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学佛三年小总结及对未来的计划
今天是我学佛整整三年的日子,以前常听别人说:“学佛三年,佛在眼前,学佛....佛在天边”。
这样的话,如耳旁风般一笑而过。我从来不认为那是说给我听的。
但是,反观自己在最后近一年学佛的状况,开始感觉吃力,没有进步,甚至出现退步的现象。乃至出现了在压力太大的情况下,打算放弃的想法。
我开始认真反思,为什么学佛久了,反而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因为刚开始学佛的时候,首先的定位是一个“信”
。相信佛菩萨的真实慈悲,相信佛经中所讲的道理。
就象小孩子只要想到父母,心里就有安慰感一样。所以,最初的时候,无论是我们做了善事,或是过错,在佛菩萨面前,都会表现出欢喜或是伤感的情感。因而,心灵得到安慰与释放。
但是,人总是要长大的,不能永远停留在“信”的阶断。所以,慢慢的,就会感觉到,虽然学佛了,却力不从心,烦恼重重。
不能做到理事无碍,到处充满矛盾。不知从何下手。虽然依然每天诵经拜佛,一切却没有太大的好转和改变。
这个时候,其实,应该进入第二个阶段,就是“行”。如果这个时候,“行持、实践”没有跟上的话,不能如法修行,在修行的道路上,就会出现断层,甚至退转,放弃学佛。而这个行,不是简单的行善,有目的,有需求的行,而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生命的本质。应该如此而已。
想到这里,我从内心深深感恩净空老法师的慈悲,因为自己的好高骛远,所以一直以来不肯读《弟子规》,只愿意在大经大论上用功。也更是这些大经大论,奠定了信的基础!信的完美!
以前,自己想从“行”上下手,却发现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行”。不知道着手点在哪里。现在,终于知道了!
所以猛然体会到,“信”以常看、常诵大经为主,因为如果最初处于“信”的阶段,却总是去看“儒,道”的书,不能算是收到最好的礼物,只能算是收到二等的。行却要从最低处开始。
从《弟子规》、《感应篇》开始。如果上来就打坐,念佛。没有好的基础,是不可能有什么成就的。
明天,就是我学佛第四年的新的开始,我决定从明天起,把早晚功课重新安排:
早课诵《普贤菩萨行愿品》,目的是指导自己在一天中,待人处事的方法及发心。
晚课诵《金刚经》,让自己远离一切善恶的相,让心能够沉静下来,用心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