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论注》大意
编述者:慧净法师、净宗法师
一、序说
净土的一贯宗旨及祖师传承
各位法师,各位莲友:
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讲解了《无量寿经》大意、《观无量寿经》大意以及《阿弥陀经》大意,这就是所谓的净土三部经。净土三部经的教理,并不是各别不同,而是相同的、一致的,都是在讲救度的法门,不是在讲修行的法门。救度的对象就是我们现前每一位凡夫,每一位烦恼深重的众生。
罪业深重的烦恼凡夫,如果不依靠弥陀愿力的救度,就不能出三界六道轮回,更何况成佛度众生呢!
净土三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净土宗义理的传承、发挥,是由祖师完成的。
传承净土法门最有名的祖师,第一位就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写了一部《十住毗婆沙论》,里面有一章叫做《易行品》。《易行品》的目的在于宣说《无量寿经》的第十八愿——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无条件的救度。
接下来是天亲菩萨,天亲菩萨继承龙树菩萨的思想,写了一部《往生论》,是以龙树菩萨的思想为基础,来看净土三部经的宗旨,而加以发挥。
龙树菩萨跟天亲菩萨都是印度人,印度的菩萨;那么,在我们中国,传承这一思想的祖师,就是南北朝时代的昙鸾祖师,以及隋朝时代的道绰大师,集其大成者,就是唐朝的善导大师。我们中国有这三位祖师继承龙树、天亲的思想,发挥净土三部经的要义。
《往生论注》简介
今天我们接着讲解《往生论注》大意。
《往生论注》,就是我们中国第一位传承祖师——昙鸾祖师的著作。昙鸾祖师这部《往生论注》,是将龙树菩萨的《易行品》和天亲菩萨的《往生论》统合在一起,加以发挥。
自古以来,都把《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相提并论,所谓「三经一论」。
净土三部经里所说的阿弥陀佛的救度、他力的思想,是由于有我们中国第一位祖师——昙鸾祖师注解《往生论》,才得以显明,弘传开来。如果我们中国没有这位昙鸾祖师的话,《无量寿经》乃至净土三经所说的阿弥陀佛的救度,以及龙树菩萨、天亲菩萨所传承的净土思想,恐怕就埋没了。
毕竟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随着众生的机缘,净土法门是随时会显现的,今天我们就是要讲《往生论注》大意。
昙鸾祖师简介
在讲解大意之前,先来略微介绍一下昙鸾祖师这个人物。
他出生在南北朝时代,也就是隋朝之前、晋朝之后。那个时代有一位信佛最虔诚、甚至几次舍身出家(短期出家)的皇帝,就是梁武帝。这位梁武帝,时常向北方顶礼,顶礼谁呢?就是顶礼昙鸾祖师,同时尊称昙鸾祖师是肉身菩萨,称为「鸾菩萨」。北朝,也就是魏朝,北魏的皇帝称昙鸾祖师为「神鸾」。一个人受到皇帝的重视还不算什么,可是被皇帝尊称为不可思议——「神」就是不可思议,北魏的皇帝称昙鸾祖师为「神鸾」——不可思议的人,梁武帝称「鸾菩萨」,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昙鸾祖师的道德、学问、修行未达到某种水平,怎么会如此地深受帝王尊崇恭敬呢?昙鸾祖师一定有他过人之处,超越平常人的地方。
何况这部《往生论注》,我们一看,就会惊讶作者学问广博、思惟敏捷,对净土法门可以说融会贯通。所以,自古以来对这部《往生论注》,甚至与经典同论,价值好像与佛说的经典一样。
《往生论注》的失传与回归
这部《往生论注》,唐朝就已经失传了。失传的原因有几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所谓「三武一宗」之难。
在我们中国佛教史上,曾经有四位皇帝,以他皇帝的威势破坏佛教,把寺院拆了,把佛像毁了,把经书烧了,出家人逼令还俗,这就是「三武一宗」之难。
再加上当时中原地区到处都有战争,社会非常的混乱。那个时代,流通书籍不像我们这个时代这么方便,一次印刷可以几千册、几万册,可以用电脑打字,都非常方便。当时是要用毛笔,磨墨、沾墨去写的,可以说很不方便,因此书籍并不那么普遍。
那么失传了,到哪里去了呢?传到日本去了。因为在隋唐时代,日本天皇曾经派了很多出家人到我们中国来取经。为什么派出家人,不派其他人呢?因为在当时,日本有学问、值得信赖的人大多去出家,在佛门里面。这些出家众,在隋朝、唐朝时代,来到中国向我们取经,将我们佛教经典和修行方法通通引用过去。不止如此,连我们的政治、文化、艺术,只要是他们没有的,只要是对他们政治、民生有好处的,他们都通通学习过去了。你看他们今天京都街道的规划,都与当时长安的规划完全一样。
当时的日本佛教是由天皇拥护的。天皇以政府的经费,每一县市都建立一座大的寺院,其他小寺院也不少。同时,天皇出家、念佛往生的也有好几位。可以说日本从古到明治维新这段时间,是佛教的国家。在政府的保护之下,寺院不会被拆毁,经典不会被焚烧,出家人都能够身安道隆,去办他的修行道业。所以,他们从中国抄写回去的经典,一直保存着,而且在研究,发扬光大。
这部《往生论注》,在唐朝就已经失传了,那在什么时候回归到我们中国来的呢?是在清朝末年,有一位杨仁山居士,跟日本的一位教授非常熟悉,就请对方将我们这里失传的经、律、论通通寄过来,于是,这部《往生论注》重回祖国怀抱,这大概是在一百年前。
可是,一百年来,我们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众生灾难重重: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侵华,到最后国共战争,所以没得安宁。这一部《往生论注》即使回归中国,也没有人研究,还是被束之高阁。
最近,可以说众生的机缘到了,这部《往生论注》重新编排、分段,非常容易阅读、容易明了。目前所出版的有《往生论注分段对照》本,也有《往生论注要义》。
二、正说
直示二处大意
《往生论注》总共有上下两卷,它的大意在哪里呢?
