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经常提到的佛的一个公案,舍身饲虎,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宝典国,国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摩诃波罗,二儿子叫摩诃提婆,三儿子叫摩诃萨埵,有一天国王和三个王子到郊外去游玩,中午过后这三个王子就辞别国王,往森林的深处走去
。当他们来到一个陡峭的悬崖边时,看到悬崖下面有七只出生不久的老虎,小老虎,围着一只母虎嗷嗷待哺,而母虎由于生产和饥饿,已经精疲力尽奄奄一息,无力喂养小虎,面对这八只即将饿死的老虎母子,三位王子都生起了同情之心。大王子伤心地说,这母虎要想求生,只有吃掉自己亲生的骨肉,二王子说,他们要么自相残杀,要么就只能同归于尽了。三位王子已经无心观赏山中的美景,默默地往回家走,往回走,突然三王子问到,这老虎吃什么能够活命,哥哥们告诉他,老虎只吃新鲜的血肉,三王子萨埵心里暗暗发誓,要用自己的血肉去救这老虎母子。他怕两个哥哥阻拦,就对两个哥哥说你们先回去,我还有点事情要办,随后我就赶上你们。萨埵然后急匆匆地回到老虎那里,躺到老虎的嘴边,可是老虎连吃他的力气都没有了,萨埵救虎心切,找来一根尖的竹竿刺破自己的身体,让血流出来,母虎闻到血腥味睁开眼睛,慢慢地舔着萨埵的血,逐渐有了力气,老虎就把萨埵身上的肉全部吃完,只剩下一堆骨头和毛发。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因地为萨埵王子时,以身饲虎的故事,在敦煌莫高窟的第二百五十四窟,就绘有《萨埵王子以身饲虎》图,这是非常令人震撼的,有很多人只把这个当做一个故事、一个传说来看,岂不知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这样不惜身命的事情经历了无数次。《心地观经》中说,佛于往昔行苦行难行,为佛的时候作雪山童子,为求半偈舍弃全身,萨埵王子舍身救虎,作六牙象王自投猎者,作圆满福智王施眼睛,作金色鹿王舍身求道,作慈力王施五夜叉,作庄严王施妻无吝。作庄严王把他的妻子去施舍,这个对世间的人来说也是非常难的,我们好说杀父夺妻之恨。为最上身菩萨施头目脑髓。
如是一切难行苦行。《法华经》中也说,“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芥子许,非菩萨舍身命处”,三千大千世界无一处不是菩萨舍身命处。修如是难行苦行之后,达到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
种种波罗蜜门,是指六度十度乃至八万四千波罗蜜门。波罗蜜是梵语,译成中文到彼岸,要想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就要修行六度,我们也称为六波罗蜜,六度也就是六种到彼岸的方法。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最后一度是般若度,从般若度中又开出四度。方便度,就是善巧方便随机利物,就像经中说,随其心乐而为说法;第二是愿度,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行;第三是力度,具深心力,无有杂染,乃至具加持力,令众生信解领受;第四是智度,知一切法真实,知一切如来力,普觉悟法界门,这是智度。前面六度,再加上般若开出的四度就是十度,这每一度中,摄一切法、生一切法、成一切法,浩如恒沙,所以由六度十度扩展为八万四千波罗蜜门。菩萨从初发心,修一切难行苦行,六度十度八万四千波罗蜜门悉皆圆满,证入种种菩萨智地。菩萨修种种波罗蜜门,而证入种种菩萨智地。
从初发心到成佛是要经过很多阶位的,《华严经》中说,明十住、十行、十回向为贤,十地为圣,妙觉为佛。《华严疏钞》中讲,“证入种种菩萨智地者,即十地也”,就是十地菩萨,十地。这十地是:欢喜地,菩萨证入此位,舍离无始以来的异生性,初得圣性,证人法二空理,能利益自他而大欢喜,而生大喜;第二是离垢地,圆具净戒远离烦恼垢;第三地是发光地,成就胜定、大法、总持,发无边妙慧光;焰慧地,安住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薪,增智慧焰;第五是难胜地,能令真俗二智互合相应,也就是说现证空有不二;第六现前地,在般若慧大悲愿的资持下,能入灭尽定,而且于定中现证法性,佛法皆现前,了了明见,所以叫现前地;第七是远行地,修行进入无相行,远离世间及二乘的有相有功用;第八是不动地,不动地就是无分别智相续任用,不被相、用、烦恼等所动;第九是善慧地,九地菩萨能得微妙四无碍辩,在一切说法人中为第一大法师,守护佛的法藏;第十是法云地,十地菩萨不但能自在说法,而且能遍法界而现神通,现身说法,降大法雨,长养一切众生善根。
摘自 宏圆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讲义
南无阿弥陀佛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