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个世间,我们有各自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为三观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处世态度也大相径庭。作为佛教徒,应该怎样修行和生活
?在一般人心目中,佛教徒是消极、悲观的。没出家时,末学对出家人也是这个印象,因为姑姑是出家人,她放弃世俗的生活,素食、独身。当时感觉她是与世隔绝、消极厌世的。
导师说,世人是以成家立业、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等标准来衡量佛教徒,所以认为佛教是消极悲观的。
审视过往,自己也是用世俗的标准来看待佛教的,因此才有那样的印象。可是末学初次去寺里看姑姑,虽然只住了半个月,时间不算长,却彻底消除了末学对出家人的误解,也大概了解了出家人和世俗人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
在那一刻,心生欢喜,特别向往这种生活。父母知道后,却极力反对。说谁家好孩子会往庙里送?都是受挫折后或许了愿才出家的。
通过本周学习《佛教徒的人生态度》,末学认识到,世俗人之所以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是因为标准是错的,结论当然也是不可取的。
作为出家人,不仅要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还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追求究竟的解脱之乐。出家人不与世争,修习忍辱,接纳人生中的一切,并做出智慧的选择,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通过学习,末学更深刻地了知,无数高僧大德为了传播正法,将生死置之度外,正是为法忘躯、普度众生的积极追求。
可是很惭愧,末学在学习上有一点点困难,就有多少个理由不想学了,这种不良串习,正是内心的无明所致。所以我要改变生活方式,精进修行,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时刻警醒自己,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好好学习佛法。导师说,如果没有愚痴,我们就不会看不清人生方向,糊里糊涂地跟着感觉走。
学佛开显生命内在正向的力量,修行就像一人和一万人打架,要战胜无始以来的串习,要战胜心魔,才能走出迷惑。
学习本课后末学了知,真正的佛教徒是积极而非消极的,是有更高人生追求的。佛教既不乐观也不悲观,而是中观的。学习客观、如实地看到生命存在的困扰、过患,同时也看到生命内在蕴藏着自我拯救的能力,应该对修行所要抵达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通过如实正见帮助我们建立中观的智慧,通过中观的智慧、中观的人生,帮助我们开启佛法智慧,积极改善生命,利益众生。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