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智海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2

发布时间:2024-04-30 01:03:49作者:心经全文网
智海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2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智海法师宣讲)2

南无大慈大悲广大灵感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三称)

我们在上午说了《法华经》的一种宗旨和意趣,因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他是从《法华经》当中出来的。我们要知道他的出处。那么《法华经》的意趣呢;对于我们今天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非常重要,我们学任何佛法的时候,他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清楚,如果不清楚这个总的指导思想,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难免就会有偏差。上午用三句话来概括《法华经》的一种意趣,所以说这些大家可以学一下,要理解理解。我们应该以什么的态度来对待三藏十二部经典,应该以什么的认知来对待释迦牟尼佛的讲经说法,包括我们今天怎么来认识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救度众生。在《法华经》当中应该是佛在最后阶段一些开示,主要是把主要应现精神给我们揭示出来。

他的一种宗旨从“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会三归一。”这些角度来说总结起来;那就是一乘实相,所以我们要理解一乘实相,对于修学佛法那就很关键。一乘实相在“新罗元晓法师”当中一种注解当中,他就给我们说了四个方面;一个方面他可以显现为能说人;能说的人释迦佛他的本迹,从百合集这两个方面。一个是本能、一个是迹门。“迹门”就释迦牟尼佛应化救度众生,那可以说是不知道来了多少次了,费劲千辛万苦讲解种种经法,应机予药。对才施教来这样讲经。他的“本能”也是他的根本立地,那就是非常久远了,并不是今天才成佛。也就是因为成等正觉以后,怜悯众生、尊重众生,众生有如来藏性都能成佛。但是每一个人都冤枉用心,把我们那个心用偏了,用偏了以后就在轮回当中受苦,受生死。本来我们是可以不受这些痛苦的。但是我们今天却在受这些苦,原因不是别人引起的,原因是我们自己的虚妄分别心、执着心、烦恼心、造业而成就的。从所说的法方面呢;他给我们开示一乘成佛的这种道理,给我们说的种种教法都是一乘教,都是直去成佛。那么我们要明了这种理,懂得这种教法。然后要起因修行,那叫一乘因,有这种一乘因才能平等的得到一乘果。有四个一乘;一乘理、一乘教、一乘因、一乘果。这个乘就是一佛乘。没有别的理由、没有别的目标,只是为了让我们成佛。所以说我们要明了这种诸佛的发心,你今天就能够发大菩提心,把这个大菩提心发起了,那个才是修行的根本。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好,修学各种各样的佛法也好,菩提心他是一个根本。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法是诸魔也,你看看那就走偏了。我们在修各种各样的佛法当中,发菩提心作为一个根本。菩提心说的通俗一点,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要发起这种心。你要发心就要明理,明理就要学教,如果不学不明,我们就难以发起这种菩提心。所以说他首先讲这种一乘的因,一佛乘的道理。拿我们今天说佛法,有讲唯识缘起的、有讲宗观缘起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业感缘起的、还有如来藏缘起的。在《法华经》当中他给我们主张的是什么?那就是如来藏缘起。就是说我们要成佛,你就要懂这个如来藏的道理,不懂如来藏,不明了我们自己的真心,那你要想成佛那就天差地别,就像在《萨遮尼揵子经》里面他就跟我们所说,他说;文殊师利白佛言;“若无三乘差别性者,何故如来说三乘法?”就问了,文殊师利是智慧第一,他就问释迦牟尼佛。平时我们大家理解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有这些差别。但是我们现在理解了,没有这三乘是差别,说有三乘的差别,主要是因为我们自己认识、修行、境界、他的一种差别。但是这种差别不应该作为最终的一个归结。而是要你一步一步一直到走到成佛。总体的来说就是要达到究竟成佛才算圆满。释迦牟尼佛就讲这个一乘的佛法,他为什么要说这三乘法呢?佛就跟他说;诸佛如来说三乘佛法,那是表示个人境地的一种差别,不是这种佛法的一种差别,说这个人有差别,不是佛法有差别。诸佛如来才根据我们说这些人的根基,来说三乘,然后让我们从这些小的功德,能够知道有大的功德,由近及远。我们现前我们能够办到什么?我们现前小力量小发心,能够得到小功德,那么依这个小的发心、小的功德那没有关系,只要你能够发一点心,积累一点福德,成就一点果位,慢慢的这个境地就越来越来广大。

