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己修学得非常非常辛苦,那么下一代?苦还是要叫他受,如果供养太优越,人就会懒散懈怠。释迦牟尼佛带这些弟子,所谓比丘常带三分病,那个病是什么?苦,以苦为师。物质生活上苦一点,你对这个世间你才能放下,你才不至於留恋。所以释迦牟尼佛不盖寺庙,过游牧生活,晚上走到哪里就地就可以睡觉。他们出生是在热带地区,所以生活很简单,三衣一钵就够了
真正有人跟我们学习,发心跟我们学习的,生活简单,不能日中一食,晚餐也要断掉,要减食。在过去寺院丛林,国家建的,大富长者他们建的。寺院里面的生活,晚上是不吃东西的,中午这一餐正餐,早餐吃一点东西,一个菜,没有两个菜。我出家那个时候,六十年前,台湾的寺庙生活很清苦,寺庙里不拘人多少,吃饭的时候都是过堂,一个菜、一个汤。这个菜多少?每个人盛菜那个,就是我们现在装酱油的那个碟子,就那么大,一点点。我到寺庙里去讲经那是客人,给我一个碟子大一点,大不到好多,现在讲小碟。生活确实是清苦。为什么出家?为修行,为了生死,在台湾的时候净土宗比较盛,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不是为别的。所以在今天这个社会,印光大师有远见,真的是祖师,建道场建小茅蓬,别建大庙。这种小茅蓬,人家不要的,送人他都不要,他瞧不起你,你就能安心办道。生活简单,看你这么苦,他不来了。谁来?真正想修行的人要来,愿意来,想生活过得舒适一点他不来,他说你这太苦了。我们接引要接引什么样的人不能不知道,这个都需要智慧。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0七集) 2011/5/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07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