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居主人:感恩之心是化解一切烦恼的妙药
佛经上讲末法时代,众生的贪嗔痴烦恼很重,确实是这样。现今这个时代科学很发达,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可是我们的烦恼却越来越多,为什么呢?因为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使我们越来越自私,贪心越来越重,欲望却始终无法满足,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开始不择手段。这样就与别人有了对立,有了冲突,于是对别人越来越冷漠,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没有情义、恩义、道义。得到了就生起欢喜贪爱执着之心,得不到就生起痛苦怨恨生气之心,看见别人得到了就生起嫉妒毁谤嗔恨之心。使得我们的烦恼越来越深,每天都生活在烦恼的苦海之中无法自拔。
那要怎么样才能出离烦恼的苦海呢?像
“人的价值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少财富,而在于他奉献了多少”,
“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
“吃亏是福”......等
许多的谚语都告诉过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生活,可是我们在生活当中根本就用不上,那要怎么样才能真正的化解心中的烦恼?快乐无忧的生活呢?我在跟各位莲友共修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对一切人生起感恩之心,就可以化解一切烦恼。尊敬的上净下空老法师曾经说过:“天下没有我不爱的人,天下没有我恨的人,天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用这句话做我们人生的座右铭,实在是太好了,我们现在的人就是爱太少了,恨太多了,宽恕容忍没有了,所以烦恼就多了。老法师还教导我们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感激伤害你的人,
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骗你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鞭打的人,
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感激遗弃你的人,
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感激绊倒你的人,
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责你的人,
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如果我们能做到像老法师所教诲的这样去生活,相信我们一定会很快乐,很幸福,很和谐,很美满!关键是我们生不起对别人的感恩之心,总觉得别人对我没有什么恩情恩义。其实这是我们的心被我们的烦恼习气障碍住了,在我们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里面不是清楚的告诉我们要上报四重恩吗?老法师在讲经当中曾经讲到:
讲到“恩”,今天我们接受别人的恩惠,好像是应该的,感恩的念头都生不起来,这怎麽得了!别人赠送、供养我们东西,许多人连“谢谢”这一声都没有,表面的敷衍都没有,然後才想到这个社会怎麽不遭难!这是忘恩负义。忘恩负义之人,不会有好果报。
这里面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颇引人深思,这使我们知道佛的教化有深刻的人间性。在《心地观经》里说:四重恩是: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国土恩)。四、三宝恩(上师恩)。三途(三涂)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一、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二、坏苦(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三、行苦(行是迁流不息生死无常之意)
一、四重恩
四重恩是: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
1、父母恩:
一个人来到世间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怀胎,生养哺育,才能长大成人。养子方知父母慈。到了一定的时候,自会领悟其中的含义。报父母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顺的儿孙。
2、众生恩:
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劝发菩提心文》说:“我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互为眷属、父母、六亲、乃至师友。而彼众生常为我身作大饶益,或顺我志,令我欢喜;或逆我志,令发道意;又能示现一切极苦相貌,令我惊觉,不生贪着,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众生恩德亦复无量,不可言说。”尤其是“上报”这两字应该记住,修行者若把自己摆在众生之上,只能“下化”,不能“上报”,就扭曲了佛的教化,因为若无众生护持,不要说修菩提大道,我们连活着都十分艰难呀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