比喻说我们这个广德寺,开头有些人还不喜欢进来,然后好不容易被人劝说;我们到广德寺去烧香、去拜佛、去听经,就进来了。进来了一个殿堂一个殿堂的接着拜佛,自己感觉到很殊胜。有一个居士、有一个师父交流一下、听听经法,思想里面忽然开朗了。第二次你在叫他来,他很喜欢,就是你不叫他来,他自己也会主动求来。为啥呢?他已经迈出第一步了,有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就跟着来。万事开头难,我们由近及远。把这些小功德积累以后,那些大功德,非常多的功德,他也就能积累起来。说修行就是从我们自己力所能及,能够积累一点是一点,不要怕。早晚因为这些微小功德这一种积累,功德就慢慢的积累大了。哪有一步登天的事情呢?一步就想成佛,有没有这种事情呢?没有。我们今天修行很多鞠躬尽力的,恨不得一念之间就成佛了,恨不得一下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间了。就由于这种着急,他是我们学佛过程当中很大的一种障碍。这种佛法当中;他没有这种三乘佛法的一种差别,为啥呢?因为这种法界他没有差别,我们每个人的心,真心如来藏他是没有差别的,诸佛这样,我们众生也是这样。我们目前这么多的众生,男男女女都是一样的,这叫佛性,这叫如来藏。你也一样,我也一样。你要明了这个无差别心以后,他才是修学佛法的一种基础。

就像《金光明经》上跟我们所说的。他说:“法界无差别,是故为异乘,为度众生故,分别说三乘。”三乘佛法是一种权巧方便,到最后是让我们开发如来藏性,开发佛性,达到究竟一佛乘。《金光明经》上跟我们所说:“诸佛如来能知彼法究竟实相。”一切世出世间法的究竟实相。这个实相是什么?实相就是如来藏,那就是法身之体。因为这种如来藏,哪怕就是我们在生死轮回当中,他也没怎么变坏的,不变异的。我们说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你成佛了他不多一点,那么我们做众生的时候,他也不少一点。那个《楞严经》上给我们讲这种真心,就说你要开始真修行的时候实心达本,他实的什么心,也就是这种不生不灭的心、不增不减的心。你三大阿僧祇劫流转生死过程当中,这种真心不生灭。但是我们不能够认识这种真心的时候,他就背觉合尘,有愚痴、有无明、有执着,然后就辗转造业,然后把我们真心如来藏覆盖了,才有这些轮回的现象一种出现。在这个《辨法法性论》里面就专门讲,《弥勒菩萨五论》当中有一部论,《辨法法性论》。释迦牟尼佛讲那么多的经法,实际上就两个意思。一个方面;我们要能够认识一切轮回的这种真相,你要认识一切轮回的真相,轮回的真相是什么?虚妄,本来没有的,本来没有而显现为有,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我们背觉合尘,本来我们这颗心是灵灵明明、不生不灭的,今天不能够认识真心了,起虚妄分别心,这就是无明的开始。

我们念佛也是要认识这种根本,认识了根本;念念、念阿弥陀佛,啥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明。什么叫无量光明,无量光明就是我们人人本具如来藏性。他是光光明明的,无量光明,没有点愚痴、没有一点执着、没有一项黑暗,随时随地都是这样的,三世诸佛成佛他证到的也是颗心,我们人人本具的也是这颗心。你念佛,平时我们说你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南无阿弥陀佛,你仅仅知道一个名号而已,但这个名号表示的是什么呢?还是我们这颗真心,是心是佛、是心做佛。是心是佛是我们自心本来是佛,你只要认识了如来藏心了以后,成佛没有什么成佛不成佛的,只要认识了这种如来藏心以后,一切功德具足,就是这样。念佛也就念这个如来藏心,念好了无量光明就念出来了,西方极乐世界自然不在话下。为啥呢?西方极乐世界法界藏身,什么叫法界?就是我们这种真心。所以说你要念佛的时候,我们说有一种方法叫;念法身佛。我们从理论上也能够懂这种如来藏性的道理,懂这种人人不生不灭的真心了以后。从这儿起修,明理以后起修,那你就不迷惑了。那我们是心做佛呢?根据这种道理不在迷失,念念学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反闻闻自性光明如来藏,这样子来。这个如来藏是法身的本体,他是不变异的。

