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我们先把今天要学习的文字念一念:
【今且置悟。秪论其迷。其天人修罗。循善品而轻升。地狱鬼畜。由恶业而沉坠。其坠之鬼畜。有轻重之分。而沉乎地狱。无大小之别。总由无明之颠倒。致有狱户之正边。故知凡夫由昧心源。而随妄念。妄造恶业。妄受苦报。不凭至圣之大悲。曷解倒悬之极苦。】
到这里是一段。我们昨天学习的青莲大师这篇纶贯的序文,前面的三段是分别为我们介绍法界的根源、缘起,以及佛法的依据,这一段是为我们说明六道轮回的由来。六道轮回,我们现在科学家证明了确实存在,美国的很多精神心理医生、精神学家,他们用大量的科学案例来证明人有轮回,有的是通过对能够记忆前生的孩子进行调查核实,有的是用催眠的方法帮助人回忆过去世,六道轮回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
既然六道轮回真的有,它是怎么来的?其实探讨六道轮回的问题,早在三千年前印度很多宗教就已经探讨得很深入了。在古代的印度有很多宗教的修行人,他们修禅定也很有功夫,他们的定功可以能够进入四禅天、四空天,这是甚深的定力。在定的境界里面,他们把六道的情形看得非常清楚,这是他现量观察到的境界,不是推测,也不是用我们现在科学的方法来调查、来检测,不是,他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们知道六道轮回有,但是不知道六道怎么来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有这样的一种疑问,这是感,佛就来应,所以释迦牟尼佛降生到古印度示现成佛。为什么不来我们中国示现成佛,到印度去示现成佛?这是因为古代印度的这些宗教家,他们确实定功比我们中国古圣先贤要深,他们看到六道的情形更加清楚,他们不了解六道的由来,因此佛菩萨就要示现来这里,为他们解决这个疑问。所以这一段就为我们说明六道轮回怎么来的。
文中第一句说,『今且置悟,秪论其迷』。这个置就是放置,就是我们现在暂且把悟的这些境界先放置一边不谈。什么人悟了?佛菩萨悟了。什么人迷了?众生迷了。迷的是什么?迷的是一念自性,佛菩萨悟的也是悟这一念自性。迷的人和悟的人受用就完全不一样,我们现在先不谈佛菩萨的境界,因为佛菩萨的境界我们上一次前面的几段经文已经为我们说明。现在我们只说迷的众生这一面,迷了以后,我们一念自性就变成阿赖耶识。其实在自性这方面来讲没有迷悟,迷悟在人。迷了以后的现象是什么?就出现了六道轮回,六道里面有三善道、三恶道。三善道就是天道、人道和阿修罗道,所以这文中讲『天人修罗,循善品而轻升』,这三道的众生因为是作善,身善、语善、心善,由于他们善的业力就得以轻升,这个轻升说得很有意思。如果一个人造作恶业多的话就重,你看如果是犯了错误,造了恶业,心情都很沉重,有很深的自责感。这是什么?受良心的责备,所以很沉重。如果作善心很轻快,身体也觉得轻快,所以用轻升,他就往上升。
我们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三善道。首先是天道,天道里面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欲界天人,是因为修十善业道能感得天道的境界,欲界天里面有六层天,所谓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如果是仅仅修十善,他可以往生到四王天和忉利天;如果再往上,夜摩天以上光靠修善就不足,不够,就得修禅定,还要加上「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所以修定很重要。往生夜摩天以上,他们的定功有,但是还没有成就,为什么说没有成就?因为他们的欲望没有伏住。这个欲望我们通常讲五欲,所谓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他很淡薄,比人淡薄很多,愈往上,天人的五欲愈淡,虽然淡薄但是还没有真正伏住,就是他仍然会有这些念头,还会有这些习气起现行。等到把欲望能够伏住,这个定功就很不错,就是五欲不会起现行,真正他对于「财色名食睡」不动心了,这种定功就能生色界天。
色界天里面总共十八层,所谓四禅天,定功愈深的往生的禅天就愈高,从初禅,到二禅,到三禅,到四禅。所以我们晓得五欲的执着是让我们堕落的因缘,我们想要超生,首先要把我们的这些七情五欲要能放得下,佛家有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我们不能不谨慎。四禅天的天人功夫再往上提升,定功愈深,他的悟性也随之扩大。他知道色界也并不是究竟的,色界天是没有欲望,但是还有身体、还有这个物质世界的存在,色就是物质,还有形体。等上升到无色界,这里的天人对于色也不分别不执着了;换句话说,他可以不要形体,他不需要生活在物质世界里面,他是纯粹的精神世界。用我们通俗话来讲,这是一种灵界的境界,他们的受用又是色界天人不能够比拟的。这个问题我们中国的老子也懂,他在《道德经》上讲过这么一句话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就是我有这个身体,这个身体真的是我最大的拖累。所以我们看到老子的境界也很高,他能悟出身体都是一种障碍,他都不执着。
