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坛经》中的“即心即佛”要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2022-12-13 20:27:01作者:心经全文网整理

“即心即佛”是比较常见的佛教用语,在《坛经》中也是有这个词语的出现的,但是“即心即佛”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是有不同的意思的,那么在《坛经》中“即心即佛”要怎么理解呢?

《坛经》中的“即心即佛”要怎么理解

“即心即佛”这个概念出自《坛经》,当时僧人法海向六祖请教:

“即心即佛,愿垂指谕”

六祖的解释是:“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相即佛”,后面还配有一首偈语加以解释。

那么,六祖说的“即心即佛”这4个字如何理解呢?他为什么说心就是佛呢?

其实他所说的心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心,而是不起生灭的清净心,这样的心才是佛。他进一步的解释说:不只要成就一切外相,还要出离一切外相,清净的本心才可能成就万物,虽成就万物却不住于万物,这样的清净心才是佛。

因此,我们可以如此认为:心不一定是佛,只有起不生不灭、出离一切外相的心才佛。

正因为如此,“即心即佛”也成为了后世修行者们的思想基础,这4个字的核心是心性如一,佛性平等,自信自立。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佛性,无需外求,这就是心即是佛的道理。

关于“即心即佛”,禅宗的另一个高峰人物马祖道一有了更大的发挥,他不只是继承了继承了禅宗历代祖师们的思想精髓,还融合了佛教各个宗派华严、唯识等理论,因此,“即心即佛”在他那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这些内涵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

《坛经》中的“即心即佛”要怎么理解

一、佛性就是人的自性。

二、想要成佛必须经过修行这种方式,也就是通过修行悟及自性。

三、佛陀当年悟道后的所得的境界是怎样的?其实就是解脱的境界。

马祖禅师认为,人的心本来就是清净无垢的,人的自性与佛性没有差别,如惠能所说"佛是自性,莫向身外求"。当人领悟到自心是佛的时候,也就是回归自己的本性之时,这个时候他就可以进入超越和解脱的境界,这也是当年佛陀觉悟后所悟的境界。

他的这个认识和理论对于佛教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后世的禅宗才把他提高到和六祖慧能平起平坐的地位。

《坛经》中的“即心即佛”要怎么理解

通过上面的介绍,师兄对出自《坛经》中的“即心即佛”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了“即心即佛”的意思之后,对于师兄了解《坛经》的含义也是有帮助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