他下面给我们所说:“诸佛如来,法身之性”。和我们这些菩萨、声闻、辟支佛乃至我们这些凡夫,这个法身他都是平等平等的,没有差别。释迦牟尼佛只所以讲经说法,就是尊重我们自己这种无差别性,本来你和佛平等平等的,但是你现在没有认识这种平等心。这种如来法身,如来藏性乃是一切众生平等所具有的。我们认识这个道理以后,依具这种人人平等具足的佛性,他能够让我们归于本源,当我们回归于本源了,回归于如来藏性了,认识了这种法身理体了,依这种法身来修。还本还原了以后轮回的现象就没有了,本来具足三明六通、十八神变,包括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无边的这种福德庄严,三十二、八十种好等等,我们都本自具足,由这个道理,没有那些差别的。《法华经》给我们讲的这个法。就是这个一乘法,就是这个一乘佛性。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他就叫做什么?一乘法理,一佛乘的这种法理,那就成佛的根本道理,最圆满的一种教法。释迦牟尼佛三转法门,最后第三转法门当种就讲这个如来藏性。

那么第二个是一乘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初成道的时候乃至涅槃之教,他所说一切言教,没有不是教我们还本还原究竟成佛的。所以你要成佛了,我们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随处应化自如自在没有障碍。我们要成佛了,我们也像阿弥陀佛一样,能够以自己的功德名号、神通智慧来救度众生。本来我们都有这种功能,但是你今天开显不出来,叫你拿来救我,拿不出来。不要说拿来救我,拿来救你自己,我们自己也认识不了。《法华经》在方便品当中他有跟我们所说:“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这些法都是一佛乘法。我们众生听闻这些佛法之后,究竟的都能够得到一切种智。像这样的一乘教可以说是遍通十方三世,无量无边。你光看我们今天藏经楼上三藏十二部经典,所讲因果也好、讲出离心也好、讲菩提心也好、讲方等教法、教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等,这些都是一乘佛法。要说深:深得不了。什么唯识、宗观、因果、真如、佛性这些,也许我们脑袋都弄晕了,太深奥了。穷起一辈子的精力够你研究、够你学习的。要说大;广大甚深,他就从这个两个方面。深道理非常深。多呢:广大甚深这些方面非常多,你看我们今天净土宗、律宗、禅宗、密宗、多得很。随便你学那种法,头头是道,法法成佛,学那一个法都能够成佛。在上午就说到,大家要有一个广大的心量,要发心修学这些无量的佛法。没有包容心的时候、那个心非常狭隘的时候,那不是外面狭隘而是表现我们自己狭隘。由自己的狭隘认识不了这种一佛乘法,往往我们自己就有很多的欠缺,这是一乘教。

第三种是一乘因;一乘因就是我们成佛的基础,因在什么地方?那在一乘因上。一乘因拿我们今天来说;他有二种,一种是性因,本性具足的。我们说佛法不从外来,对不对。实际上揭示了一种什么?还是一种本性具足。佛法非因非果,本自具足,他是不从修来,不从外来,本自具足,那就是性因。第二种是作因;就是我们刚刚说的,是心是佛,那就什么——性因。作因是心作佛,那是作因。这二种因,通达这二种因以后,我们要学习成佛,那就方便了。你比喻说首先是性因,一切众生所有佛性这就是基础。认识我们本具的佛性,他是为法、报、身、三身的结果而作根本原因。

比喻说常不轻菩萨在《法华经》当中,常不轻菩萨品当中,常不轻菩萨对每一个众生都这样顶礼,都给他磕头,乃至引起了很多人的误会,人家拿石头打他,他也不怕,我不该轻视你,你将来毕竟要作佛,他就有这种修忍辱,修尊重众生。为啥呢?就因为他认识到每一个众生,将来毕竟作佛的。这揭示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我们今天如果有这种心了,有这种认识。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我都该尊重。我为什么起心去整他、去害他、去骂他、去打他,这些恶业自然而然就没有了。包括我们在外面那些众生,要恭敬众生,他有佛性,毕竟成佛。恭敬众生能够让诸佛欢喜,能够开显我们自己本具的佛性。像那些声闻、还有那些菩萨、还有那些凡夫、都有这种佛性,都应该做佛。这是什么?这就是本性具足的,要认识这种;生佛无差别的平等佛性以后,这些学佛法我们就信心了,而切不是从你修的来的。你修只是修什么?修正我们那些虚妄的观念、错误的观念、把我们那些错误的观念纠正过来以后,这些虚妄现象没有了。我们现在就是活在虚妄当中,活在梦境当中。梦里明明有六趣,醒来空空无大千。一大生死都是在一大梦境当中,我们今天白天在做白天梦,晚上也做梦,不管是白天黑夜都在做梦。怎么样能从这种梦境里面醒过来呢?当你认识到自心是佛了以后,可以醒悟了。不要在寻那些烦恼转、不要在寻那些习气毛病转,那些习气毛病不是我们自己得到快乐的根本,相反的害了我们的,往往就是这些烦恼,往往就是这些习气毛病。这叫性因。