无色界天的天人定功很深,寿命很长久,这叫四空天,有四层。最高的一层叫非想非非想处天,这个定功最深,寿命八万大劫,他的寿命不是拿年来计算,拿劫来计算,这真是天文数字。但是八万大劫以后,这些无色界天的天人还是会到寿终,寿终就面临着堕落,天福享尽,定功失掉,他又会堕落到六道里面,而且这些人堕落往往是一堕就堕到最底层。所以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天人他要堕落,他只能堕落,因为他再上面没有了,这六道里面最高的一层。定功失掉以后,往往都堕到阿鼻地狱里面,正所谓爬得高,摔得重。为什么会摔得这么惨?这是因为这些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天人,他们错以为自己的境界已经是涅盘境界,他执着在这个禅定的快乐里面。结果没想到八万大劫以后定功还会失掉,他就会起很大的疑惑,佛明明告诉他有涅盘的境界,为什么现在涅盘没有了?有这个疑惑之后,往往会生起瞋恨、毁谤,毁谤佛说的是假的,毁谤三宝,这个罪业让他堕阿鼻地狱。这是他错误的理解佛的教诲,错把自己的境界当作涅盘,所以摔下来之后堕地狱,这是因为他毁谤三宝。
我们看这六道里面最高的天尚且命运这么悲惨,真的想想六道没什么好玩的,总不过一个生死疲劳,所以何必要在这里搞六道轮回?真正觉悟的人一定要发心,这一生脱离六道,天道我们也不希罕,我们也不向往,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到那里真正脱离六道轮回,不再受苦。六道,四圣法界以下有天道、人,还有阿修罗。阿修罗,六道里面四道都会有,天道有、人道有、鬼道有,畜生道也有,如果把阿修罗单单列为一道,这是专指天阿修罗。这些修罗,这些天人他们的福报很大,因为福报很大,人间没有他享福的地方,他得到天上享福,但是他德行不够。这种天人,在欲界天才有阿修罗,在色界天、无色界天里面都不会有,而且欲界天里面,忉利天以下的才有修罗,也就是只有四王天和忉利天;夜摩天以上那都要定功,都要修十善、四无量心,修罗也不能生到那些天。
阿修罗是梵语,「阿」翻做无,「修罗」翻做端正,所以阿修罗叫做无端正。他们的相貌很丑陋,男的相貌很丑陋,就是身行不够端正。所以我们如果行住坐卧不端正,即使是修善业,将来恐怕也就会堕到阿修罗道。他们的福报很大,这福报主要是怎么修的?布施,从布施而来。菩萨六度里面布施是第一条,布施再往上要持戒、要忍辱、要精进、要禅定,这些都是修福,般若就是修慧,所以福慧要双修。
这些修罗只注重六度里面的布施,其它五度都不要,所以他只修布施,但是他不持戒、不忍辱,精进禅定更不用说了。所以他福报很大,但是因为不持戒、不忍辱,他就变成脾气很大,而且常常贡高我慢。福报大的人容易贡高我慢,福报小的、没福的人,他拿什么东西贡高我慢?因为他福报大,所以好胜心很强,好争斗,他什么都争。譬如说到了寺院里面上香,他也非得要上头一柱香,布施的时候看见别人拿一万块钱,他必须得拿十万块钱,非得要赶过别人,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很盛。所以这些习气,纵然他福报大,他不能真正生到天道,他只能做阿修罗。做到阿修罗,他还跟这些天人争,所以老是跟忉利天打仗,就好像《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大闹天宫,跟忉利天主也过不去,把天宫都闹得不安宁。
他们的福虽然大,但是总有享尽的时候,而且这样的傲慢、争胜,福消得是很快的,有多少福给你这么样消法?所以很快福报享尽了,就堕落。这些人,这些修罗因为福报大,造业也大,所以堕落下来之后,大部分也是堕地狱,命运都很悲惨。所以我们要晓得,福报大千万不能迷,迷了以后造业可不得了。就好像一个国王,如果他不迷,那他是贤能的君主,利国利民;假如他迷了,他好享受,好跟其它国家争斗,常常打仗,劳民伤财,然后容易瞋恨,这都是修罗习气,动不动就杀人,这个福再大也是很快消尽的,而且将来还要偿命债。
阿修罗完了,是人。人道修什么业因?他是五戒十善,天人、修罗都是修十善,人还有五戒,天人也有五戒。他这一生持五戒持得好,十善修得不错,来生可以成人道。但是做人,我们说福报也有很不一样的,有的人一生享受、富贵,也有的人贫困潦倒,这是怎么一回事?佛教告诉我们,每一道里面都有满业和引业,引业就是牵引我们到这一道来投生的,那个叫引业,五戒十善大家都修过,所以大家都能够到人这一道上。但是满业就很不一样了,那是过去生中,人如果修善多,他满业就好,他就富贵;如果是过去生中作恶很多,满业不善,所以到了人道他没有福报,这些都是因果业力决定的。这里讲的是三善道,都是修善所至。
