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诵《法华经》的24个理由
1.看看《妙法莲华经》到底“妙”在哪里?智者大师光讲这个“妙”字,三个月还没讲完。
2.打开《法华经》,尝尝“醍醐”的味道!《法华经》在“五味”里头,就是“醍醐”,“无上醍醐妙味”。醍醐,据说是世间最稀有的、最妙的一种味道。
3.体会为什么《法华经》的地位这么高,素有“经中之王”之称。在《法华经》中,世尊盛赞此经“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并用了各种比喻来描述这部经的伟大。
4.明了佛出世的真正目的: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5.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此语出自憨山大师。佛以种种方便度化众生,例如“法华七喻”中的火宅喻、穷子喻、药草喻、化城喻等等。
6.读了此经才了解,原来我也能够成佛,“我是未来佛!”《法华经》不放弃每一个人,主张人人都可以成佛。本经上提到“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7.看读诵之后是被法华转还是转法华?六祖大师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解,与义作仇家。”此偈颂是讲法达和尚因诵《法华经》三千多部而生起贡高我慢的心,此心一起,就被法华转了。
8.欣赏鸠摩罗什大师语意通达、词藻优美的经典译作,《法华经》成为翻译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天人对道宣律师曾说:“鸠摩罗什法师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过去七佛所说的经典都由他来翻译。因为他生生世世都发愿:‘有佛出世,我就要来翻译经典!’从过去七佛到现在,都是他翻译经典
。也因为这样,所以他所翻译的经典,一点错误都没有!”9.《法华经》究竟有何魅力?历史文献表明:历代大师以研究阐述《法华经》的为数最多。
10.了解《法华经》如何调和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矛盾,将大小乘纳入一佛乘。
11.中国老百姓中流传最广的观音菩萨信仰,其根本源头,还要追寻到《法华经》。
12.读诵此经,您能了解到释迦牟尼佛其实在无量劫以前就成佛了,是一位乘愿再来的古佛。
13.作为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其开宗立派的主要经典就是《法华经》。
14.天台宗第三代祖师智者大师提出,《法华经》是佛在入灭前所说的经法,它统摄了一切佛法,对佛法具有总结性。
15.你相信吗?一位八岁的小龙女能在一念之间即可成佛,大众从质疑到眼见为实,无不默然信受。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花,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善说妙法。
16.了解佛为什么无问自说此经,而点明要旨之后却“三止三语”。舍利弗尊者知四众心疑,三次启请,然佛陀唯恐二乘中的增上慢人因不信而毁谤,所以一直等五千人退席后,才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17.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经》竟然有60小劫之久,但这部经太妙了,弟子们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像一顿饭功夫就过去了。
18.提婆达多蒙佛授记。佛陀通过往昔在求无上道时,与提婆达多的因缘,说明他是助佛成道的违缘善知识,能使人坚固道心,更胜于顺缘,故我们修学佛道者当视违缘之友为善知识。
19.如何蒙佛授记?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20.如何以少力,获得无边功德?《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云:“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
21.如何能具足大信力、志愿力及诸善根力?《法华经·法师品》云:“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22.读诵《法华经》,既能消除贪欲,又能福报增长。《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云:“普贤,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著衣服、用具、饮食、资生之物。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
23.往生之捷径,等觉之果位。《印光大师文钞》中云:“法华奥典,位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24.读诵、受持、书写、解说、供养者,皆具无量之功德,佛智筹量不得其边。上根之人,须臾闻之即得究竟成佛。一般之人,闻已信解受持即得近佛果。凡闻《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释迦本师即与授记成佛。
