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佛学的真面目·50:烦恼即菩提

发布时间:2022-08-29 10:56:07作者:心经全文网

50:烦恼即菩提

日常中,由于业障深厚,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感到自己福德浅薄,烦恼习气非常重。我个人以为,这实在太正常不过了。不过,无论怎样,我们都不应该怨天尤人。我们应常作如是观:我们不是予佛法还不够了解,就是没有如法下功夫修学,要不就是对生命之存在本质洞悉得还不够清晰。这些,才是我们烦恼的根本。然而,一个人若彻底没了烦恼,肯定就是立地成佛了。没烦恼的众生是诸佛,有烦恼的众生是我们凡夫。讲白了,凡夫要修行,那还得感谢烦恼,因为菩提不能无中生有,它是由烦恼转成的。是烦恼促使我们修行解脱,它是我们修行的最佳资粮。我们修行的实质,就是转烦恼为菩提,从而得到永恒的大安乐,大自在。

试想,我们生存在这样一个世界上,有谁能够永恒地找到幸福和快乐呢?不出离三界六道,这一切都仅是一种痴心妄想罢了。人生一世,难道我们希望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这一生中都只对我说好听的话,做合我心意的事吗?那样可能吗?当然不可能。

在世俗的追求中,许多所谓的快乐和幸福,无论构建在物质基础之上,还是构建在精神基础之上,抑或兼而有之,都无一不是“拿来主义”式的,即便有付出,我们也只会讲究我们自以为对的标准之下的“公平或合理” 。然而,世上本无统一与绝对的标准,一万个人有一万种标准,皆是心识强行所分别的结果。况且予人予己还极有可能是双重标准。所以这世界,唯有人的凡夫心在大妄想大纠缠,处处是人与“我”,物与“我”,其幽微和深邃之微妙,真是令人不可言状。这一切,已注定我们对自身及宇宙万物在感知上的不可究竟,除了体证自己的妙明真心,通达真如的本体,否则,谁开口回答一切存在,谁就堕入不究竟和悖论的泥潭!谁执著于这一切,肯定就是苦海无边。

唯有圆满才是平等一相和本来,可我们一直却在缘起与妙有、妙用中,认幻为真,以假为识,迷失本性本觉,试问何来大自在和永恒的安乐呢?那么,从终极上我们能去哪里呢?我们当然可以离苦得乐,大烦恼就是大自在,大自在就是大智慧,是永恒,是涅槃。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转化和体证。一直以来,我们只是因无明而暂时迷失了本觉,可迷失不是没有和丢失,它永远都在,关键是我们暂时还不能知道不能认证,因此才会为生命分段进行的生死形态,世事的无常而不能自主。修行,不过是我们为了彻底解决一切问题,毕其功于一役而应付出的代价。

如果人生几十年,注定要付出这样那样的代价,我们真还不如将这代价用在修行的这个刀刃上。这才是真正的一本万利的事呵。佛法讲来讲去,不过是告诉了我们一种思维的方法,以及实证上的可能性与自由度。一个人不能通达自身性命与心灵的全部秘密,再用这种“残缺性和先天不足的凡夫心” ,将“我” 之外的一切对象化,那就注定对一切的认识天生有了“残缺” ,尤如电脑程序“补丁”过程的一种轮回往返!从根本上无补于事。

别说世俗的哲学思辨和语言高度、艺术的通灵和科学的精密了(它们总是不可能完全扫描包罗万象的人心,不能全息认知和映现一切),连释迦牟尼都会说,你们说我传过什么法不对,说我没传过法也不对?那就是因为实相般若在他“传法” 这一活动中,也只能假借文字般若而依存。实质上它本身也在因果之中,胜义实相唯有亲身实证才能登堂奥。

对于修行人而言,我们若要检验自己是否有进步,完全可以体察自己的烦恼是否减少了,是否内心越来越充实、稳定,是否对神异感应之类已毫不在意?因为我们初得佛学的利益,往往就是从身心健康,减少烦恼来体现的。

\

一个人为什么会受到很大的苦、很大的冲突,遭遇很大的困境?它们从何而来?老认为是因为命运不好、运气不好,环境不好、身体不好、健康不好、头脑不好、周围的人不好,所以我不好,把所有的问题都导向外在。仿佛如果外部问题解决了,我就会变好,但事实是如此吗?这其中有很大的盲点,我们自己没有觉察、没有观照自己内心思想、情绪、欲望等,即是没有“觉知”到我执与法执在遮蔽本性。因此,在解决外在问题时当然就会纠缠不清,如此素质,我们如何证道?

