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女修行人必看:佛教中的女性应该怎样修行?

发布时间:2024-01-27 01:02:18作者:心经全文网
女修行人必看:佛教中的女性应该怎样修行?

一般来说,器世界可以分为三种层次,即最高、中间和最下一层。属于最高和最低层的众生,非藉由父母,而是自然出生。我们的世界则介于中间层次,此层次的众生依于一男一女,也就是父母而生,因此,在这层次里,我们有男女相的分别。

众生能居于最高层,乃因他们已净除一切罪障,不复有任何烦恼冲突。由于他们这种清明纯净的心,临终后便马上往生更高层次的净土。他们化生于莲花中,身形完美,如同盛开的莲花。这些众生的心灵是如此清净,因此,只要听到一个字的佛法,智慧便都能自然完整的开启,达到彻底圆融的了悟。由于居于高层众生已无任何贪执、烦恼和业障,已具备了圆满的智慧和了悟,因此,不具男女之相,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分别。

众生之所以会生于最下一层,乃由于他们贪执增长,且耽于瞋恨、嫉妒等恼障的结果,因此,积聚了许多恶业。临终时,由于业力的牵引,便马上投生到恶趣,而其形体则依恶业的本质与力量,以及临终时个人所受此种力量的影响而定。但不论其马上受生的身形如何,就我们所知,也并非经由出生的过程而来。

投生在中间这层的众生,是依于男女的结合而生下来的,此层也是一切像我们这样的众生所处的世界。生于此的众生,均有开悟的能力,不论是男是女,都具学习和拓展智慧的能力。由于两者自身都拥有这样的能力,因此认为男性天生资质或智慧较高,就绝非真实。男女两性一样,具备等值等量的佛性;同样地,两者追求解脱的目标也相同。

假如我们以逻辑来观视现况,便会了解每个人的出生都仰赖男女的结合,而每个生下来的人不为男性,即为女性。基于如此深重的依缘关系,要说孰优孰劣,是非常奇怪的事。会有男性的存在,是因为有女性;而会有女性的存在,也是因为有男性的缘故,缺一便无法成立。我们的身体之所以有右半边,是因为有左半边;如果失去了右半,左半也不敢独存。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也就无法存在。

一个人会生于哪个层次,或在此层次中生为男性或女性,都是依其过去世所累积的业力而定。每一次的投胎转世都是以往所累积的业果的显现,而宇宙的一切就是如此运作的。

不过,就我们的文化背景来看,不论我们是在何种文化中长成,都很清楚地看出男性比女性强,因此待遇也不平等。这倒不是由于男性天生资质或智慧较高,而是因为他们较孔武有力。由于力气大,便以高姿态来对待女性,这已成为传统的行为模式。仿佛女性由于较弱小,便成为劣者;而男性则因力气大,便较优越一样。要了解为何有这种文化传统存在,就要追溯到古代——充满战争、争斗和暴力的时代。在这些早期时候,力量最强的战士便统治了战败者。一个人再野蛮粗鲁、知识浅陋,只要他在战场上骁勇善战,也能当上国王。

当时的世界,强者就是这样统治支配弱者的。由于男性通常较女性强壮,他们便支配女性,就像国王统治他的人民一样。

如此长久以来,女性不仅被视为弱者,一般来说,也被认为较差、较无智慧,品德也不如男性。在一个家庭里,男孩被高捧在上,女孩便被视为累赘。为了使女孩能出嫁,还要陪上一笔嫁妆;反之,在很多国家,只要男孩负担得起,娶几个女孩都没问题。女性从不接受教育,也很少有学习读书和写字的机会。宗教的修行和仪式也把女性排除在外,认为真正的精神追求对她们是有害无益的。

但是,如我之前已说过的,没有实际的事实可以支持这种传统;而女性被认定较为卑下,也没有合逻辑的原因可述。

由于对真理的无知,让我们在世间经历到如此多的分别;人依习气,而非依思考生活,并且顽固的执于过时的信仰和传统。

世界上再没有比印度这个国家更明显的了。此地早期衍生的种姓和社会阶段分离的严格制度,至今仍存在。这始于统治全国各地的一些国王,他们的势力扩展得很大,以致一家人都被尊为活神,而统治国家的实际重任则落在宰相、大臣、学者、医生、法师和祭司的身上。这些人与其家族形成印度的统治阶段,连同宗教领袖,称为婆罗门。他们在最上,其下是一般的领导者。次下的阶级是劳动者——战士、商人、工匠、僧侣、农夫、酒商……等等。而最低的人被称为石头种姓,意指毫无价值。此阶级的人数最多,由国家中最贫穷和最无力量的人所组成。

