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因为藉着动、静这两种的妄尘,所以这其中又发出一种闻性在里头。这种闻性,就是听觉。“吸此尘象,名听闻性”:由耳根吸收尘境,这个名字,就叫一个“听闻的体性”。听觉吸收尘象,好像吸铁石吸铁似的,所以叫“吸”。这种尘象,都是不清净的,所以谓之“尘”。
我们为什么自性里有染污?我告诉你们,眼睛就是看东西,这也是吸尘象,不洁净的。耳朵听听什么声音,这也是吸尘象的,吸一些不清净的东西。我们本来自性是清净,没有染污的;因为吸收外边这一些个尘境,所以自性里边,就变成有染污了!
这吸收,不要说旁的,就由这个“吸”字来说,中国人把抽香烟叫“吸烟”,这么“嘶”的一吸,把烟都吸到肚里头去了。烟到肚里头,你看不见的;吸烟的人,喉咙、肠子里边都有烟油渍,就好像烟囱。你没看过那个黑黑的烟油渍啊?你若吸烟的人,你的肚里头,甚至于肠子、喉咙,都变了烟油渍那个色了!不过你没有开刀打开看,所以你也不知道的。这“吸此尘象”,也就是这种道理。因为你吸收外边的尘象,你看不见;但是对你自性上,都有那种油渍、那种染污的东西了,就是不光明了,被遮住了!
所以神秀法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颂,本来说得也很好的,不过它不是见性的话。在没见性之前,是一个修道的位子──这个时候还在修道呢!修道的人,就好像抹镜子上的尘,擦来擦去,它就光亮了!
六祖大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什么事情都办好了,修道已经证果了;所以证果之后,这些工作都不需要做了。
那么一般的人,就说六祖大师这个偈颂说得好,神秀法师说得不好。其实两个偈子是一样好,都好!明白佛法的,一切法都是佛法;不明白佛法,你说出佛法,他也不觉得是佛法
。所以这个地方,就要认真研究一下;你明白这个道理,一切道理都可以明白了!“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这个闻性,若离开动、静二尘,它没有自体,它毕竟是没有体性的。
恭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