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进入寺院应遵守的佛门礼仪
一、入寺 假如你吃完饭了,预计接下来要去寺庙,那么现在我就要说到怎样入寺?入寺之前应该准备什么? 入寺,是要去见圣人,见师长。有的人,父母灵位也供在寺庙里。你要来见他们,该怎么样做呢? 你是来供佛的,那你可以带鲜花,可以带水果,也可以带菜,都没有关系,但是不必带太多,虔诚心功德最大。甚至你可以什么都不带,带一片欢喜心供佛也挺好,或者到寺院里帮忙也可以。 入寺要做什么?是拜佛呢,是听法呢,还是问候你的师父呢?你要先计划好。不要来了之后,碰见什么做什么。 今天要进三宝之地,在家里的时候,你先要告诉自己,作为妇女,不要化浓妆,不要穿得太艳丽,太暴露。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贵妇人,乘的是金马车,穿得很华丽。但她要去见佛的时候,总是先在寺院门口下了车,换上布鞋和朴素的衣服,把她的璎珞、宝珠等装饰品摘下来放在树底下,再去见佛。朴素是最美的,装点出来的美丽太人为化,所以她用朴素的形象、朴素的心地去见佛。 我们也应该如此,进寺庙不要打扮得太招展。过分地打扮,一来见圣人时显得不恭敬,二来也许会让圣人动心。要避免这些。 二、上殿 入寺之后,先要直登大殿。为什么?佛在那里。一定要先去拜佛。或者从天王殿一直拜进来也行。因为我们皈依的是佛,我们又不是天天在寺庙里,偶尔一来,要先去拜佛。 在大殿礼佛,和在家里一样。大殿上有时候不准上香,如果上香,跟在家里也是一样的。 三、见僧 在寺庙里,肯定会见到出家人。现在我们就讲跟出家人打招呼的礼仪。 见到一个出家人,也许你不认识他。不认识,打招呼太尴尬。但你是一个居士,不能甩手而过,像没看见似的。你不用问讯,也不必说话,一合掌,走过去,这才合乎规矩。 那么见到熟稔的出家人呢?如果他德高望重,那你就要礼拜。礼拜他,跟礼拜佛一样的拜法。一般是三拜。师父说“一拜好啦”,那你就拜一拜,不要强行继续拜。或者师父说“不要拜啦”,你也可以不用拜。有的人,年长的师父说不要拜,他还继续拜了好几拜,最后师父没办法,只好撑着身子起来扶了扶他。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国王去礼拜尊者宾头卢,心里想:“尊者这么傲慢!我是一个尊贵的国王,来礼拜他,他理都没理!”尊者有他心通,知道他在想什么了,于是第二次国王又来礼拜的时候,尊者就起身向前走了七步,迎接国王。后来国王得了什么样的果报呢?他的国家被别人侵占了七年,这七年中,他无法坐在国王的宝座上。 礼拜出家人,出家人是不用回礼的。在中国,讲究“礼尚往来”,出家人有时候会合个掌。而在东南亚,居士们礼拜出家人,出家人走过去,你拜你的,我走我的。这不是傲慢。你的恭敬心、虔诚心,所得功德是你的,跟他有什么关系?你礼拜,你还要管着他啊,这是一种执著。 拜完僧,要说些什么话呢?在古代就说:“和尚安康否?少病少恼否?正法得弘否?……”现在这么说,人家听不懂,要用现代汉语:“法师,你还好吗?身体健康吗?……” 如果法师忙着,只是跟你寒暄两句,那你就要有眼色地走开,让他做他的事。如果法师跟你交谈,问你最近学什么佛法,有没有打坐等等,你都要如实地回答。你也可以请教法师一些修行上的问题。 四、供养 前面说了,供佛,用鲜花、水果……供僧,应该怎么供呢?一般人往往是这样的:掏出一百块钱来,赶快塞给师父。这倒也可以。可是旁边不理解佛教的人看到了,总觉得“和尚真爱财”。我们供养师父的时候,不要锦上添花,要学会雪中送炭,了解到师父缺什么,你就供养什么。 供养三宝当然功德很大,而我们更应该多多地做些慈善的事。比如放生,比如去敬老院、孤儿院布施一点点。布施是没有固定对象的,众生也是佛,我们应该多做利益众生的事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