婆罗门是国家中受教育最高的一个阶级,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养成一种杰癖的习惯,并将它用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上。他们不和其它阶级的人来往,不吃最下阶级的人所准备、甚或触到的食物,不碰触低阶级人的手。其它阶段的人也藐视、回避石头种姓阶级的人,这种种姓阶级的分离,延续至今。

而释迦牟尼佛出生于皇族阶级,却放弃他的特权。他放弃在宫中身为王子的生活,去当乞丐,身边只有一个乞食的钵。他打破了种姓制度,并教导大家,人之间并无差异,没有高低的种姓阶级这回事。他教导一切以心灵为最重要,如果心是纯净善良的,便是一个高尚的人;如果心是邪恶不净的,便是一位愚劣者。

释迦牟尼佛还启教了平等的观念,并引进民主的原则来协助管理日渐扩大的僧团。他的想法是:“僧团为僧众所有,也由僧众管理。”此即意味着;僧团的一切计划和决定,都须经过僧众们的讨论和意见沟通。

在此我要提醒诸位,虽然众生都具平等的佛性,但每个人在其他方面并不尽然相同。有些人需要特别的关怀,尤其是生病和残障的人;而长者也应特别受到尊重,因为他们年纪较大,人生的阅历也较丰富。佛陀自己常亲自照顾老人和弱者。

世界上每个人都与生俱有等质等量的佛性,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人是较其他人优越的。所有的人,不论性别是男是女、阶级是高是低,都要经历疾病和痛苦,忍受艰困和失去,以致最后的死亡,然后再次转生,重新开始。能够超出这个轮回的人,才时真正优秀卓越的众生。

听完今天的开示回家后,大家要深思一下今天所听到的,找出你自己所认为的两性之间的相异处。你一定要经由自己确切的了解,才能更肯定今天的法教,而非人云亦云。这样明晚你再来时,我们才能更深入多谈。

第二部分

在前面的开示里,我们用理性做出结论,认为男女两性证悟佛性的能力是完全相同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其真实性也确实不变,因为佛陀教导男女本具相同之佛性。所以,不论我们由哪个观点来看,从逻辑上或佛法上的,都可认定男女具有了悟佛性的同等能力。

虽然从知性上和佛法上的观点来看,我们也许能了解男女两性的能力是相同的,但是从世俗及历史的观点来看,男性的统治者多过女性,原因在于根深柢固的传统,已在我们心中形成习惯的模式,认为男性较女人有力,也较能成就。这样的观点已被全世界视为真理,结果造成女性很少有机会展现她自己的能力。一旦惯性的模式形成,女性也同样能干的事实就不被承认。由于这个文化上的否定,女性失去了自信,也不再尝试表现自己的能力,这就是何以很少有女性统治者的原因。

如果我们仔细看,就会明白女性也有才能、力量和精神去达成过去男性曾做过的事。例如:我们都对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很熟悉,当她首次当上总理时,记者问她,以女性身份来统理印度人民有何感想?她回答说,当她治理国家时,并不存在自己是女性的想法,只是清楚自己有这分能力来照顾印度人民。她没有想及性别问题,只考虑到自己能力是否胜任,对她而言,这才是能否真正去照顾人民的主要关键。

因此,如果我们没有想到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意志和知识,即使再怎么有男性气概,也会因缺乏自信而被视为无能的凡夫,无法去利益他人;如果我们明白自身有能力、意志和知识,就算非常女性化,也能常去利益众生。所以我们能否了悟自身的潜能,进而去利益众生,完全是一种心态的问题。如果我们具有很强的意志、精进和虔诚之心,不论生为男性或女性,便都有达成目的的可能。基于此点,男性便没有道理自认比女性优秀能干而骄傲,女性也不必认为男性较强而羡慕他们。由于我们已解释过了,就能力来看,男女两性是平等的,唯一真正要做的,不是互相骄傲或羡慕,而是不论性别如何,要全力以赴,达成目标。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简短的说明了一般人对女性所熟悉的观点,现在我们要以佛法的立场来讨论女性的情况。在释迦牟尼佛十五岁到八十二岁之间,共转了三次法轮,给予声闻缘觉乘(小乘)、菩萨乘(大乘)和金刚乘(真言乘)三种的法教。

