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
Living in Peace
1957年8月24日
法给世界带来宁静、安居与幸福。如果世界没有法,我们根本找不到宁静。如果个人与团体心里始终有法,他们就好比牧场、山谷里的新鲜绿草,始终有泉水、雨水在浇灌。如果人们没有法,如果他们作恶、行事不善巧,就好比旱季、沙漠里的干草,在地里枯死。他们一无所有,不会吸引任何人的喜爱与尊敬。相反,只会给践踏、抛弃,收尝苦果。
心里有法的人,好比开着芬芳花朵的树。人人想走近他们、与他们交往。行为不端的人,好比有些树,也许花好看,不过到处长刺、没有香气、或者根本发臭。其他人必然讨厌他们、不愿靠近。
法也可以比作明灯。我们的心好比玻璃灯罩。如果灯罩不洗干净、盖着灰土、不管灯火多亮、也不能透过灯罩照亮四周。同样地,如果我们的心给恶念笼罩、蒙蔽,无论试着做多少好事,我们不会清洁、清净,因为心照旧有杂染玷污,好比灰土覆盖着灯罩。
我们既来到这个宁静的地方[指寺院],应当努力使业清净: 在身、语、意方面保持清净。我们这样里里外外有清净时,就与这个宁静之地相称了。
宁静有因、也造果。因不存在,果也不存在。来自于热闹的那种快乐,寿命只有一口气。来自宁静的快乐,却可以保持久远。如果住处不安静,对我们无益。比方说,想读书写字、背诵书文,就做不成。这就是为什么宁静极其重要,我们都应当努力培养它。
我们的色身,好比一只大水缸; 心好比缸里的水; 我们的杂染,好比水中杂质。如果用明矾漂过,杂质沉到缸底,使水清洁透明。法就好比明矾,使心清洁透明。谛听佛法,带回家思考时,它会过滤我们的不善巧倾向,使杂染从心里分离沉淀下去。有法安住于心时,即使有怒意,我们不会跟着发怒。有恨意时,也不跟着发作。有痴意时,不跟着迷乱。不过即使这样,这些感受依旧在心里存着、等着,这就是为什么必须培养更高形式的善德,把那些沉淀物从我们的水缸里完全除去。
我们必须培养的高等善德,是指修禅定,在内心升起宁静。心有宁静时,会增长内在价值,好比水静止时,会清澈起来。我们人类有三样大肇事者: 眼、耳、口,这是在色身层次。在心理层次,肇事者指我们的心。是这些东西在制造不安。因此你必须小心,不让毒素从这些门户进来。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在吞食毒素,必须立刻吐出去。否则它会对你有害。换句话说,你的眼、耳、口,是必须多加约束之处。
平常,我们的眼总在找事; 耳总在找事; 口总习惯于说些惹事的话。说话不惹事,需要有智慧与明辨。你有了明辨,吃好东西,不会受伤害。即使误食毒素,也不会死。我这里说的明辨,是指宿世智、死生智、漏尽智。如果你还没有这样的明辨,必须特别小心地照顾自己,培养起对善巧、不善巧的辨别能力。
你在照顾自己时,必须(1)警惕尚未升起的恶。(2)保护你的善德,使它不退失。(3)用你的善德获得善益。说话的方式,要有利于和睦。如果你说的话制造麻烦,就好比吃了毒素。这样不但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好比你在斗鱼缸里撒毒,一条斗鱼咬了另一条,伤口中毒,所有的鱼相互咬起来,结果全部中毒而死,象筏子一样飘在水面。因此当你意识到,自己内心还有贪、嗔、痴时,说话必须特别小心。你有念住,只说该说的话,想说不该说的话时忍住不说,这时你便是在看守自己的善德,确保它不退失,同时你是在防止恶的升起。同样地,你必须护住耳。有时别人好意说话,我们听着觉得是恶意。有时我们好意说话,其他人却误解。这种情形好比对着牛耳朵吹笛。毫无意义。
我们作为团体在一起生活时,相互接触时必定会有多种声响。打个比方,我们跟一个乐队没什么不同,有双簧管、锣、木管,有强音弱音、高音低音。如果所有乐器发出一样的声音,听起来就没乐趣了,单声乐队一点不中听。同样,许多人住在一起时,必定有好声音、坏声音。因此我们每个人,必须照顾自己的心。不要让你自己对坏声音感到生气、不乐,因为当有许多不乐时,必然转为嗔意。有许多嗔意时,必然转为恶意。有恶意时,便导致争吵与纠纷。
因此,我们应该对上、下、同等层次的人们传播善意。下属对我们有不良言行,应当原谅他们。我们能这样做时,就是在对团体的和平、宁静做贡献。
我们人类的心,很少有时间休息、放松。我们总有事,需要不停地思考。可以说,自从我们学会了人类语言,就一直在思考,从来不停下歇一歇,让心一直忙到死。如果色身有这副劲头,我们都成百万富翁了。可是心没有时间休息时,便会充满五盖,那就是为什么它不得安宁。因此我们要学习禅定,放下感官欲念。换句话说,我们关闭感官门户,不让心去外面纠缠,使心想着佛、法、僧的尊贵品质,寂止下来。我们不让它落进色、声、香、味、触、法之中,那些都是官感对象。
至于官感杂染,不要让心落进贪、嗔、痴之中。有时我们禅定进步顺利,于是高兴起来、忘乎所以。不顺利,便烦躁、气恼。这些都是贪与嗔。至于痴,是指有时我们坐在这里走神,忘记自己在哪里、在做什么。我们心不在焉,好的坏的、对的错的,发生了什么都不清楚。这就会导致心智昏暗、迷惑。有时心飘到过去,想那些对我们不好的人,于是坠入恶念,想报复、想扯平。这样一来我们破坏修持、伤害自己。这三种杂染──贪、嗔、痴,是三堆干柴、在等着起火,因此我们必须把它们从内心彻底清除。
念住与警觉,是佛的品质。它们带来的清凉之乐,是法的品质。如果你能够守着那股清凉,直到它结成一块冰──换句话说,你使那个善德在心里巩固增强,那就是僧的品质。你一旦心里有了那块坚实强大的善德,可以拿起它来,作任何用途。无论你说什么,会有好果报。无论你做什么,会有好果报。你那块坚实的善德,会变成如意宝石,给你一路带来诸多快乐。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