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空法师 月亮和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佛陀时代到如今,月亮都是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事物。 借助月亮的殊胜来讲法 月在佛教中被用来比喻人的自性,因为自性本来清净圆满,皎洁如明月,一旦自性被迷惑,就犹如月被事物遮盖一样。 《佛说月喻经》是施护法师翻译,其中佛陀就借助月亮的殊胜来讲法。 如世所见,皎月圆满,行于虚空,清净无碍……今我所说,犹月行空,清净无碍,譬明眼人,涉履诸险,离诸疑惧。 这里指明出家人如何与信众相处,应该具足威仪,保持初发心出家的状态,具足惭愧,不论是身体还是心念都不散乱。 借用月亮来比喻,月亮虽然在空中运行,但不留痕迹,和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是一个道理。出家人也应该是这样,虽然身处世俗去度化众生,但不要被世俗所污染,应该如月亮一般清净无碍。 《华严经》中有一首偈语: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 意思是说:菩萨像是天上的月亮,高高挂在毕竟空上,众生心湖里的水,如果清净没尘垢的话,菩提月光就会映现了。如果众生的心地不清净,人品污秽,光明就不会显现,佛性就不会现前。 标月指是佛教著名的一个词汇。标,表之意。指,示月之指,称为标月指,即指佛所说之诸法,亦即八万四千法门、五千余卷之经文。 就是说,一个人用手指向月亮,应当看到手指指向的月亮,而非手指本身。 《楞伽经》卷四说: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着名字者,不见我真实。愚人只看到指头,而看不到月亮。运用语言宣说佛法,如同用手指指月亮。手指是语言,月亮是真理。而执着于语言文字的人,怎能看到真理的本身? 祖师大德用月亮来表达证悟的境界和作为接机的方便 禅宗以本来无一物之境界为上乘,以万虑皆空为至德。主张不立文字,不下注脚,亲证实相,方为究竟。认为一切言教无非为示机之方便而设,如以指指月,使人因指而见月。以言教而显示实相,然言教本身并非实相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