尊一代教说非一时得以述说。云门答以‘对一说’三字,已超出言诠,直指心性,函盖乾坤,而将显、密、禅、净之一代时教包含无遗。然若仅从语言文字或理论义解作揣测,绝不能探知云门禅师之真意。故圜悟禅师评唱本则公案,谓人多错会‘对一说’之意,或谓系对一时机宜所说之法;或道森罗万象皆是一法之所印,故谓之对一说。殊不知,古人意不如此。故永嘉大师于‘证道歌’中叹道(大四八·三九六下):‘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五灯会元卷十五]
云门三种病
(动止因三种,偏估落二边。)一未到走作:避影劳形无是处,离阴灭迹枉徒然。三山来颂云:东去西来无了日,南奔北走到何年。红尘扰扰忘归路,梦断家山实可怜。二已到住著:幸然弃有方回首,却例沉空不转身。三山来颂云:长安虽乐实难居,到处优游任卷舒。莫教门门高枕卧,养成个疾倩谁除。三透脱无依:走南进北无方所,尽日优游不到家。三山来颂云:不入尘牢不受缠,抛枷打锁许多年。谁知作个长流客,荡荡无依去不还。古尊宿总颂:未到家山灯水秋,归来那更不回头,就中透得无依止,此病阎王替汝愁。
以上就是对佛教禅宗之云门宗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对于任何佛门中的经典和人物事迹,我们都要不断用心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的得到领悟,不断的学习是可以让师兄获得轻松自在的生活。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