二、鸠摩罗什大师传
鸠摩罗什大师(344~413年),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聪敏,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受瞩目和赞叹。他在东晋时,来到我国,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由于他的译文非常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对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龟兹国智慧之子
鸠摩罗什大师的父亲鸠摩罗炎,天竺人,家世显赫,世代为相,其父鸠摩达多,倜傥不群,驰名遐迩。鸠摩罗炎天赋异禀且有高节,本应嗣继相位,然而他不但推辞不就,而且毅然出家。随后东度葱岭到龟兹国,龟兹王非常敬慕他的高德,便亲自到郊外迎接,并延请为国师。
鸠摩罗什大师的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聪敏才高,能过目不忘且解悟其中妙义。其身体有红痣,依命相之法来说,正是必生贵子的特征。已届双十年华,虽有各国显贵竞相提亲,但她却不肯答应。等到一见鸠摩罗炎,十分倾心,决意嫁他。
当鸠摩罗什大师的母亲怀孕时,不论记忆或理解,都倍增于从前,甚至能无师自通天竺语,众人都感到非常地讶异。有位阿罗汉达摩瞿沙说:“这种现象,必定是怀有智慧的孩子。舍利弗在母胎时,其母智慧倍常,正是前例。”等到鸠摩罗什大师出生时,其母便顿时忘却天竺语。
不久,鸠摩罗什大师的母亲想要出家,但丈夫不允许,后来又生下一个男孩,名叫弗沙提婆。当她出城游览,看到荒冢间枯骨散乱各处,于是深深思惟色身是苦本,就立誓要出家修行。但是丈夫鸠摩罗炎坚持不答应,于是她绝食抗议,经过六天,气力衰竭,命若悬丝。她的丈夫只好忍痛答应。然而她在尚未落发前,坚决不吃任何食物,于是即刻命人剃除头发,方才进食。隔天,正式受戒,进而修习禅法,专精不懈,终于证得须陀洹。
当时,鸠摩罗什大师年方七岁,也跟随母亲一同出家。鸠摩罗什大师依从老师学经,每天背诵千偈,一偈有三十二字,总共三万二千言,如此背诵完《阿毗昙经》,老师为鸠摩罗什大师解释经义,没想到鸠摩罗什大师早已自己通晓妙谛,不须逐句指导。
参学弘化菩萨心
由于鸠摩罗什大师的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因此全国人民都特别供养他们母子。鸠摩罗什大师的母亲深怕丰厚的利养影响修行的道业,所以带着儿子走避他国。此时,鸠摩罗什大师的年纪才九岁,他随着母亲渡过辛头河到罽宾国,遇见了名德法师盘头达多(即罽宾王的堂弟),鸠摩罗什大师依止他学《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共四百万言。盘头达多每每称赞鸠摩罗什大师的神慧俊才,罽宾国王听到了赞誉,即延请鸠摩罗什大师进宫,同时召集许多外道论师一同问难鸠摩罗什大师,结果外道全被折服。因此,罽宾国王更加敬重鸠摩罗什大师,并以上宾之礼供养他。
当鸠摩罗什大师十二岁时,母亲又携带他返回龟兹国。鸠摩罗什大师的高名远播,有许多国家争相延聘他,但鸠摩罗什大师都丝毫不动心。当时,罗什大师的母亲带领着他到月氏北山,有一位阿罗汉见到鸠摩罗什大师,非常惊异地告诉罗什大师的母亲:“应当常守护这位小沙弥,假如他能到三十五岁而不破戒,那么将会大兴佛法,度无数众生。”
不久,他们母子到达沙勒国,小小年纪的鸠摩罗什大师,竟然轻而易举地把佛鼎放在头顶上。此刻,他心中暗自忖道:“佛鼎的形体非常大,为什么这么轻呢?”才有这种念头,马上感到佛鼎的重量太大,力气不够,不觉失手,佛鼎立即掉下来。他的母亲问什么缘故,他回答:“孩儿的心有分别执着,所以佛鼎有轻重的差别。”
鸠摩罗什大师跟随着母亲,在各地参学和弘化,不仅在佛法方面更上层楼,而且名满天下。
龟兹王还亲自前往温宿国,迎请鸠摩罗什大师母子回国教化。龟兹国原属小乘的教法,鸠摩罗什大师广开大乘法筵,听闻者莫不欢喜赞叹,大感相逢恨晚。此时,鸠摩罗什大师正值二十岁,于是在王宫受戒,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
不久,鸠摩罗什大师的母亲决心到天竺修行。她辞别龟兹王说:“你的国运不久就会衰微了。”她只身前往天竺,勇猛精进,证得阿那含。
当她要动身前往天竺时,对鸠摩罗什大师说:“大乘方等甚深的教法,要传扬到东土(中国),全得仰赖你的力量。但是这件宏伟的事,对你而言,却没有丝毫的利益,要怎么办呢?”
鸠摩罗什大师回答说:“大乘菩萨之道,要利益别人而忘却自己。假如我能够使佛陀的教化流传,使迷蒙的众生醒悟,即使我会受到火炉汤镬的苦楚,我也没有丝毫的怨恨。”
大乘小乘互为师
鸠摩罗什大师继续留在龟兹国,不久,在佛寺的旧厢房发现《放光经》。他展开经卷读诵,突然只见空白的木牒,他知道是魔暗中作怪,而诵经的决心更加坚固。于是魔力失效,经文的字迹立即浮现,他便诵读学习《放光经》。
但是忽然听到空中传来:“你是有智慧的人,怎么需要读《放光经》呢?”鸠摩罗什大师说:“你是小魔,应该迅速离去!我的心意,如同大地,不可丝毫被转动。”鸠摩罗什大师在龟兹国,读诵了许多大乘的经论,经过两年的光阴,已能通达大乘教法的奥秘。
龟兹王为鸠摩罗什大师建造金师子座,上面铺着锦绣坐褥,恭请鸠摩罗什大师升座说法。但鸠摩罗什大师说:“我在罽宾国的师父尚未体悟大乘的妙义,我想要亲自前往为他解说,所以我不能久留此地。”
不久,鸠摩罗什大师的师父盘头达多,不远千里来到龟兹国。
龟兹王问盘头达多:“您为何从遥远的地方光临本国?”
