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佛舍利的流传

发布时间:2022-12-13 20:26:57作者:心经全文网

佛舍利的流传

  在释迦牟尼佛生活的时代,古印度有四种葬法。分别是火葬(梵言“荼毗”)、水葬、土葬、林葬(弃之森林)。而佛陀把火葬列为诸种葬法之首,其俗一直延续至今。如《毗奈耶杂事》卷十八中说:“佛言:苾刍(比丘)身死,应为供养。不知云何供养,佛言:应可焚烧”。当佛陀在拘尸那伽城涅槃后,随即举行了火葬。荼毗后,阿难等弟子从灰烬中得佛舍利“八斛四斗”。根据现在能够瞻仰到的佛舍利以及佛教经典中的一些记载,我们可以了知这些佛舍利大致又分为二种:一种是未烧尽的遗骨残片,如四颗牙(现人间仅存两颗)、一截手指骨、两根锁骨、部分头骨及几根头发等;另外一种便是《释氏要览》中所记述的如五色珠般光莹坚固的珠状舍利子。只不过后一种存世较多,而分布亦广。

  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不但在今世至尊至重,在佛陀时代也是极为宝贵的。当时共有八个国家为了争夺佛舍利,曾陈兵城下,并且扬言:

  吾等和议,远来拜首,逊言求分,如不见与,四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在此,不惜身命,又而弗获,当以力取。在此紧急时刻,一位名叫香姓的婆罗门从中调解,晓众人曰:

  诸贤,长夜受佛教诫,口诵法言,心服仁化,一切众生,常念欲安,宁可诤佛舍利共相残害,如来遗形,欲以广益,舍利现在,但当分取,众咸称善。建议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战争,此议被八国国王所接受。于是佛舍利被分为八份,每国一份,各自请回起塔供养,这便是佛教史上着名的“八王分舍利”事件。佛舍利的流传也就由此展开了。

  在释迦牟尼佛灭度百年后,有阿育王出世,成为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第三世,统一了全印度,成为保护佛教最有力的统治者之一。从此,佛舍利也就有了向外的流传。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所载:

  佛灭度后百年,阿育王取佛舍利,夜役鬼神,碎七宝末,造八万四千塔,尊者耶舍舒指放光,八万四千道,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于一日中遍赡部界,在震旦国,一十九所。这一十九座塔的分布情况,在《法苑珠林》卷三十八中有明确记载:1、西晋会稽郧县塔 2、东晋金陵长干塔3、石赵青州东城塔 4、姚秦河东蒲阪塔5、周岐州岐山南塔 6、周瓜州城东古塔7、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 8、周洛州故都西塔9、周凉州姑臧故塔 10、周甘州删丹县故塔11、周晋州霍山南塔 12、齐代州城东古塔13、隋益州福感寺塔 14、隋益州晋源县塔15、隋郑州超化寺塔 16、隋怀州妙乐寺塔17、隋并州净明寺塔 18、隋并州榆社县塔19、隋魏州临黄县塔

  在这十九座佛塔中,未经瘗藏而能流传至今者,只有西晋会稽郧县塔。即今浙江省鄞县郧山阿育王塔。据《鄞县志》记载,寺内供奉的佛舍利塔,是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并州(今山西太原)僧刘萨诃(法名慧达)发现的。印光法师在《阿育王佛舍利塔记实》一文中,对塔的形状及佛舍利的灵异,均作了生动的描述:

  塔高一尺四寸,周围亦尺余,塔中内空,中悬一实心钟,钟底正中有一针,舍利附于针端,四面有窗,华格拦遮,手不能入,即于华格孔中睹之,其舍利之形色,大小、多少、定动,均无一定,不独人各异见,即一人亦多转变不—。该寺建筑规模宏大,供奉舍利塔的舍利殿之庄严,在国内首屈一指。因为此塔是传来我国十九座佛塔中唯一幸存者,所以更加弥足珍贵。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