下面讲的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由恶业而沉坠』,三恶道的业因是身口意造作十恶业所至,所以沉沦堕落到三恶道里面。十恶业包括身体造作杀生、偷盗、邪淫,口造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业造贪、瞋、痴,这十恶。十恶根源在心,心恶所以身口都会恶,心的恶就是三种意业贪、瞋、痴,所以贪瞋痴叫三毒烦恼,它会把我们拉到三恶道里面受苦。地狱、饿鬼、畜生,分别都有一个主要的业因,地狱道主要的业因是瞋恚,饿鬼道主要的业因是贪婪,畜生道主要的业因是愚痴。所以我们自己常常要反省,我们的念头里面贪瞋痴三毒哪个最重?哪个最重,我们就晓得将来到哪一道去受生,这种业力就是牵引我们投生的。贪瞋痴三毒有一条,就难免三恶道的命运,所以要修行就是要在意地上断我们的贪瞋痴。
这六道里面统统都是苦,哪怕是生到天道还是苦,他也有命终的时候。命终的时候那个苦就感受觉得非常痛苦,因为他一辈子都享福,没有受过一点苦,到他命终的时候受一点苦他就受不了。《法华经》上告诉我们三界统苦、三界是火宅,就像火烧着的房子一样,我们就住在里面,所以佛劝导我们不要迷在六道当中,要求生极乐世界,脱离六道轮回。怎么去?要一心念佛。念佛人的果报不在六道,甚至不在十法界,念佛人的果报只在西方极乐世界,这因果是错不了的。念佛是净因,感应的是净土,我们要念佛,心一定要跟极乐世界诸上善人的心相应。《阿弥陀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仅是善,是上善,最高的善;换句话说,他们是十善修到很圆满。我们要念佛怎么样相应?必须要把我们的善心修出来,十善要打满分。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十善我们要做到上品,这才能够称为上善。所以我们学佛必须要从修十善下手。
佛在「三十七道品」里面讲的「四正勤」,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每天修行就是要把我们的恶念换成善念,以佛菩萨的心行做为我们的标准。这个善恶用什么来衡量?衡量的标准在哪里?最简单的说,利益众生的是善,如果是利益自己的那是恶,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就了解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不要为自己,这就是善。为什么说为自己是恶?因为佛家告诉我们六道怎么来的,六道的业因就在于执着,执着最大的就是我执,执着我自己,这个自私自利的念头就是我执。所以要为自己那是增加我执,六道怎么能出得去?所以这是恶。佛家破我执,就是让我们超六道。如果能破法执,那就超越十法界了,对一切的我法二执都能放下了,这个时候你就不在十法界受生了,你的果报在极乐世界。
下面一句,『其坠之鬼畜,有轻重之分』。这里是讲饿鬼、畜生,他们都是造作恶业感应去到这两道的,但是恶业有轻有重,引业虽然相同,但是满业不一样。譬如说,饿鬼主要的业因是什么?贪心很重,不管你贪什么,只要贪心重,那就将来去饿鬼道。贪,如果是贪名、贪利、贪财、贪色,那他将来做饿鬼就苦,他的业重。譬如说他贪艺术、贪一门技艺,或者甚至是贪佛法,这都是贪,佛告诉我们要把贪心断掉,不是让我们换一个对象,从世法变成佛法,结果佛法还贪。怎么样贪佛法?什么经都想看,什么东西都想学,这就是贪,不懂得一门深入。他到饿鬼道做什么?大福鬼。因为他贪佛法,这是很高尚的贪,所以他到鬼道里面享福去,业比较轻,这是轻重有不同。畜生也是这样,你看没福报的畜生被人宰杀,做桌上的菜;有福报的畜生,你看现在的人爱养宠物,那宠物真是福报大,家里人一天到晚就侍候牠,就像侍候爹、侍候妈似的。这是什么?这畜生里福报很大,过去生中有修福,但是不修慧,变成畜生来享福。
下面一句,『而沉乎地狱,无大小之别』。堕到了地狱里面都是受罪、都是受苦的,没有你享福的,所以无大小之别,这是讲同受罪苦。实际上地狱里面的苦也有深和浅,深的重的这种苦,阿鼻地狱,那叫无间的苦难;还有些小地狱,苦就稍微轻一点,但是都是非常可怕的。我们要知道,堕落到六道里面,一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为什么?不要问别人,就问问我们自己,看我们一天到晚起的善念多还是恶念多。什么是善念?利益别人的是善,利益自己的是恶。你想想,一天到晚你想自己多还是想别人多,这不是很明显了?如果是善少恶多,将来一定是到三恶道的机会大。
所以《百法明门论》里面告诉我们,善的心所只有十一种,恶的心所二十六种,善的心念少,恶的心念多。确实我们生生世世的轮回,三恶道的时间太长了,三恶道是老家,我们到三善道来,就好像出了家门观光旅游,没多久又回到三恶道。堕落恶道怎么来的?底下这句话就一语道破缘由,『总由无明之颠倒,致有狱户之正边』。狱户,这是用来代表恶道,恶道怎么来的?总由无明颠倒,这是根本的业因。什么叫无明?对于业因果报、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完全不知道、不明了、不相信,这是无明,这是颠倒。所以随着自己的妄想胡作非为,造种种的恶因,感得三恶道的苦报。我们要破无明、要觉悟、要明了,明了什么?最重要的一个观念我们要建立,那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诸法无所有,三心不可得」,这是要牢牢记住的。真正这样去观察,叫看破,看破之后你才能放得下。放下的人心里一丝毫牵挂都没有,没有执着、没有分别,你看多自在!
