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无始以来烦恼业障的染污,人们大多具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缺失,病态的心理是一个世俗凡夫的正常现象。刚刚接触到佛法的时候,没有经过系统的佛法熏修,或者没有明师的引导,或者受到缺乏正信正见者的误导,或本身对佛法的误解,往往在学佛的过程中形成一些不正确的知见。如果不理清这些知见障碍,就会导致严重的信仰误区,从而误导他人,严重影响正信佛教的形象。下面略举几例初学佛法过程中的知见问题,以期起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素食主义与学佛
素食主义是大乘佛教倡导的慈悲法门之一,即从不杀生戒延伸为对生命的普遍尊重与关爱,以大悲心及菩提心为基础,对菩萨自利利他情怀的践行,断食众生肉(腥)及对身体有害的葱、蒜、韭、薤等五辛(荤)。由于一般佛教徒大多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素食主义也有全面禁食荤腥及每逢佛菩萨圣诞等吃素的不同形式。从营养卫生学这个角度来说,断食或少食荤腥非常有利于健康,尤其是现代生产的肉食品里含有大量的激素、防腐剂等各种毒性物质,时刻危害着我们的身体。佛教的素食主义思潮与卫生学、营养学、环保与保健等科学意见一致,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前卫人士及新贵一族率先成为素食主义者,影响甚为深远。
然而,有些学佛者误解了慈心不杀与爱生护生的素食主义者的本意,误解了学佛的内涵外延,单纯地将吃素等同于学佛,消极地认为学佛就是吃素,吃素就是学佛,以吃不吃素为学不学佛的标准,甚至对他人横加指责,造成不利的影响。
对于刚刚学佛的信徒,应当先受持不杀生戒(包括不自杀、不叫他杀、不为杀业提供因缘等),广泛参与佛教环保、护生及生命关爱等活动,条件具备的可以在佛菩萨圣诞日吃素。如果自己发心成为素食主义者,也只能是个人实践佛法的高雅生活行为,尽量不给家人带来麻烦,不强求别人效仿,更不能歧视没有吃素的人。
二、遁世隐居与学佛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避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佛者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生起强烈的悲观厌世情结,忘记了大乘菩萨道的慈悲济世精神,忽略了佛教是世出世间的圆融。初学佛法时,大事未明,见地不正,依止善知识远离愦闹专心致志地修学佛道,是有必要的;但应知道,放下一切,一心修学,目的是济世度生,而不是逃避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学,解行相应,知行合一,就应该发广大菩提心、慈悲心,努力做到护持三宝,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为净化世道人心尽一份力。
因为个人根性或性格的不同,有的人生性好静,喜欢独处闲居,不适合做弘法利生的工作,那么,远离尘嚣的纷扰,作无事逍遥人也无妨。不过,佛教主张自觉觉他、以四摄法自利利他,圆融真俗二谛,效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精神,是最圆满的修学生活方式。
三、持戒与学佛
释迦牟尼佛在圆寂时,要求弟子们;以戒为师,即佛教徒依靠戒律生活紧密团结在一起,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组成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的理想六和僧团。戒律是伦理道德的基础,也是保障我们身心不受外在侵害、抵御困难的精神力量,更是我们提升人格素养、净化自心的动力。
持戒是一种心灵的自我管理,其表现为止恶防非与进德修善两方面。止恶防非是自我身心的保护,防止一时的过失给自己带来永久的痛苦。进德修善是戒律的积极作用,要求我们以利益众生为宗旨,实践佛教博大精深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广泛开展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菩萨事业
。有的初学者不明白戒律的崇高利他精神,落入教条主义的窠臼,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个性孤僻,行为怪异,甚至发展为偏执的禁欲主义,远离人民大众,以戒律衡量他人,说四众过失等,与佛陀的慈悲教诲相违。
作为佛陀的弟子,应当谦虚谨慎地广泛地学习佛法,实践佛法。在实践佛法的历程中,如何融摄工作与学佛等世出世间法的关系,尤为重要。总之,在修学的过程中,充满希望,充满法喜,充满智慧,说明学佛就有进步。
四、神通感应与学佛
修学佛法的清净善信,有的人会出现一些感应道交的事,这是因为个人的身体或心理素质而导致的自然现象,不可执著。如果因修学出现的神秘境象而生起傲慢之心,炫耀大众,惑乱世人,就容易入于魔道。
虽然佛陀告诉我们修学佛法会得到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等现象,但神通并不能贪求,即使获得了神通,如不是为了弘法利生因缘,也绝不能显现,更不可作为称誉天下的资本,应该平平淡淡地真实面对。如果在人道不说人话,一味谈玄说妙,言神言鬼,则成为世人讥笑的话柄,显然已经偏离了佛道,应该及时纠正。
五、佛油子或泛亚圣主义
一般将学佛中不求胜解,好夸夸其谈而不重实修的人称佛油子。佛油子一般自恃聪明,不愿意下工夫去实证,在理论上持;相似佛法的见解,乍听起来似乎很圆融,实际见地不清,知见不明。这种浮泛的心理对以后修学佛法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有些人生性慧黠,善根深厚,但以傲慢心学习佛法,常常自以为是,轻视末学后学,自诩悟境高深,误以为已经证果成圣,常以亚圣自许,这种人就犯了泛亚圣主义的毛病。泛亚圣主义最终是画饼不能充饥。不仅如此,此种未证言证的行为是犯大妄语罪,误人误己,必遭恶报。
六、喜欢赶场的;老修行
;老修行喜欢到处赶场子,以广游名山大川,结交高僧大德为能事,炫耀世人,以为这就是修行。但是如此修来修去,却很少有进步。
佛法的修持,关键在于稳定地依止一定的善知识,一门深入地学习;在于从内心去深入理解佛法,从行动去证得佛法。而;老修行则热衷于以结识许多善知识为荣耀,或以为这里听一耳说法,那里受一次灌顶,而自己无须修持就能学得佛法。其实这种;依而;不止的误区,结果是无所依止,学无所成。
在信佛初机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相当多的,比如口谈随缘而沦为自然外道,提倡多元文化包容导致鬼神不分,不明了万有因果律产生的机械因果论,为福修善而导致有福少慧的相似善业等,都值得注意。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