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次第”是一种统合佛教各宗教义的理论体系,更是一个整合佛教各派法门的修行路线。历史上,大乘佛法自印度兴盛,逐渐形成了中观、瑜伽两大支派。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译经家——鸠摩罗什和玄奘,同时也身居当时中印佛教界的顶严,各自系统翻译传布了中观、瑜伽两派的根本经典,为汉传佛教打下了深厚的大乘根基,荫泽至今。说中观、瑜伽是汉传佛教的直接源头,应不为过。不过长期以来,人们更多注意的是双方在空性等根本命题上的对峙与张力,而相对忽视了两者在修行道路方面的相通与一致。这种相通性与一致性 就是“道次第”,而这对于登地之前、尚处于有分别境界的凡夫来说,恰恰是更为重要的修学内容。
“道次第”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见行相应”。“见”是中道正见,不落空有二边;行是六度万行,不外般若、方便。“道次第”有着严谨明确、循序渐进的修学次第,对此中观、瑜伽两派诸大论师多有论及,其中代表性著作属中观派的,如龙树菩萨的《宝鬘论》,提婆菩萨的《四百论》,月称菩萨的《入中论》,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集学论》,莲花戒菩萨的《修习次第》三篇;属瑜伽派的,如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无著菩萨的《大乘庄严经论》,法称菩萨的《释量论·成量品》等等。印度论师多以“二谛”、“三乘”、“十地”为基本架构开演道次第法要。到印度佛教后期,阿底峡尊者在藏地作《菩提道炬论》,综合了中观、瑜伽两派思想而成立“三士道”,为藏传佛教继承至今。相比之下,以上诸多论典在汉地仅有少部分得到翻译,对日后汉传佛教发展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若从更宽广的历史背景来看,其中或许能透露出某些甚深缘起的意味。最终汉传佛教走出了一个与印度佛教既有着深刻关联,也有着独立个性的发展轨迹。鸟瞰作为汉传佛教主体的“大乘八宗”,大致可分为三门:一是渐门,包括三论宗、慈恩宗和律宗;二是圆门,包括天台宗和贤首宗;三是顿门,包括禅宗、净土宗和密宗。
所谓渐门,本于缘起性空之正见,承“见行相应”之祖范,以“二谛”、“三性”为要旨,代表经典如《大般若经》、《瑜伽师地论》,可谓续接印度佛法之余脉。其起自东晋,终于唐武,其后几近迁灭。
所谓圆门,本于一念法界之止观,创“教观相应”之宗风,树“圆融无碍”之高标,代表经典如《法华经》、《华严经》,可谓开辟汉传佛教之气象。天台近承中观,贤首远绍瑜伽,然由渐转圆,举一反三,宣如来之密旨,阐菩萨之未尽。其兴自隋唐,延于两宋,其后亦衰微不振。
所谓顿门,本于自性真心之本觉,倡“三昧相应”之法门,立“顿超直入”之方便,代表经典如《楞伽经》、《楞严经》、《大乘起信论》,可谓成就汉地佛教之风貌。禅宗一个话头,能备明心见性之功;净土一句佛号,亦收横超三界之效。其显于中唐,绵延不绝,巨匠迭出,直至明清。密宗虽短祚于汉土,然风靡于雪域,大抵也是因众生钦慕即身成佛之速疾所使然。
不难发现,渐、圆、顿三门在历史上有着起承转合的内在逻辑。渐门能以教行相资,取渐趣远,其利在谨,然传之日久,其弊在隔。继而圆门乃起,以圆销隔,教门偏弘,其利在通,然传之日久,其弊在迷。随之顿门遂兴,以顿破迷,行门独胜,其利在直,然传之日久,其弊在疏。
道次第、圆教观、顿法门三者之间本无孰优孰劣之分,皆为诸佛菩萨随顺众生之善巧方便,唯接应机,非判利钝。时至今日,随众生根性、依报之流变,道次第恰能以其之谨,进补顿门之疏,从而顺应现代人之根性,亦能重整法门中之流弊。近年来,道次第之弘扬越发显示出勃勃生机,可谓大势之所趋、教法之幸事矣!
《大般若经》是道次第法系的根本经典。龙树菩萨所造之《大智度论》和弥勒菩萨所造之《现观庄严论》,皆是开显《般若经》成佛次第与甚深密意的无上法宝,各自独传于汉地与藏地。格鲁派宗喀巴大师总依《现观庄严论》,别依阿底峡尊者之《菩提道炬论》,并融会《瑜伽师地论》等要典,著《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显教道次第之大成。太虚大师感慨,《广论》力阐之道次第正是扶持雪域教法五百年不堕之最主要原因。而汉地之《大智度论》传世一千六百余年间,却罕有古德依此显扬《般若经》所含道次第之教说,不能不说是一桩千古憾事。
近来,慈光禅学院之惠空法师著成《般若道次第》,以《大般若经》为指归,着力发挥《大智度论》之深义,并摄取大乘各宗之菁华,将汉传佛教本具之道次第思想展现于世,亦将其与台贤之圆教、禅净之顿法融会贯通,见地独到,成一家言,填补了汉地经论教说中的一个空白,可谓有功于释门、无愧于前贤!
我与惠空法师已经相识二十多年,彼此是非常好的法友。惠空法师精研教理,博通禅观,致力于倡导弘扬纯正之汉地禅法,声斐海内,化人无数,是当今难得的法匠。我们不时在法义上讨论切磋,惬意愉悦的同时,在佛法上也增益良多。今年9月2日惠空法师专程来到龙泉寺,特意嘱我为《般若道次第》一书作序。此书凝聚了惠空法师多年来博闻精思的成果,构想宏阔,尽理显微,亦有纵通三藏、横跨八宗之气概,读后令人不忍释卷。也同样希望读者朋友从此宝山饱餐法味,满载而归。
学诚法师序
2014年9月18日
于北京龙泉寺
惠空法师简介
惠空法师1957年出生于台湾屏东市。于大学期间接触佛法并担任师大佛学社社长。1983年披剃于三峡智谕长老座下,时于中华学术院佛研所就学三年。
法师长期投入僧伽教育及青年学佛工作。1987年出任圆光佛学院及佛研所教务长。此后陆续在多所佛学院、佛研所授课,并创办慈光禅学院。现任台中太平慈光寺住持、慈光禅学院院长、净觉僧伽大学研究所教师、厦门南普陀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广东南华寺曹溪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江西宝峰佛学院教授中论、云居山真如禅寺教授禅宗
。法师善于经论解读,如成唯识论、俱舍论、瑜伽师地论、中论、楞严经、摄大乘论、大乘起信论等,皆能自学并宣讲。又以佛法住世不离教、证,创办慈光禅学院,以各宗禅观理论导正禅修知见。
法师自修禅宗永嘉禅法40年,并带领大众用功。永嘉大师为六祖弟子,融天台禅法于一炉,后期禅宗看心与默照禅,即与永嘉禅法相通脉衍。除永嘉禅法,亦大力赞扬参话头,以高峰禅要、大慧语录等为指南,并以教理剖析参话头参疑之作用。
法师长年带领慈光禅学院闻熏各宗经论禅观,并每年春季21日、冬季49日领众禅七。亦于海内外发表多篇禅观论文、僧伽制度论文,及著作:《禅宗心要》、《般若道次第》、《台湾佛教发展脉络与展望》等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