下面又讲,『故知凡夫由昧心源,而随妄念。妄造恶业,妄受苦报』。所以凡夫(这是六道众生),他们主要的业因就是迷惑颠倒,由昧心源,这个心源就是一念自性。这一念自性,前面讲的「体元湛寂。自性之心,用本虚灵」,这是讲我们真心本性。诸佛悟之,开悟了,他明了宇宙一切现象统统是自己一念自性所变现出来的,他明了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都是自性变现的,是一体,所以他不会起这些妄想、分别、执着。凡夫不明了这个事实真相,叫迷失了自性,这就叫做无明颠倒。所以他在自性所变现的境界里面分自分他,起那些妄想分别执着,所以这里是随妄念,随着自己的妄念。妄念是不真,迷了事实真相以后产生错误的观念,什么观念?妄想、分别、执着,这是错误的观念,不是事实真相的观念。
随着自己的这些错觉、错误的观念造作恶业,这里是「妄造恶业,妄受苦报」,你看三个妄字,所以妄是根。这个众生,我们凡夫的心叫妄心,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含藏的这些种子,这是生生世世积累下来的业因,业因遇到缘,将来就要遭受苦报。因为他妄,起妄念就是迷惑;随着自己的阿赖耶识里头的不善的恶业种子习气妄造恶业,又继续造作恶业;恶业将来必感恶报,他这个苦报也是冤枉的受,妄受苦报。你看六道轮回总结起来,就是惑业苦,由于迷惑颠倒迷失了这一念自性,在这自性所变现的一体的境界里面分自分他,起妄想、分别、执着。然后为了利益所谓的自己,满足自己的私欲造作恶业,这真的叫妄造恶业。哪有真正一个自己?自己就是整个虚空法界,你认为还有自己,那是你妄,所以你造恶业也是妄造的,结果受苦也是妄受苦报。这叫轮回,六道轮回就是这样子。
苦报我们怎么样能够避免?避免必须要觉悟。因为苦的根就是迷惑,把迷惑断掉,你才能够不造恶业,不造恶业就不受苦报。惑业苦要在惑上去断,这就是要学佛,学佛接受佛陀教育,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恩德很大,恩德在哪里?让众生明了,给众生开示佛之知见,佛的知见就是悟了一念自性。佛给我们开示,我们自己得悟入,开示是佛那边的事情,悟入是我们自己这边的事情。佛的教学,这一切经都可以把它分为教、理、行、果四义。「教」就是指我们的语言文字,用这种语言文字的方法来教育我们。「理」就是道理,让我们明了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道理明白了,就得「行」,修行,修正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行为。最后证果,「果」就是你真正得到结果了,修行的结果。这是佛为我们开示的教、理、行、果四义。我们众生悟入,怎么悟入法?也是用信、解、行、证。「信」就是信佛的教,对于佛的教诲深信不疑,而且能够理解。「解」就是解理,把道理理解了。然后就是要「行」,修行,信解之后必定是行,信解是看破,行是放下,放下你就「证」果。所以「信解行证」对应「教理行果」,我们能够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这就不再造恶业,就不会再受苦报。
末后两句说,『不凭至圣之大悲,曷解倒悬之极苦』。我们所凭借的是佛菩萨至圣的大悲心救度我们,救度我们就是让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听到佛教诲之后要忏悔,肯忏悔、肯回头这就得救了,哪怕是造作了五逆十恶重罪,只要能肯忏悔还是有救。这个倒悬之极苦就是指地狱,倒悬是把你的脚绑上去,头朝下,下油锅,那是极其痛苦的。倒悬之极苦怎么样解?必须凭借佛菩萨大慈大悲,听到佛菩萨教诲,一定要自己忏悔才得救,不忏悔就不能得救。像《观无量寿经》讲的阿阇世王被提婆达多挑唆,破和合僧、杀父杀母、出佛身血,造五逆十恶业,临终的时候地狱相现前,结果佛慈悲劝他念阿弥陀佛,他忏悔,忏悔心很猛厉,结果念佛到了极乐世界,上品中生。这是真肯改过、真肯回头,佛菩萨就有能力救你。不是凭借佛菩萨大慈大悲,我们怎么有办法离开六道轮回?不离开六道轮回就难免将来遭受地狱之困苦。所以正法就非常重要,我们希望帮助众生也帮助自己,必须要依教奉行,这样才能使正法久住。夏莲居老居士说的要真干,真的改过自新、断恶修善,这样六道轮回就有指望出去。我们上半场的时间到了,先休息五分钟。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纶贯的序文。
【是以地藏慈王。偏向幽冥界内。以同体慈悲。劫劫救援而未艾。释迦文佛。特升忉利天中。报圣母恩德。谆谆付嘱以频申。令向佛法中。献少水少华。并脱幽途之苦。俾从大士前。能一瞻一礼。咸蒙胜地之欢。功莫京焉。义叵量矣。】
这一段讲的是《地藏菩萨本愿经》缘起。这一段序文我们看到很清楚,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层次分明,从法界的根源,说到六道的由来,这里又介绍本经的缘起。这里讲『是以地藏慈王』,是以,是因为这个缘故,什么缘故?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我一念自性所变现的,是一体的。诸佛悟之,但是众生迷之,所以地藏菩萨大慈大悲来救度我们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慈王是形容地藏菩萨慈悲到极处了,所以用王来形容。为什么他说是慈悲之王?王是超过一切其它的菩萨,他的慈悲是菩萨中第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偏向幽冥界内』,每一个菩萨都有他教化的区域,这是他本愿之所向,地藏菩萨他的教化是偏向幽冥界内。幽冥指的是恶道的众生,尤其是地狱道的众生。他『以同体慈悲』,他明了众生跟他同体,所以『劫劫救援而未艾』,劫劫是无量劫,救援众生没有止尽。