在声闻缘觉乘的教法里,佛陀提到了外在身戒的重要性,并且给予各种不同戒律的教授;在家居士戒(genyen)沙弥戒(getsul)、出家具足戒 (gelong)。佛陀的初转法轮,包括了誓戒,是同时为男女二性所共同宣说的。在藏文中,字尾加上(pa),指的是“父亲”,意即此字是属阳性;而字尾加上“ma”,指的是“母亲”,代表此字是阴性。因此,以这样来看,优婆夷戒(genyen-ma)、沙弥尼戒(getsul-ma)比丘尼戒 (gelung-ma,指的就是女性的戒律;而优婆塞(genyen-pa)、沙弥戒(setsul-pa)、比丘戒(gelung-pa),指的便是男性的戒律。

在家居士不论男女,其戒条的数目都是五(五戒),沙弥戒和沙弥尼戒是三十六(注:沙弥尼戒的戒条数目,在显教与密教中不一样),但是比丘具足戒的二百五十三,和比丘尼戒的三百五十三,在数目上便有所不同,这是由于顾虑到女性在体能上较男性为弱,较有可能遭遇到不利的状况,例如强暴和其他不利身体的情形 ——为了保护,具足比丘又增多了一些戒条。

为达开悟,佛陀所展现的证悟与方便法门,对男女而言都是相同的。首先,经由禅修始能达到阿罗汉的内证——能成为阿罗汉是来自修持的证果。阿罗汉的藏文是札冲(drachom),所以札冲玛(drachom-ma) 指的就是女阿罗汉,而札冲巴(drachom-pa)则是男阿罗汉。由于两性皆具佛性,因此,也都有能力得到此种层次的证悟。佛陀的法教包括了对女性的教导,不只是因为他慈爱她们,而是因为女性也具有同等的成佛种子。

但你们也许会觉疑惑,为何比丘和比丘尼的戒条数目不一?如前所述,这是由于时代不同的关系。那时有位受具足戒的比丘尼,名为优葩拉,十分年轻貌美。依当时传统,比丘和比丘尼都必须挨户托钵乞食。有一天,优葩拉走到一个皇宫去乞食,国王看到了便想要她,于是强迫优葩拉到皇宫里去。由于她已证悟到罗汉果位,因此,在国王将要动手强暴她时,她飞上了高空。国王看到她示现的神通,非常后悔自己的恶行,因而把心转向了佛法。从此,国王成为一位大修行者。但也就是从那天起,比丘和比丘尼戒条就不一样了。

我们已经讨论过,声闻缘觉乘最主要的是身戒。女性由于较可能遭遇到不利于身体的状况,而基于戒条是依据外在身体而制订的,因此男女行者在这一切方面的戒条更不一样。

第三部分

现在我们要来谈女性与菩萨戒。菩萨戒的受持,基本上是较重心态方面的,与身体的行为和外在戒律反倒没多大关系。由于受戒是和愿心,以及坚忍的意志有关,所以,男女两性均能同样的持守同一戒律。

谈到修行菩萨道,男女的修行并无不同。每个人都要修行六波罗蜜,如果一个人精进修持,就可以经由十个阶段的证悟,达到第十地的菩萨果位。至于多快能证得十地,就必须视其对修持的精进、热诚和虔信而定了。那些具有热诚、虔信并坚持到底者,不论男女,都比懒惰者更能快速达到了悟。

我们接着从菩萨道进入金刚乘(真言乘)的修持,此传承的法教与修持是从不分性别的。为了了悟金刚乘,在其法教的修持中,常常强调高度证悟,称为勇父和空行的众生。勇父是男性,而空行是女性。另外,在最高密续的教法中,虽然在渐进的次第上,传授法教的层次依根器和程度有别,但在教导使用的方法上,男女并无不同。

金刚乘中有三种不同的行者。首先是最上根据者,他们精进聪慧,兼具对修行的热诚和虔信,在一生中便可达到完全的了悟。次之为所谓的中等根器者,由于缺乏如前面之士所具全然的虔信,以及同样的学习修行能力,因此,只能在三至七世中达到完全的证悟。最后就是一般资质的弟子,他们具平凡的能力,但也可以在十六世中完全开悟。在这三种行者中,有男性,也同样的有女性。