作因,我们自己不管是圣贤还凡夫,不管是内道还是外道,不管你是究竟成佛还是求福德,今天你所做的一切善根;包括赞叹、包括顶礼、包括烧一柱香、包括合一个掌,这些点点滴滴的善法、点点滴滴的功德,最后都是让我们究竟成佛。就像下面所说的;说有人礼拜,或者说有人合掌、乃至有人举手、有人会说以散乱心进入寺庙当中,或者随便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些都是成佛的一种资粮,毕竟都能够成佛的。所以说;你看看,不要轻视众生这一点一滴的功德。包括今天早上我那个公园里面,很早就有人在那锻炼,然后扯开嗓子在哪儿喊:南无观世音菩萨!在锻炼,也许他在哪儿练声,但是你这种练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功德,将来都究竟成佛。你说这样好不好呀?好!好!(大众)。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的过程当中,学习了这种《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后。你要会善用,怎么用呢?看众生喜欢什么,能够跟众生搞好关系,哪怕叫就是他合一个掌、哪怕就是叫他顶一个礼、哪怕就是叫他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功德都无量无边。你不要说给他讲经说法,你说我跟他讲经说法我讲不来,没关系,教他念阿弥陀佛。好不好,好!(大众)。所以说我们以前走出去,往往走出去,那个法师说,哎呀你来了,我们到城里面转一圈,干嘛要到城里去转呢?他说:到城里去转功德大,哈哈,为啥呢?人家一见你这个光头,一见你这个和尚,他就会念佛;哎;和尚,阿弥陀佛。只要这样他都能种功德,知道吧,这个是不可思意的。很多居士在家学佛的时候,他掩掩藏藏,哎呀:他知道我在学佛,这样多不好呀,他知道我挂一个佛像在哪多不好啊、知道我在诵经多不好啊,没有什么不好的。当人家看着你在念阿弥陀佛,他会跟着你念,哪怕是以轻视心,嘲笑心跟着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学你一下,他都种善根。什么叫普门示显呢?你总要以你力所能及的角度示现给众生教他。所以这些就让我们好好的按着这种去修。在《本乘经》当中他就跟我们做说:“凡圣一切善,不受有漏果,唯受常住之果。”看到没有,诸大经典中都这样说,不管你什么样的善法,暂时的说是有漏的,究竟的就是说涅槃处回归到真心上来