要知道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到了地狱里面度众生,他的名号都叫做地藏菩萨,所以大家不要在名号上起分别执着。诸佛菩萨没有名号,名号的建立都是为了救度众生,度众生的需要。譬如说「释迦牟尼」,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的意思,释迦是能仁,牟尼是寂静,能仁寂静,用我们现在话说就是慈悲和清净。为什么要建立这个名号?因为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众生不慈悲、自私自利没有爱心,所以用慈悲、用能仁。我们这些众生心里污染很严重,贪瞋痴慢这些染污很重,所以要清净,牟尼是代表寂静。释迦牟尼佛的德号就是度化众生的纲领,所以在我们地球上每一位佛菩萨示现成佛,他的德号都叫做释迦牟尼;同理,每一位佛菩萨到地狱里面去度众生,统统都叫做地藏菩萨,所以地藏菩萨正代表着一切诸佛如来,一切诸佛如来都以这同体的慈悲救度众生。用什么救度?地藏菩萨这个德号。地是心地,藏是宝藏,心地里面无量的宝藏用什么来代表?这宝藏也可以称为性德,自性的性德无量无边,用一个什么代表?用孝敬。不孝不敬所以堕地狱,大不孝大不敬的堕阿鼻地狱、无间地狱。所以要救度幽冥众生,那就是要用孝敬,这是根本。
下面讲到『释迦文佛,特升忉利天中,报圣母恩德』。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孝敬,他在人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办班教学三百余会,到他临命终时,我们说法缘将尽的时候,特别升到忉利天为他的母亲说法。因为他的母亲生他下来之后就往生到忉利天。我们一般人看佛的命运真惨,他刚生下来母亲就死了,这是我们凡夫俗子的观念,不晓得他母亲为什么会走。因为她的福太大了,为我们人间生了一尊佛,这个福报太大了,人间没有她享福的地方,所以生到忉利天,在忉利天享福。释迦牟尼佛很孝顺,念念不忘母亲的恩德,这是生育的恩德,所以特别升到忉利天为他母亲说法,为我们示现孝道,做一个孝子的好榜样。所以佛法是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我们看「观经三福」,第一福第一条就是「孝养父母」,然后才是「奉事师长」,孝养父母是孝道,奉事师长是师道,非得先有孝道,才能有师道,所以佛法以孝亲为第一。孝亲,有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养,孝养父母之身,这是每一个做儿女的必须要有的;有孝养父母之心,让父母生欢喜心;还有更高的孝,孝养父母之志。父母的志向是让我们成圣成贤,世俗的观点来说是出人头地,用出世法的观点来说成佛作祖,真正要努力修学,你才能够完成父母的志向。佛在这里他是孝养父母之志,他成佛了,真的,他的孝道达到圆满了。因为他的母亲福报很大,不需要佛孝养她的身;她自己也很快乐,在忉利天享福,所以也不需要他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是必须要的,像《孝经》里都说立德修身,这是养父母之志,这是「孝之终也」,最终极就是自己「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所以佛成佛了,你看这一次的忉利大会,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诸大菩萨,十法界一切天龙八部、鬼神,统统来大法会,是什么?为佛来随喜。佛报答母亲的恩德,大家来捧场,大家都尊重这位圣母。你看这个法会是所有的经典里面看不到的,这么殊胜,连《华严经》、《无量寿经》都没有这么殊胜,因为这部经是十方诸佛如来统统到齐了。《华严经》里诸佛如来只是示现菩萨身来,没有示现佛身来。可见得释迦牟尼佛真的让他母亲开心,圆满的尽了孝道,这正所谓「一人成道,九祖升天」,他的家人、父母受到大众的恭敬,就是因为他成就了。
我记得在一九九五年的时候,这是十二年前。我有一次,那时候我还在念大学,在中国广州念大学,有一次,我母亲带着我到上海参加一次佛七,结果参加完了之后,这些上海的居士们就带着我们到一个人家里,拿着很多米、油、食品、蔬菜、水果去供养那家人。这一问之下,是谁?原来这是我们师父上人上净下空老法师母亲的家,是我们师父上人的弟弟跟他母亲一起住。那时候他母亲已经是在最后弥留之际,在房间里念佛,她不出来见客人。我们见到了徐教授,就是我们师父的弟弟,从那里获得了我们师父讲的一些法宝,像《了凡四训》是从那里得到的。我们想想,为什么这么多居士对我们师父母亲这么尊重,送这么多东西,大家真心供养,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师父上人有这么好的成就,他的大慈悲心,讲经说法几十年,利益无量的众生,所以他的母亲也是成为圣母,受大家的恭敬供养。