因此,男性和女性都有能力证得完全的觉悟。在释迦牟尼佛首次教导声闻乘时,由于当时印度风俗的关系,在场聆听的男性比女性多。女性当时无法独立自主,虽也很想去聆听并且修行修法,但因受其他誓约束缚,因此被禁止参加。而在佛陀第二次传授菩萨乘时,男女弟子出席的人数就已几乎相同。不过在佛陀第三次教授金刚乘时,参与的人数,女性就比男性多了,这是由于有成千上万的女性由莲花生大士的净士乌底亚耶(UD-diyana)来此接受密乘的法教。结果女性的证悟者,或称为瑜伽女性空行母,就比男性多了。

在那之后,密乘的法教就被带进更高的境域中——空行母净土,而空行母也就成为密续的法教之源。因此,我们常要祈请空行母以得到这些教法。还有,虽然空行母外表示现女性,但我们不能以一般众生视之。她们没有血肉,已完全将烦恼转化为智慧,得到很高的证悟境界。

我们已简短地阐释了佛陀的法教是为男女所传授的,其修行的成果也完全一样。但我们不能单是相信佛陀所说的话,而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性去完全了悟他所教导的真理。

根据小乘的观点,必须是男身才能证得佛果;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基于佛陀本身是男性的事实,而且男女弟子数目相差悬殊。

不过证悟者中,则男女性都有,我们可以从以下的例子看出。五方佛部之首是五位佛父,他们是毗卢遮那佛、不动佛、宝生佛、阿弥陀佛和不空成就佛。他们的眷属是五方佛母;宁初玛(Mying Tsukma)、给玛(Gyema)、那玛基(Namaki)、那札卡嫫(Naza Karmo)以及丹企卓玛 (Damtsik Drolma)。五方佛部,事实上就是代表圆满的证悟——我们身心染污(五蕴)的安竟清净,以及一切烦恼垢障的净除

每个人都一个肉身,这是不辩之实,如果能了悟到此色身(色——五蕴之首)的清净本质,就证得了第一尊佛——毗卢遮那佛的境界。我们有身体时,便有感觉,有时觉得舒适、有时觉得难过。如果我们能了悟此觉受(受——五蕴中之第二)的清净本质,便能证入第二尊佛——不动佛的境界。第三个蕴是“想”,依于它,我们可以分辩不同的事物,例如:黑、白、红等颜色。“想蕴”的完全清净,可以带领我们证得第三尊佛——宝生佛的境界。以上察辨的经验能力,会引导我们进入第四个蕴——行。我们依于辩识,感觉是爽快的,例如喜欢的颜色,便会对此认知起攀缘执着;如果辩识感觉是不舒服的,例如对厌恶的颜色便会排斥它。若清净了此行蕴,便可证入第四尊佛——阿弥陀佛的境界。最后是所有蕴的根本,也就是我们的心识——识蕴。了悟自心本净,即能证得不空成就佛——第五尊佛的境界。因此,不论一个人生为男性或女性,都具有五蕴,也都有清净它们的机会,而证得五方佛的境界。

男女两性都具有五蕴,也都有五大(地、水、火、风、空)。地大指的是我们的色身肉体,水大是在我们体内流动的液体,我们体内产生的暖热即是火大,风大是我们呼吸时所需要的元素,而我们体内的空性即是空大。在我们尚未了悟五大的清净本质时,五大只是我们身体里面的五种元素。当了悟了五大的清净相时,我们就证悟到了五方佛的眷属——五方佛母的境地。清净了地大时,我们就证入了不动佛的眷属——给玛的境界;清净了水大时,就证入了宝生佛的眷属——那玛基的境界;清净了火大时,就可证得那札卡嫫——也就是阿弥陀佛的眷属的境界;了悟了风大时,即可成就不空成就佛的眷属——丹企卓玛的境界;了悟了空大时,即可成就毗卢庶那佛的眷属——宁初玛的境界。由于我们自身体内都具有五蕴及五大,所以每个人,不论男性或女性,都能证悟成就。两性恒常结合一起不分,就如同五蕴和五大一样,在唐卡上,常以两性合一的象徵方式来表达。