。《大悲经》上他有说:“佛告阿难,若人乐着三有果报,于佛福田,若行布施,诸余善根,愿我世世莫入涅槃,以此善根,不入涅槃,无有是处。”你看看,就说一点一滴的善根究竟都能成佛,如果不成佛的没有这个道理,以这些善根转转增长,到将来究竟成佛,哪怕是暂时不欣求这些佛法,不欣求解脱、不欣求涅槃,但是你已经对于这种佛种种了善根,熏习了我们自心,如果一入我们自己心田永远都是一个种子。这个大家可以体验一下,比喻说你今天做一个什么事情,这个事情久久不能忘,哪怕经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在回想的时候依然是那么清晰,是不是。我们今天五十岁了,儿时小的时候,几岁的时候,你所做的一点点事情,今天也许多少会想得起来,对不对。这是在生灭心当中自然而然所流露出来的一种功德,那么要修这些所有的善根,他也有这种功德,一直要到将来究竟成就我们自己的果。所以说:从这些地方我们就知道,佛法不管你是教他怎么做人、不管你教他求什么福报,或者教他懂因果、教他修出离心、教他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教他这些般若、宗观、这些道理,唯识的道理。所有所有的一切,都能够为众生成佛打下基础。到将来都是究竟能够成佛的,都能够开发我们自己的佛性。所以说:这个就是什么?这个就是一乘之因、平等佛性。我们要能够根据这样的一种本具的佛性法音,今天发大菩提心,做广大的善事,天天增长、天天熏习,是不是,他就来嘛。随时随地你看众生不管他做什么善事,都能够随喜。普贤行愿品当中。诸佛的善事我要回向、我要随喜。包括我们今天,哪怕是导游带着很多游客来,介绍一下大雄宝殿、观音菩萨、光德寺功德如何。他也起欢喜心是不是善法呢?他也是善法,当我们随喜了既能够成就别人,也能够成就我们自己。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还听里面两个师父谈这个问题:他说我们要多包容一些,理解别人,人家有工作之责,他为了对工作负责,于是大家相互体谅一下。说人家要收票我就主动亮一下皈依证,这也是对别人一种善。我说;这个师徒两讲得非常细致。你说佛在那里嘛,就在这个地方,与人方便自己方便,随喜一切众善,能够让众生欢喜,都是一种善法。那我们能不能够这样做到呢?如说能够发起这个广大随喜之心,随时随地配合众生,随时随地随喜众生的功德,包括我们在座的这么多人,那一个人又没有善根的呢?那一个人又没有做过些善法呢?只要你朝好的方便看,没有一个人都有鼻子有眼,都像菩萨一样的庄严。假如说你没有这种欣赏心、没有这种随喜心。你要有这种挑刺的心,怎么看众生怎么不顺眼,哪怕就是菩萨你也能够找到毛病,哪怕就是佛你也能够找到毛病。更不要说我们这些出家人、我们这些居士、还有那些不学佛的,哎呀;一看你是什么也不顺眼,偏偏不顺眼的不是外面让不高兴。而是我们内心走偏差了,虚妄分别。你用这些虚妄分别的时候,那就枉受生死轮回的痛苦,遭不糟糕,很糟糕。所以说,我们学佛随时随喜的把这个心里的智慧明灯要点燃,随时随地能够欣赏众生,发觉众生的这些善法,恭敬众生的一种佛性。从这些欣赏方面来增长一些欢喜心。修行的一种最佳诀窍,那就是与那些善法随时沟通、随时联系,与诸佛菩萨随时沟通、随时联系,与我们本具的如来佛性随时沟通、随时联系。你要沟通了他就相应,你要不沟通他就不相应。像一句阿弥陀佛一样,我们随时随地能够与信愿之心念起,他就是一种沟通,他就是一种联系,当你与阿弥陀佛万德名号相联系了,我们的心也变成像阿弥陀佛一样,三明六通十八神变,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没有不具足的。万德名号你念一句,这些万德对我们自心都是一种恭敬,他能够成就。你要认识自心的佛性以后,随时告诫自己,我们是具足有佛性的、我们是毕竟成佛的。我们怎么能够睡懒觉,怎么能够转红尘、怎么能够起烦恼、怎么能够造恶业,是不是。这样随时随地与自己的佛性相联系,那就很好。如果不信,跟你讲这个,你可以试验,一个方面;你有空了以后,你就到最美最美的风景区,在风景区里面很享受很享受,走一处、走二处、走三处都是风景名胜,很享受、很舒服。但是如说你不选择这些好的地方走,你要选择那些坏的地方走,经常有打架、经常有斗殴、经常抬死人的,你看看,你晚上做恶梦,没什么善恶不住相,为啥呢?因为你所联系的不一样,对不对。你选择什么来联系。我们今天学佛的人,就是选择诸佛菩萨的名号来联系、选择诸佛的功德来联系、选择我们每个人的如来佛性来联系、选择一切善法来联系。让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都能够与这些相应,这样子随时随地,把我们按住在自己的佛性当中。然后身口意三业,不说话就算了,一说话就你说的是佛话。不做事就算了,一做事你做的是佛事。不待人接物就算了,一待人接物就是相当于对待菩萨一样,对待诸佛一样。我们要是有这种心态,回到家了,一个家庭里面父母亲是佛、儿女是佛、夫妻是佛,这个时间你以佛的一种态度来对待他,你看看,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以前你是把他当作众生来看待的,现在你是把他当佛来看待的,以前你也把自己当凡夫来看待,把自己当业障凡夫来看待。今天我们认识自己具有佛性,也对待佛的一种态度来对待我们。要发起一种自尊自重,于是我们自己行为上自然就高妙的多,不在自甘堕落。我们今天要选择这样的环境,要把自己按住在这样的环境当作,这样子通过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付出,一种造作,一种熏习,将来成佛那就快的多了,修行要成功那就快的多了。这叫一乘因,两种因中,一种叫做本具真因、本具佛性。还有一种;是用这种佛性来显现我们自己的功德法身,所以说那叫作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