这里世尊是为我们做一个好榜样,「上报四重恩」。四重恩里面,第一个就是父母恩;第二个是老师的恩、佛恩;第三是国土恩,就是国家对我们有恩德,所以对国家、对领导、对当地的政府、对百姓要报恩;第四个是众生恩,我们的生活都是要仰赖众生才能得以生存,所以众生的恩德很大,我们要懂得报恩。
佛到忉利天宫说法,开这一次的地藏大讲堂,宣说地藏法门,『谆谆付嘱以频申』。在这次的法会上,世尊非常恳切、语重心长的嘱咐地藏菩萨,希望他在佛灭度以后,担负起度众生的使命,而且是一次又一次的咐嘱。这一方面我们看到佛的悲心,同时我们也会问,为什么世尊一再嘱咐地藏菩萨,没有嘱咐其它人?其它的菩萨很多,来参加法会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统统都来了,为什么要嘱咐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代表的就是孝亲尊师。一个人真正做到孝亲尊师就绝对不会堕恶道,为什么?有孝心的人,他不敢做坏事,他知道做了坏事给自己父母丢脸;尊重老师的人,他一定不会干那些对不起老师的事情。所以孝亲尊师是善的根,是我们修学大乘的根,这就是为什么世尊在灭度以前把这六道众生托付给地藏菩萨。
这里说『令向佛法中,献少水少华』。佛法是什么?佛是觉悟的意思,觉悟之法叫佛法,所以说帮助众生破谜开悟,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这些教学统统叫佛法。佛法的根本就是孝亲尊师。我们看到印度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弟子们在四面八方传播佛法,佛法传到其它地方,有的几十年、有的几百年,但是很快佛法就不流行了,大家不学了。唯独传到中国来,你看在中国振兴,佛法在中国的兴盛已经超过了印度,在中国成就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中国的佛法又传到了日本、韩国。
我们会问,为什么佛法到中国来能够发扬光大,在其它地方没有见到这样的效果?原因就是中国人懂得孝亲尊师。中国儒家、道家的基础很深,儒家教我们的就是孝亲尊师,道家也是,另外也教我们因果,所以有这么好的基础,佛法在这里得以发扬光大。要振兴佛法从哪里开始?必须要从落实孝亲尊师开始,孝亲尊师可以说说得最清楚、最能够落实的就是《弟子规》,所以《弟子规》是佛法的根,它讲的就是孝亲尊师,它也是地藏法门。另外《太上感应篇》教导我们因果,因果是什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观经》三福第一条福后面两句,这都是大乘修学的根本。还有《十善业道》也是根本。
这里说,向佛法中,献少水少花,这里要明了水和花代表的意思,这都是讲供养。供水供花代表什么?水代表心,心要清净平等。所以你看我们供的水一定要供清水,不能供有颜色的水,这是代表清净;水不动的时候平,没有波澜,这是代表平等,这是让我们用心要懂得清净平等,这是供水的意义。所以不是说只在形式上供,内心上不供就不能相应了。不是在佛法中供水,你只是做一个这么样的动作,那不能真正叫供养;供水的时候马上想到我的心要清净平等,这是真正的供养。花代表六度,花是因,因将来结果,果就是无上菩提。六度是讲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我们要落实到生活当中,这叫供水供花。哪怕是在这里面供得很少,『并脱幽途之苦』。虽然你供得少,你修的力度不是很深,但是你确实是真干。譬如说你真的在学清净平等,这是供水;真的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处事接物当中,你修六度,你修布施、忍辱,你修精进、禅定,真的在干,你真的持戒,你真的是用你的般若智慧去观照。那你就能够脱离三恶道,幽途就是三恶道,为什么?因为你不干这个三恶道的因,把三恶道的缘断掉了。
『俾从大士前,能一瞻一礼』,大士就是地藏菩萨,在地藏菩萨形像前一瞻一礼。这个瞻礼意思很深,瞻礼就是外表上瞻仰、礼敬、礼拜,外表是显现你的内心,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内心有真诚、恭敬,你外表的礼敬才真实。不是装模作样,装模作样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你怎么能够欺骗他?更何况佛菩萨你怎么可能欺骗得了?对佛菩萨外表虽然恭敬,每天在那里顶礼膜拜,但是心不相应。心怎么相应?跟地藏菩萨孝敬之心相应,不仅对菩萨孝敬,对一切众生也是这样孝敬,平等的孝敬,这才叫相应。所以看到地藏菩萨像,马上想到我要修孝敬、我要修慈悲,这是真正的瞻礼。瞻是什么?你看到就想起来了。礼是什么?奉行,依教奉行。所以这都是在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我们的存心、我们的言行要跟佛菩萨相应,这是供水供花、一瞻一礼的深义。
