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皈依了××师父,师父能说会道,可以解答我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可两个月前他忽儿还俗了,我们一下子感到心里很空落。师父怎么能这样呢?
晓:师父为什么不能这样呢?这很正常呀!佛教允许,国法也允许。我们凡夫都有这么一个错觉,认为出家后重又还俗,这样“倒驾慈航”,是见不得人的。当然,做事不能够从一而终不是好现象,但知难而退也未尝不是勇气。不能够做一个好出家人,倒不如还俗做一个好居士。为什么呢?僧团中间有人要出去还俗,同时也还有人要出家来加入僧团,这样形成一个双向流动,才不至于使这僧团变成一潭死水。就像中国没有改革开放时,我们只有落后,当我们把国门向美国、向世界打开之后,人才双向流动,反而我们现在国力日益强大。佛教也得这样,要还俗的谁也强求不得,他要从僧团中自然淘汰出去,但同时还会有人来补充,从目前来看,补充量远大于淘汰量。佛教现在可以说是处于一种半开放状态,这才不正常。我有时出门,尤其是到北方,总有人问:“你年轻轻的为什么要出家
?”人家都好奇呀!人们不了解佛教呀!其实这很不利于佛教发展。我们居士也这样看待还俗问题,这是佛教的悲哀。我们是佛教徒,然而在皈依三宝时根本就没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皈依三宝,你皈依的是佛、法、僧,现在不说佛与法,单说僧。你师父不叫“僧”,“僧”是和合众,是六和敬精神,你皈依的是六和敬精神而不是你师父这个人,这种精神现在还存在呀,你师父他只是一个见证人而已,你绝不能因为你师父不是你理想中的从一而终引导你的师父就退失信心,这是你的正信不具足,你应该回头修皈依三宝。问:假如每一个出家人都还俗,佛教还怎么发展?
晓:我刚出家时,沈君骂我,假如所有人都出家,社会还怎么发展?当时我说,你这假设毫无意义,因为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至少沈君你就没有出家,人人出家是不可能的。你现在的假设也是,至少我刚晓现在就没有还俗。文革时也不是个个都还俗,九华山就有一个老师太,我不知道名字(现在知道是香山茅蓬性妙师太),住在凤凰松那儿。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