当我们内心打开来时,我们就有觉醒的机会,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敞开,就无法觉醒。是人都会有着许多情绪、思想、愿望,这些都是遮蔽住我们觉知、觉醒的障碍,所以须将这些障碍排除,内心空灵,那觉知、觉醒才会出现。当我们陷入困境时,我们会发现实是自己整个的思绪都会被某件事所占据(心随境转),我们总是设法将一个状态、现象改变成另外一个状态、现象,而不是去看它的本质,这就是没有觉察。一个有觉察力的人,他能从现象中因觉察而走向觉醒、醒悟,导致一种照见、明白、观照。

有些人常说,我知道我在生气,我知道我自己业障深重,我知道我命不好,我知道我的修行不行……这实际已是“诸行有常”了。诸行无常,三世因果,我们当真有那么大的智慧洞见自身的一切么?再说,知道了又如何?学佛乃大丈夫行径,知道了岂再能让自己无能为力,身不由己?换是我自己,连“我”还处在当下这个困境里,状态里也不行,我一定要改变,要做自己的主。播下解脱的因,必得解脱的果。

在做功课,训练禅定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如是观照,我们应同“自我”、心灵、宇宙与大自然、社会、他人、他物,一切的一切取得“和解”,取得相容、取得“复位”。因为,存在的本来即是如此,法尔如是,物我原本一体。一切内外在的冲突,全都源自于内因,在于心。如果没有那么强烈的渴望要“得到、占有、支配”,如果内心清净,无所挂碍,我们早已证得菩提了。佛经上说:“无碍清净慧,皆由禅定生”。根尘万缘一概放下,过去未来一概不想。内心直观当下念头,往来起灭。勿随顺,亦不断除,只静静看著——如是日常中练心止妄,如是功课中训练禅定,我相信一切人皆能此生便成就无上菩提。

我们应该看到,有一些学佛人是空有修学之心肠,因其佛法知见似是而非,故不能起用正知正见照见平日实际的修持用功,导致学人长久无甚明显的进展,从而起退心并生出新的烦恼。要不便由此执取顽空后予修学无所着力,满口戏论,不能如是做到如法而不著法。更有甚者,尤如禅门大德所述,折腾来折腾去,还是关在黑屋里做鬼活计。修证不得力,自然身心、生活都不受用。

修行人的烦恼,一般多为宿世、今生业障所致,还有就是不如法造成的,无论干什么点点滴滴心里都在挂碍。老实讲,佛学虽在于身体力行的实践,但此前掌握的知见和义理正确与否也事关重大。我时常强调(也时常鞭策自己),一个学佛人若对般若空性,中观、唯识等义理无有一定的解悟,恐其修学境界不会太高。我们如果总是予真俗二谛无法辨析、把握,自然在生活与修学中,不是执空便是执有,试想,何来正确的止观双运?假设修止不得力,修观就更不会得当了。没有正确的禅定,智慧德能肯定就打不开。

我们应该明白,修行就是为了解脱和自在,为了放下,如果我们凡事内心崩得太紧,应境对人时,凡事都要格外冒出一些是非对错的观念来替一切言行“验明正身”,这恰是大烦恼。放不下“我”,舍不下“我”,自是烦恼多多。有些人一直在做功课,也在尽量地利益众生,内心却苦恼不已,一会儿在意功德,一会在意别人,说到底还是放不下“我”。我,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呵。其实,别说是做功课和行善积德,哪怕就算我们真做错了什么,有了什么不对,不外乎马上认真忏悔、反省,能立即提起正念、正见就是了。否则我们就不是在修行,而是在“增加痛苦和烦恼”,我们还不如不修行哩。修行就是为了放下,为了自在,为了智慧解脱。