『咸蒙胜地之欢』,咸就是全,能够蒙受胜地之欢。胜地,就是很殊胜的果报,这个果报等级不一样,这种果报的高低完全是你心量大小决定的。譬如说你来生是想得人身,人还过得不错,来生做一个人就好了。你这样的希求,佛菩萨能满足你,你依照佛菩萨的教诲,能够依教奉行,断恶修善,持五戒、修十善,来生能做人。可是有的人就觉得做人还是很苦,生老病死都免不了,即使是富贵,富贵也有富贵人的苦,一天到晚都很忧愁,自己的家业怕被别人夺去了,到临终的时候他也苦。所以他想不如上天,天上享福好。想生天的人,依教修行也能够得天福,那就要修上品十善、四无量心。
但是想想,天也不究竟,天福享完了他还要轮回,可能还会堕落到地狱里去,整个六道都不是我们可以享乐的地方,所以想想看六道不能住。想要超越六道,到另外一个佛国土去,佛也能帮助你,介绍你西方极乐世界。你能够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你这一生也能成就。在地藏法门这上面打基础,孝亲尊师修好,十善做圆满,认真念佛,深信切愿,求生净土,你决定往生,这也是蒙胜地之欢。所以佛菩萨度人,真的应众生心现所知量,他很随缘,绝对不会勉强一个众生,你非得生天,或者你非得到极乐世界去。勉强就是一种执着,佛教化众生绝不会有这种执着,绝不会硬拉你,你想去哪就去哪,他能随顺你。等你觉悟了,你自己就会选择。
佛菩萨心清净,他度众生不会有烦恼,也没有希求的念头,不会希望你,说你这一生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没有。不像我们凡夫跟人家介绍佛法,生拉硬劝,结果他不听,自己又生烦恼,这是自找苦吃。所以劝人念佛,看到有缘的人就劝导,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有缘人?他对你能够生欢喜心,你讲的话他能听、能够照做,那你就劝他。假如你看他的样子没办法劝,甚至你劝他,他还会跟你顶嘴,还会跟你辩论,还批评你,那他造口业,我们就不能劝。这是教化众生方面要懂得随缘,懂得用善巧方便,勉强不得。这样我们的心永远保持清净,清净就生智慧,我们生智慧样子不一样,我们的磁场不一样,我们身上发出的光就不一样,光彩不一样。别的人看到了就会生敬仰之心,这个时候向你学习,你才能度化他。所以关键是自己要做一个好样子。这胜地之欢的层次是无量无边,总之你所求的佛都能满你的愿。
『功莫京焉,义叵量矣』。这个京是大,古代的数目字有万、有亿、有兆,兆再上面是京,京是极言其大,所以这是功德不可思议。这个义就是意义,叵量是无量无边,这是讲《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个法门的缘起是不可思议。底下就是青莲大师介绍他自己批注本经的一个因缘,我们来把这个文念一念:
【桀虽生末运。幸遇真乘。聿崇随喜之心。用作津梁之地。聊申管见。略释题名。冀三宝之冥加。综诸文而融贯。普愿见闻同趣乐土云尔。 】
这里法师自称『桀』,这个桀字是古字,跟大小乘的乘是相通的,法师的名字叫灵桀法师,所以他自称桀。『虽生末运』,灵桀法师生在清朝的康熙年间,这个时期也是属于佛法的末法时期,所以叫末运,法运到了末期。我们更是在末法时期,末法时期有一万年,我们现在后头还有九千年,刚过一千年。『幸遇真乘』,这是法师自己庆幸,自己有这样的一个福德因缘遇到了正法,这是稀有难逢。所以《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是真的,我们这一生遇到佛法,得人身遇佛法,何幸之有!这个真乘特别是指《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本经,这个地藏法门,因为它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学大乘不能成就。他遇到了。我们有没有遇到?如果说遇到这部经典,我们念过,念过了之后有没有真信?有没有理解?有没有依教奉行?如果遇到了之后不信不解,不肯依教奉行,等于没遇到,那你就不是幸遇的人了,你就是没福之人。真正的福报是什么?能够信、能够解、能够行,真正这样做,最后能证,信解行证,这是真正圆满了。你真正遇到了真乘,你得到真乘的受用。
佛法传到中国来,确实得到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福报。历代的祖师大德,很多都是诸佛如来、大菩萨应化而来的,他们在我们这个国土上建立佛法、建立道场、高竖法幢,度化这个地区成熟的众生,这是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说到大乘佛法,可以用四大菩萨来代表,这四大菩萨就好像房子的四根柱子,让这个房子得以挺立。四大菩萨分别在四大名山,所谓九华山的地藏菩萨,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峨嵋山的普贤菩萨,这四大菩萨正教导了我们如何修学大乘。
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萨。地是代表心地,藏是代表宝藏,心地里面蕴含着无量无边的宝藏,这个心地就是自性,自性能生万法。所以大乘佛法的建立,就是建立在心地的基础上,我们心地当中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这一切的无量都是我们自性本具的,不是从外面来的,所以叫做宝藏,本有的。我们现在得不到这个宝藏的受用,为什么?因为没有开采这个宝藏。佛菩萨把这个宝藏都开采出来了,所以他得到这种受用。我们现在穷得可怜兮兮的,如何来开采自性的宝藏?《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教我们如何开采。用什么开采?用孝敬,孝敬是我们的性德,本性本有的美德,用性德才能开采我们自性的宝藏。所以《地藏经》也是称为佛门的孝经,教导我们的就是孝亲尊师,成就无上菩提,成就圆满的佛果,都是孝道的圆满而已。
