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知道“外道”这个词,谁也不愿意被人称作外道,可是究竟什么是外道,怎样才能不作外道,却很少有人知道。外道的意思,就是向自己心里以外去求方法,就叫外道。我们总结历代哲人的教学,发现:自古以来,成功的教育都是向人的内心挖掘本具的潜能,完善人格,深化内涵,开发灵性。像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就叫做内学。如果我们的眼光总是盯着外面虚幻的世界,心随着外边的人、事、物转移、摇摆、攀求、追逐,忘记了自己的真心,就叫做外道,势必被外境控制,身心疲惫。无尽的生命周期中,我们已经习惯于向外寻找依靠,现在想要摆脱外道的阴影,又要怎么下手呢?
这一条就是教我们一个方便:“静坐常思己过”。没有事情的时候,凝神静坐,常常反省自己所思所想、一言一行有没有伤害别人和社会大众,有没有违背伦理道德。如果有犯过失,要吸取教训,努力改正,这是向内求,是圣贤的学问。如果思前想后,念念不忘别人的过失,怨恨、委屈、愤怒,或者轻视、傲慢,心中充满了别人的垃圾,让自己的心变成一个垃圾桶,或许别人并没有错,自己却先错了,这就叫外道。所以常思己过就非常重要了。
“闲谈莫论人非”,和人间谈中不要议论别人的是非。言语是人际交往重要的工具,适度的闲谈可以沟通感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创造和谐的整体气氛。可是如果道听途说,议论别人的是非,就很容易犯妄语、两舌、恶口的过失,反而会伤害他人,造成误会和矛盾,破坏人群的和谐融洽。所以,要讲柔软语、和合语、正直语,才能起到正面作用,积累德行福报。
这两句话似乎是老生常谈,却是世出世间修行的要领
——辑自《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