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客官,我的大西北之旅写的过于零碎了,写着写着,就迷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醒醒,我们再回到张掖大佛寺里,在游玩中,一路比较文明地蹭导游,张佛寺里的有关《西游记》故事壁画,令人印象深刻。
特别是在大佛殿内卧佛身后的墙壁上的壁画,出于保护的目的,导游拿出一个细小的手电,接着一点点微弱的亮光,讲解着壁画中西游记的故事,总感觉意犹未尽,实在不过瘾。
今天,我们一起系统点多了解一些大佛寺壁画里西游记的故事。
张掖大佛寺
大佛寺牌坊
《西游记》故事壁画绘于大佛殿内卧佛身后的墙壁上,是该寺壁画中的经典之作。这幅壁画色彩斑驳,面积约15平方米,由若干个独立的故事组成,画面上有险山怪石、参天古木、奔流溪水、云雾缠绕、高山火海,反映的是“取水子母河”、“道昧放心猿”、“婴儿戏禅心”、“大战红孩儿”、“活人参果树”、“路阻火焰山”、“大圣拜观音”、“大圣闹天宫”、“观音收怪犼”、“大闹金兜洞”等故事情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观音菩萨、红孩儿等人物形象刻画细致。
猪八戒一副勤劳、拙朴的可爱形象
壁画采取“通景散点式”构图法,用人、神、魔、兽、树、云、水、火、山、石等点缀其间,或动或静,或隐或现,或明或暗,极其传神。有人认为,此壁画所绘内容与吴承恩小说《西游记》的描写多有悬殊,特别是猪八戒的形象与书中大不相同。在小说《西游记》中,猪八戒是一个又懒又馋的笨拙角色,常令人哭笑不得;而在这幅壁画中,猪八戒却是一副勤劳、拙朴的可爱形象,在艰苦的取经路上,他不仅要挑着沉甸甸的行李担子,还要于深涧取水,与妖魔奋战。有人说,猪八戒之所以如此勤劳勇敢,是为了讨好他心爱的高小姐,因为高老庄就在张掖。
这里壁画要比吴承恩笔下的小说《西游记》整整早了300年。
大佛殿内《西游记》故事壁画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的对比
经过仔细对比,我们发现,大佛殿内《西游记》故事壁画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中的11幅插图有许多相似之处。明代刊本袁幔亭提辞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国内失传久已,我国学者早年曾在日本见到此书。新中国成立后,藏书单位先后从民间购得两部,分别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河南省图书馆。全书共一百回,卷首有幔亭过客的题辞,卷中有点评,回后有总评,各回文前附插图两幅,为徽派著名刻工刘君裕、郭卓然所雕刻。
道昧放心猿
唐僧念罢紧箍咒要赶走孙悟空,孙悟空双膝跪地,双手作揖求饶,非常可怜。唐僧骑在白龙马上,抬头看着前方,左手握马缰,右手向后摆,做出驱赶的姿势,表现出不理会孙悟空的样子。沙僧右手拿月牙禅杖朝前大步走,想尽快走开,又回头看着唐僧。猪八戒迈着稳健的步伐,挑着两担沉重的行李,偏过头同情地看着孙悟空。这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中的插图相似。
大佛寺地藏王菩萨背后有关《西游记》故事的壁画故事也令人惊叹。
这幅壁画所绘制的时间比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要早300多年,画中的猪八戒与小说中的猪八戒大相径庭,相去甚远。画中的老猪,一会洗衣,一会做饭,一会担水,一会砍柴,可是位勤奋能干的好青年。而偷懒耍滑的倒是那位“特别能战斗”的猴哥。更叫人不可思议的是,像什么“流沙河”、“高老庄”、“火焰山”等等,在甘肃还确有其地,可见这小说虽是作家们撰写的,但有些事看来并不是凭空胡编的,还真实发生过。只是这些事儿300年后才传到吴承恩的手上,并通过他的笔记录、改编、流传下来。
《取经图》大型壁画
该壁画绘于张掖大佛寺山门北侧步行街旁外墙上,由徐全熙于1998年绘制,现已严重风化,面积为30多平方米,场景有“唐僧别太宗”、“收徒两界山”、“悟空战八戒”、“告别高老庄”、“收服沙悟净”、“三打白骨精”、“观音收红孩”、“路阻火焰山”、“三调芭蕉扇”、“大战牛魔王”、“途经通天河”、“师徒成正果”等。
我的大西北之旅还在继续,请继续关注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