在地藏法门孝敬的基础上我们扩大,把这个孝敬心扩大到对一切众生都这样的慈悲爱护,孝敬一切众生,这就是观音法门,第二位菩萨代表的。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孝敬一切众生。我们都晓得观音菩萨很灵,有求必应,千处祈求千处应,那我们也去求观世音菩萨。如果是求观世音菩萨保我升官发财、保我在买马会中彩票,能不能中?要知道观世音菩萨对你真正的保佑是让你觉悟,觉悟你才能离苦得乐。你中了彩票你就能得到快乐吗?可能你中了彩票忧虑、烦恼更多,观世音菩萨不会害你的。所以我们不能够迷信,迷信之后把佛法的义理都误解、曲解了,把佛菩萨当作鬼神,甚至还要当作比人还要差的。人,正人君子都不会收受你的这种贿赂,你就拿些东西供养佛菩萨,祈求佛菩萨保佑中彩票,成全你的贪心,正人君子不会干这种事情,何况是佛菩萨?我们要是有这个心,跟佛菩萨祷告:我中了一百万拿出一万供养你。这等于贿赂佛菩萨,把佛菩萨当作贪官污吏,你看这种心,这叫造罪业。所以不能把佛法的意思搞颠倒了。
真正要怎么样得到观世音菩萨的保佑?我们真正学习观世音菩萨,对于一切苦难的众生去帮助、去教化,这是观世音菩萨。你不求观世音菩萨保佑,他也会保佑你,因为你的心跟观世音菩萨相应,你是真正的慈悲、爱心。佛法重的是实质不是重形式,形式当然也要去注重,形式是用来宣传、宣扬佛法的,但是真正实质才能得到真正利益。
第三位菩萨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智慧就是理性,我们要讲理,理性,不要用感性,不要感情用事。就是我们的孝敬、我们的慈悲,我们对社会大众的关怀爱护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因为感情里面有好恶,我爱你的、我喜欢你的,我就多帮助你;那个不喜欢的、讨厌的,我就不帮他,这是什么?感情用事。用感情就是用烦恼,加重你的分别执着,这个不是智慧。所以真正用理性的,哪怕那个是我的敌人、我的仇人,他要来害我的,我都要真心爱他、帮助他,对他的慈悲,就跟对一个爱我的人一样慈悲,这样的心才是清净平等,这是文殊智慧。普贤菩萨就代表落实,把我们从经上学来的孝敬、慈悲、智慧落实,落实到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这是普贤行。
这四大菩萨就代表着大乘佛法的教学四科,真正懂得什么是佛法就不会迷信,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灵桀法师,也是号青莲法师,在这里说他生在末法,幸遇真乘,他生在康熙年间,距离我们也有将近三百年。在他那个时代,正是清朝鼎盛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都是极其英明的皇帝,这一百多年真的是天下太平、社会安定,贤人很多,大家都懂伦理道德,所以社会很祥和。我们现在看看这个世界,我们现前的时代,比起那个时代差远了,我们的伦理道德标准都没有了,大家不讲伦理道德。讲什么?讲功利,见利忘义,这叫乱世。偶然我们想要推扬伦理道德,宣扬因果教育,想要挽救世道人心,还有很多人批评,说我们过时了、落伍了,嘲笑我们、毁谤我们,甚至障碍我们。所以我们这个时代又比不上康熙、乾隆那个时代了。
我们这个末法确实比起灵桀法师当时的时代差远了,我们竟然能够遇到地藏法门,能够遇到净土法门,这真的叫幸遇真乘,我们的幸运比灵桀法师又幸运得多。更何况青莲大师在《科注》里为《地藏经》做的批注非常的详细,真的是精彩绝伦。所以我们想他也是佛菩萨的化身,整个《大藏经》里面,能找得出来对《地藏经》批注的就是他一人,古注里面就他一个,把经义分析得这么透彻,非常难得。所以我们师父上人说他也是诸佛如来、观音地藏菩萨之流人物。我们何幸之有,遇到这部批注!更何况我们师父上人把这个批注又详细的讲一遍。现代人看《科注》就觉得文字太深奥,或者义理太深,很难契入,所以学习上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我们师父又用白话把这个《科注》里面的义理详细的讲解,让我们能够深入体会,所以我们也更加庆幸。
下面是青莲大师说了几句谦虚的话,他说『聿崇随喜之心,用作津梁之地』。聿是语气词,崇是推崇、发扬,随顺诸佛菩萨应化、随缘度众之心。做这部批注是给我们作津梁,津是渡口,梁是桥梁,就是引导我们入佛境界的、入大乘门的这个路,这个桥梁。『聊申管见』,这是谦虚,用管见,这是古人的成语说以蠡测海、以管窥天,这是讲看的范围很小。这是很谦虚,只知道一点点,为我们略说出来,『略释题名』,为我们解释这个题名。下面说『冀三宝之冥加』,希望三宝加持,『综诸文而融贯』,能够把这个文字义理融会贯通。『普愿见闻,同趣乐土』,这是希望后世众生,见闻者都能够因此而得度,同生净土。
好,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先学到这里。不妥之处,请各位大德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