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念佛人在念佛修法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念佛妄念才会减少?为什么念佛时妄念反而比往常要多、要乱?这是什么个道理?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找不到答案,念佛就提不起兴趣,无法持久,越念反而心越乱,如此还不如不念,念念就退转了,最后干脆就不念了。这是净宗念佛学人的通病。
一般来说,开始修法时都会遇到这种情形,但千万不要灰心、气馁。我们试想无时劫来无量的习气想要在短短的一时之间将这些习气改正过来,让它不起妄想,不生分别,谈何容易!
我们每天念头里想的无非是些名利权情、是非人我的事情,天天追求的都是生活上的享受、物质上的满足,稍为不如我意就产生嗔恚、烦恼的心。突然间想要将习气断除岂是一朝一夕的工夫!故务必要下相当的决心与毅力不可。非但如此,而且还要有坚定的恒心与百折不饶的精神与勇气。我们要痛定思痛,彻底的认清楚我为什么要念佛,念佛的目的又是什么?知道了解念佛的功德利益,确实相信佛所教诲的道理真实不虚,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烦恼与痛苦,让我们身心得到安乐自在。若能一念觉悟,真正看破世间一切的荣华富贵、名利声色,就如同浮云掠过般地刹那不住,不可以认真,否则就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衍生无尽的烦恼。所以古人说:“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执手一双,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我们想想,人在还没有吞下这口气之前是否有如古人所说的机关算尽,天天都在为自己打算,计划东、计划西的,在临死之前还是不肯放下,念念还想着世情不放,还在为子孙儿女牵肠挂肚,难道不觉活得很累吗?!人已经到了剩下最后一口气还在操心、忧虑,是不是想不开呢?!做人何必那么辛苦。所为何来呢?
人死之时,这里是百般的不舍,牵肠挂肚,为子女操心,一口气咽不下去,而那里是纵情欲乐,毫无羁绊,自在高兴的过日子,哪里会想到亲人即将永隔,有离别不舍之苦,哪里还想到有人在为他们担心;纵然想到了也不过伤感一下,掉一两滴眼泪而已,一会儿又忘了。有时亲人过世还不如自己所眷养的宠物死了,可以伤心难过好一阵子,久久还不能平息。为什么我们就是想不透呢!还要对于世情看得如此重呢!
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都是假的,无可眷恋。所谓来也空空,去也空空,不曾带走一分一毫,能带走的只有这一生所造的善恶业而已。所以佛门中有句话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而真正能陪我们流转生死的是我们这一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力。为了来世不再有轮回生死之苦,我们就要念佛,念佛就是为了“了生脱死”修善积德。
念佛时心要专、意要诚。专则没有二念,一心念佛,放下万缘;诚则真诚不二,把自欺放下、虚假放下,然后老老实实念佛。念佛时,无论任何境缘现前干扰,都要无动于衷。即便妄念纷飞,还是集中心力念这一句佛号。我们要明白,我们的妄念本来就念念不止,从来没有中断过,不是念佛时妄念才多,只是念佛时心静了下来;当心沉淀下来时妄念相对不断地涌现出来,所以显得特别多。
我们念佛如何才能得力
?当念佛时,外在的环境无论如何吵杂,还是守住这一念心,如如不动。忆佛、念佛,所谓“心想佛、口念佛、眼观佛、耳听佛、鼻嗅香、身礼佛”如此就能六根都摄、净念相继。开始时,功夫不继,当然会被外尘境缘所干扰,所以要集中精神,全部注意力就放在这一句佛号上。烦恼妄想虽多,要念到烦恼妄想一起就以这一句佛号伏住;就以这一句佛号来代替一切的烦恼,念到烦恼消除为止,则这一句佛号才算得力。须知,念佛就是修定,就以这一句佛号来止住一切妄念。所以念佛时,无论善恶境缘现前时都要放下,提起一句佛号作为正念,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地念才是至心称念。佛在《地藏经》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念佛若不能至诚,只是有口而无心,与佛即不能感应。故念佛时,口里念佛,心里要想佛,行为当中有佛,日常生活作息一切动用之中都要有佛,这才是真正的念佛。换句话说,所谓念佛,不是嘴里念佛而所作所为,一切的行为、举止,都有悖如来的法教,与佛的心愿解行都不能相应。那么,非但不是念佛,也没有功德可言,还造作了无量无边的罪业。因为念佛人口是心非,行为举止破坏了如来的法教,迷惑了世人,让人觉得为什么念佛人心量还那么狭窄,心地不善,处处还会与人计较,争长道短,人我是非心不断,因而破坏了佛法的形象,以至令人不敢学佛。如此念佛如何能够成就。所以念佛想要功夫得力,一定要扩大心量,要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放下自我,全心一念,一念全体,除佛念外还是佛念,如此功夫才能提升。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