有两处,一处是在最前面的地方。这部《往生论注》一开始,就将龙树菩萨《易行品》的宗旨,跟天亲菩萨《往生论》的思想结合在一起,而标示在最前面,就是它的大意。
另外一处就是在最后的地方。最后的地方跟最前的地方的意义是一致的,只是加以强调,来劝导我们,可以说是前后呼应。
(一)显易行极致
那么,最前面的大意,内容是什么呢?
谨按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
「菩萨求阿鞞跋致,有二种道:
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
难行道者:
谓于五浊之世,
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
此难乃有多途,
粗言五三,以示义意:
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
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
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
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
如斯等事,触目皆是,
譬如陆路,步行则苦。
易行道者:
谓但以信佛因缘,
愿生净土,乘佛愿力,
便得往生彼清净土,
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正定即是阿毗跋致,
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
盖「上衍之极至,不退之风航」者也。
这段文是在最前面,也就是它的大意。这段文有三层意义:
第一、说明难行道之所以难的原因。
第二、解说易行道的内容、易行道之所以易的原因。
第三、赞叹易行道是大乘佛法之中最高的境界,也是达到不退转的快速方法。
总判难易二道
龙树菩萨的《易行品》将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三百余会所说经律论中的一切修行法门,通通归纳起来,归纳为两种法门:一种是难行道,一种是易行道。
易行道就是指《无量寿经》的第十八愿,阿弥陀佛的救度法门叫易行道。
除了这个易行道之外的各宗各派、种种修行方法,都叫做难行道。
「难」是指困难,也是指险难。也就是其他法门修行起来既困难又有堕落的危险,所以叫做难。
易行道之「易」,这个易就是简单、容易,同时也是安全、安逸,没有险难。它之所以易,不是靠我们的修行力量,不是在我们本身,而完全都是由于弥陀的力量,有弥陀的力量的话,就很简单,就一切安全。
难行道之所以难,是因为唯是自力
昙鸾祖师在《往生论注》最开头,把龙树菩萨易行道和难行道的内涵稍微解说,同时作了一个结论说,难之所以为难,就是因为:
唯是自力,
无他力持。
会困难,会有险难,因为都是靠我们的力量,靠我们的力量要脱离六道生死轮回,是很困难的。
同时,即使说有那种能脱离六道生死轮回的人,可是他要成佛也不容易。为什么?因为恐怕会退转下来,所以有这种险难。他是只靠自己的力量,「唯是自力,无他力持」,这个「他」,就是指阿弥陀佛。
没有阿弥陀佛力量的救度,就是难。
易行道之所以易,是因为信佛因缘
那么易行道呢,什么叫做「易」呢?昙鸾祖师在这里加以发挥,解释说:
但以信佛因缘。
这句话非常重要。「但」就是唯有、独有、唯一、独一,这个叫做「但」。没有第二个,也没有第三个,唯一这个「信佛」。「信佛」是指信阿弥陀佛。
为什么要信阿弥陀佛呢?因为十方三世诸佛之中,阿弥陀佛发了救度十方众生的愿,十方众生若不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祂就不成佛。这个愿在十劫之前就已经成就了,所以,阿弥陀佛这尊佛显现在宇宙之间,呼唤我们,救度我们,已经有十劫了,所以,我们信佛就是信阿弥陀佛的救度。
我们信佛,阿弥陀佛发愿要救度我们,我们又有愿往生之心,这样的话,因缘和合,就必定能往生。
如果说阿弥陀佛要救我们,而我们呢,不知道,或者不想被救,不想往生,那因缘不合,不能往生。或者说我们想往生一个净土,而那个净土还没有完成,那尊佛的力量有所不足,这样一来,虽然我们想往生,也不能往生,因为这个缘不具足。所以,以我们信顺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为因,加上阿弥陀佛的救度强缘,因缘和合,就可以达到往生的果。所以说:
但以信佛因缘,
愿生净土,
乘佛愿力,
便得往生彼清净土。
所以,我们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都是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这个愿力,具体说就是第十八愿的力量,威神功德不可思议之力。
同时,由于阿弥陀佛对于愿往生的人加以光明摄护——光明永远在他四周保护他,这一种结果就是入正定聚。「入正定聚」就是已经必定往生了,往生必定成佛,所以,必定要成佛的众生是「入正定聚」,所以:
佛力住持,
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因为净土法门是大乘法门,大乘法门是以救度众生为目标的。尽管我们在娑婆世界心志很狭小,根性很低劣,可是一旦到了极乐世界,就没有我执,没有法执,转而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为我们的心愿。所以,到了极乐世界,自自然然地,这一颗心就会扩大起来,跟阿弥陀佛同样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回到十方世界去救度众生。
所以,不愁我们不会说法度众生,只怕我们不成佛;不怕我们不成佛,就怕我们不往生极乐世界;不怕我们不往生极乐世界,就怕我们不认识阿弥陀佛、不信顺祂的救度。一旦信顺祂的救度,那么,往生、成佛、度众生,就在一个信心当中完全具足了。因此昙鸾祖师才在这里说:「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只是「信佛」一个。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