无可比拟的金刚乘法教,并没有在小乘或菩萨乘(大乘)的教法中出现。此法教之所以殊胜,是因为它不论性别,可以使行者在一生中即达成就。因此,此教法只授予那些意志坚定、精进勤勉、诚心虔诚的人来修持。但是,如果没有精神上法友,例如:上师、导师、引导者等之善巧指导,也是无法成就的。

要记住:每个人都已是本然开悟的了,只是我们有责任去发展这种修行的热诚。例如:无始以来,天空即已存在,而此虚空是空荡无边的。过去鉴于科技尚未发达,所以没有飞机,现在则由于科技高度开发的成果,而有了很多飞机,我们可以很快的从世界的这个角落旅游到其它地方。我们就是这样利用空间的,事实上,这个空间以前就已存在,但由于人类还未准备好,科技还不够发达的缘故,所以无法使用它。同样地,无始以来至今,我们都具足了五蕴和五大,以及其真实的本性,此即五方佛父和佛母的化现。如果我们无法了悟此点,即使拼命的修法,也只能继续在轮回中受苦。否则,不论男女,如果努力精进修持,都绝对能利用五蕴和五大来证悟成佛的。

第四部分

噶举传承始于帝洛巴祖师,他由金刚总持直接得到法承。但由更深的层面来说,帝洛巴是经由智慧空行母得到这些教法的。在金刚总持与帝洛巴之间传达的是智慧空行母,她担任桥梁的工作,将教法承遁下去,如此,法教才能在世间弘扬。密续的高深法教是由空行母净土传来的,以空行母的语言传给这位高度的证悟者帝洛巴,而仅有在这样之后,我们的世界才有了密法。

事实上,一般高深如大手印的原始法教,教是保存在空行净土的。另外,大家知道在噶举传承里有一些支派,例如:香巴噶举和噶玛噶举。在这些派别里,有两位女性是甚深密法的根源,传承也是在她们的教法下建立起来的,一是香巴噶举的尼古玛空行母,另一是噶玛噶举的苏卡悉地。她们两位都不是由空行净土直接下降,而是化身于印度,真的出生在人道里的。

藏密佛教四大教派之一的萨迦派,其法教的根源来自勃哇巴,他是八十大成就者的其中之一。这位大成就者是如何取得密法的?他是由巴契囖竹取得空行密法的。巴契囖竹的密法非常殊胜,可以让一个人在刹那间便完全证悟。此种证悟的速度由勃哇巴取得教法的方式便可看出,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动人故事。当勃哇巴向巴契囖竹空行母请求给予这样的一个教法时,她实际上是把他吸进了右鼻孔,让他进入她的体内。当他到达她的头部时,便得到了身灌顶;到达喉咙时,得到了语灌顶;在心的部位,得到了意灌顶;到了肚齐时,得到了知识和功德的灌顶;当他由她的生殖输出来时,便接受到了整个的事业灌顶。因此,在一个吸气之间,他得到了身、口、意、知识和事业五个藻顶,也接受到了完整的教法。只有在上师是空行母,而弟子非常虔诚时,如此殊胜的法教才能这样传授。这两种条件要配合,法教才能完整的授与。

过去有很多空行母来到这世间,以下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在西藏,很多国王藉着落实佛法来照顾人民,其中之一是松赞干布。他娶了两位皇后,一来自尼泊尔,另一来自中国。在他临终时,松赞干布实际上是融入了观音菩萨的心中,两位后妃也同时化光与观音菩萨合一。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 ——国王是西藏人,皇后则分别是尼国与中国人,但证悟是没有分别的。在松赞干布王与二位皇后与观音菩萨融入合一时,他的宰相、皇宫内和全国的人都哭泣了起来,他们希望西藏人民能继续享有安定和快乐。接着,国王由菩萨的心轮,另外,两位皇后由菩萨的胸部显现出来,劝宰相和人民不要担忧,因为他们会永远保护一切生灵——他们这样向大家保证着。所以,即使我们生来是凡人,也可因努力和诚心达到最高证悟,而不必妄自菲薄。

翻开西藏历史,上面记载着松赞干布国王首先娶了尼泊尔公主,后来又娶了中国公主,因此,两位后妃之间常生嫉妒与不合。尼国公主由于先嫁过来,因此,嫉妒心较强。不过,后来经由修行,两位公主都征服了她们的烦恼障,事实上,由于她们的虔诚,结果终与观音菩萨融入合一。

