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性宗
什么是法性宗呢?此宗认为;一切众生之心并非由于断惑而得清净,实为本来清净,所以众...
-
持午
持午是佛订的制度,佛在世的时候,规定佛弟子一天只能在中午吃一餐,叫做过午不...
-
三界九地
三界九地中的三界,指众生赖以生存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九地为九种生存的处所...
-
十六观
十六观指的就是十六种观法,出自《无量寿经》,又作十六想观、十六妙观、十六正...
-
一实相印
一实相印是佛学术语,其中一实相,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在《阿...
-
三密加持
三密加持是密宗用语,其中‘三密’,指身口意三密,‘三密加持’指行者与佛菩萨...
-
通明禅
通明禅是指辨通明禅,是一种特殊的禅定技巧,特别易于发生“三明六通”,而且通...
-
十八空
十八空即为破种种邪见所说之十八种空,在《大般若经》有详细的解释,师兄可以在...
-
圆融三谛
圆融三谛是天台宗用语,指的是空谛、假谛、中谛等三谛,同时,天台宗止观法门之...
-
十玄门
十玄门的意义是显示华严大教关于一切事物纯杂染净无碍、一多无碍、三世无碍、同...
-
色法
色法术语佛教用语,指一切有形的物质,是佛学中对色的一种说法,现在略把色法分...
-
贤圣
贤圣指道德才智极高的人,其中以有漏智修善根的人,称为贤者;起无漏智证见正理...
-
四缘
四缘常与‘六因’同时论述,‘四缘’系从‘果’之产生而考察各种‘因’之起源,...
-
判教
在佛教中根据义理的浅深、说时的先后等方面,将后世所传的佛教各部分,加以剖析...
-
四智
四智又简称四智心品,意即与四智相应的一聚心、心所,是菩提的四种德能,亦即佛...
-
初禅
初禅是佛教术语,指的是四禅八定之最初禅定境界,在《楞严经》中详细记载,师兄...
-
二谛
二谛指的是真谛与俗谛,并称真俗二谛,其中俗谛又名世谛,真谛又名第一义谛,而...
-
十二分教
十二分教又称十二分圣教、十二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言教,依其内容和形...
-
空无边处天
空无边处天也称无量空处、阿竭禅天、虚空知天、空知天、空处天,指厌色界有色质...
-
十六行相
十六行相指观四谛之境时所产生的十六种行相,又称十六行、十六行观、十六行相观...
-
五百大愿
五百大愿又称五百誓愿,即释迦牟尼佛在因位,为宝海梵志时。于宝藏佛前所起之五...
-
忍辱
忍辱是宗教性质,忍辱法门,从浅至深,有五种层次,生忍、力忍、缘忍、观忍、慈...
-
十二缘起
十二缘起是印度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核心理论,又作十二有支、十二因缘,指的是...
-
四种三昧
四种三昧一般指摩诃止观,全书分作序分、正说分两部分:序分是记录者灌顶略说本...
-
十六特胜观
十六特胜观是以四禅八定为其修行次第品位的一种系统性强的禅定方法,虽以观命名...
-
琰魔王
琰魔王一般指阎罗王,为阴曹地府中第五殿的殿主冥王,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
-
三性三无性
三性三无性中的“三性”,亦称“三自性”,指“遍计执自性”、“依他起自性”、...
-
千二百五十人
千二百五十人指的是耶舍长者子朋薰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