只要我们不是刻意纵容自己,只要是一直在努力进取着,心态上就一定要轻松一点,把心量打开后,或许生活与修行的效果都会更好些。再说,我们无始以来不知熏染了多少业力习气,一下子就做完美了,我们岂不一步到位地成佛了么?各位,先把我们的心打开,观想它如蓝天、大地乃至虚空一样,无所不容,无所不包,一切尤如平静的水面,澄明地映现一切,了无挂碍,如是如是……

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的修行一定不会在别处,烦恼在何处,修行就在何处。修行并非是一个离此依彼的对立概念,禅本来在当下,修行本来在当下,智慧解脱即是依身边事。诚如《维摩诘经》云:“一切尘劳,即如来种。” 《中论》有云:“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诸法性空而有缘起,有种种缘起显现万法,关键应知法性本空。学会以如如不动的“我”,看住五蕴假我之攀缘心的一切升灭,只要我们加紧努力,创造条件,定能改善因果。要知道,克服一点就算过一次关,生生世世,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六道轮回中滚打,染著了多少不良习气与生命信息。正因为不好才要修正自己,肯定有反复、起退心的时候,这种情形很正常、很普遍,但无论怎样都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与现实生活相隔离,应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良习气和烦恼,坦然面对一切恶果和逆境,坚信自己只要一心向善,道种永存,不断修正自己,一定就有成功的那一天。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们千切又别枉过了此生。

人生短暂,光阴似箭,我们不要再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了,不要再让“心”总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地方打转转。我们本心是主体,心念是客体,我们历缘对境时,常跟着心念走,这就是反客为主,自己如一直觉都得这一切很正常的话,这就是错上加错了。无论做功课,还是日常生活与工作,佛法的行持是不二的。凡事都有主次,在未开悟见道之前,我们一定要以自我的修持与完善为主,尽可能不计人我是非。六祖慧能有云:“他非我不非”,一直在计较和在意他人的是非,只会增加自己的邪见和嗔心,事实上,一个人既然有时间管闲事,妄论是非,还不如将心放在自己身上用功。修行人应心量广大,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自私立场下的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讲实在的,人们常说神通和功夫,我看这才是最大的神通和功夫。

还是那句老话,初学者千切不要动辄运用佛学的义理和心要一一对照、应证自己的日常生活或修行状态。佛学的义理和修证境界浩瀚无边,多姿多彩,在一个台阶只能领悟一种高度的风光,我们既然不能一下子站到最高处,我们的许多感觉、判断、思维就未必正确。太执著了会生出多余的烦恼或魔障。只要我们坚持做功课,多看佛书,攒积善业功德,心性和人格就会自然完善,同时生活上也自然会趋吉避凶,烦恼、坏毛病与不良习气、行为便会日渐消减。一定要坚持“此消彼涨”的原理!

同世间的道理一样,一切成功都是事在人为,对于修行人而言,有的人修一辈子便成功了(密法里还有七天就即身成佛的),有的人则可能生生世世都在修,有的人今世只求往生,有的人则在瞬间便可以开悟见道,有人对佛学半信半疑,有人只信气功外道,甚至沉湎于信持邪教,还有的人根本就对任何修行都不以为然、嗤之以鼻。但无论是怎样的一种情形,长命百岁、朝生暮死的心路历程是一样的,时间毕竟是相对的东西,谁不是为了“活”得更美满而存在于世间的呢?众生都有一颗求取美满和幸福的心,这个心,足以让我们都成为“有缘人”。

时间是相对的,而成佛却是绝对的事实——只要我们肯从当下努力地进取,如法认真地修行,不要只纠缠于暂时的“事相”和“因果报应”,肯痛下决心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大愿、生勇猛精进心,坚持从“因”上着手下大功夫,那么,人人都可以同释迦牟尼一模一样,获得关于宇宙万物万有,一切存在的大智慧、大觉悟,修证出我们永恒的无生死、无升灭、不轮回的“真我” 。祝福大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