这也把我们带回了老问题,男性与女性在修行的实修与证果上是否是相等的?松赞干布国王藉由他修行证果的力量与观音合一,同样地,两位虔诚热切修行的皇后,也终与观音融合。如果男性优越,而女性拙劣的话,她们两位便不可能成就这些,可见男女两性都同等的能得到精进和修行的成果的,这里是一个明显的证明。这个事实本身就可以扫除我们关于男女是否有同等能力达究竟成就的疑惑。

只要我们能接受到正法,则无论我们多平凡,都能有机会完全了悟。如在以前的开示中我曾提到的,帝洛巴曾下到一个村庄,和一户人家同住。他的女房东卖酒,本身又是妓女。当帝洛巴要离开时,她正在磨芝麻粉。此时,帝洛巴展现他的神通力,腾飞跃上七颗椰树高度(约等于三百英尺)的空中,并停在那里。一向对他尖苛残暴的房东,了解到自己是如何卑劣的对待一位大证悟者,因此深觉懊悔。她马上深深悔悟地向帝洛巴顶了一个礼,并忏悔自己过去所造的一切恶行。接着帝洛巴用举例的方式唱了一首《金刚诗歌》,让一般人都能了解。歌是这样唱的:“芝麻能制油,但你若就这样把它搁着,也榨不出油来,你一定要把它磨碎。当你这样做,把芝麻磨碎时,藉着你辛苦工作的力量,便能将油从芝麻中挤出来。同样的……”帝洛巴说:“一切众生都具佛性——能开悟成佛的种子与能力。不过,我们自身所拥有的这个证悟的特质,也就是无饰任运的明觉,并不会就此带领我们达到完全的了悟,就像芝麻子若不在臼里经过捣研,也不会生出油来一样。本具佛性的众生,必须遇到具德的精神导师,才能得到法教,知道如何发展佛性。之后,经过刻苦的修行,才能达到完全的觉悟。”当帝洛巴唱完了歌,他的女房东便马上开悟了,后来成为一名瑜伽女。

因此,于此我要再一次强调,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快速的觉悟,就像帝洛巴一样,我们应有信心。若我们能遇到具德的上师,自己也有正确的发心,便永远都有机会开悟。

下一个是有关玛尔巴大译师的故事。根据他的生平故事,他曾数次来回西藏印度间寻求灌顶、教法和上师的指导。在那时,一趟西藏印度的旅程是极为危险、攸关生死大事的,由此可见玛尔巴对他上师的虔诚了。

玛尔巴的妻子达媚玛没有经历到像玛尔巴所吃过的苦头,但她由玛尔巴处得到教法,并依其指导非常精进的修行。玛尔巴死时,他妻子的身体化光,融入了玛尔巴的心,与其合一。她也是生在与玛尔巴不同地方的一个平凡人,上有父母。玛尔巴死后,身体保存了下来,但她的没有——身体任何部位都没留下。这本身显示出了一个完全了悟的徵兆,而这也是一个精进修行的成果。

通常,当我们翻阅过去的悟者、大成就者以及空行母的传记时,都能受到启示,只不过我们都对自己没信心,认为无法达到同等的证果。我们总认为这些悟者是过去一些已悟的佛菩萨的化身,因此,能成就是当然耳。拿他们的特质与我们的相比,我们总觉自己与他们的相去甚远,根本生不起欲与他们同等证悟的欲望和信心。我们可以由两个有意思的角度来看这个想法。密勒日巴传授学生一些密续的教法后,他的学生说:“你是一个不凡的人,当然这样的成就对你是可以的,但我们只是平凡的众生,我们没法子办到。”密勒日巴回答道:“对于这事的回答,我们可由两个角度来看,首先,你们将我视为是一个尊贵的人,这样很好,这绝对是个 ‘圣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们看低了密法,因为,如你真正相信密续法教,便知没有所谓不凡的人。任何人只要修持应用正确的密续教法,本身一定都能开悟。只有不信任密法效益性的人,才可能看轻它。”因此,我们不要觉得能力不足,无法获得开悟;相反地,在读了一些有关成就者的生平传记后,更应感觉自己也有同等能力达到与他们的境界。

依据莲花生大士的传记来看,莲师受藏王赤松德真之邀到藏地弘扬佛法而赤松德真的妻子希措嘉(由名字便知是一位空行母),就在国王为她提供了一个学习佛法的因缘下,与其他二十七人,经莲师的教导,达到了最高的证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