盘头达多说:“一来听说我的弟子鸠摩罗什有非凡的体悟,二来听说大王极力弘扬佛法,所以冒着跋涉山川的艰辛,专程赶来贵国。”
鸠摩罗什大师听到师父光临的消息,非常地喜悦,终于能够实现原先的愿望了。
鸠摩罗什大师先为师父讲说《德女问经》,因为从前师徒二人都不相信该经的因缘、空、假的道理。所以,先阐扬本经,为破迷启悟。
盘头达多问鸠摩罗什大师:“你崇尚大乘的经典,是否曾见到什么妙义?”
鸠摩罗什大师回答:“大乘的道理比较深奥,阐明我空、法空的真正空义;小乘偏于局部的真理,有许多缺失。”
盘头达多说:“你认为一切法皆空,非常可怕啊!哪有舍离‘有法’而爱好‘空义’的呢?从前有一个狂妄的人,命令织匠造出最细的丝绵,那位织匠别出心裁,特意织出像微尘般的细丝。狂人还嫌太粗,织匠勃然大怒,便指着空中说:‘这是最细的丝绵!’狂人疑惑地问:‘为什么我看不见呢?’织匠说:‘这丝绵,非常细致,就像我这么优秀的织匠也看不见,何况是别人呢?’狂人听后喜悦万分,便付钱给织匠。现在你所说的空法,就像那则故事一样。”
鸠摩罗什大师苦口婆心,连类比喻而娓娓道叙大乘妙义,师徒之间往来辩论一个多月,终于说服了盘头达多。盘头达多赞叹着说:“师父未能通达,徒弟反而启发师父的心志,这话在今天得到证实。”
盘头达多便向鸠摩罗什大师顶礼,说:“和尚是我大乘的师父,我是和尚小乘的师父。”大乘小乘互为师徒,传为佳话!
苻坚慕德征西域
鸠摩罗什大师的神思俊才,传遍整个西域,人人钦服,每年举行讲经说法,西域诸王都云集闻法,并长跪在鸠摩罗什大师的法座旁边,让鸠摩罗什大师踏着登上法座。
鸠摩罗什大师的名声不仅远播西域,也东传至我国。前秦苻坚久仰大名,心中早已有迎请的想法。
苻坚建元十三年(376年),太史上奏:“在外国边野,出现一颗闪亮的明星,未来应当有一位大德智人,将来到我国。”
苻坚说:“我听说西域有位鸠摩罗什大师,襄阳有释道安大师。那位外国的大德智人,一定是鸠摩罗什大师吧!”
鄯善国前部王和龟兹王弟,曾一同前来朝礼苻坚,说西域有丰富的珍珠宝贝,应派兵讨伐。前秦苻坚建元十七年二月(380年),鄯善王等人又奏请讨伐西域。于是次年九月,苻坚派遣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偕同鄯善王、车师王等,率领七万大军,讨伐龟兹及乌耆诸国。
临行之前,苻坚在建章宫举行饯别宴,对吕光说:“帝王顺应天道而治国,爱民如子,那有贪取国土而征伐的道理呢?只因为怀念远方的大德智人罢了!我听说西域有一位鸠摩罗什大师,他深解佛法,擅长阴阳之理,是后学的宗师。我非常想念他。贤哲的人,是国家的大宝,如果你战胜龟兹国,要赶快护送他返国。”
吕光的军队刚出发,鸠摩罗什大师告诉龟兹王白纯:“龟兹国运衰微了,将有强敌从东方攻来,你应该恭敬迎接,不要派兵反抗。”但是龟兹王不听劝告,率军奋力抵抗,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龟兹王白纯也遭来杀身之祸。
几经风霜步东土
吕光锐气风发,平复龟兹国后,便另立白纯之弟白震为龟兹国王。吕光掳获鸠摩罗什大师,看他年纪尚小,不知他智慧的高深,就把他当凡夫俗子来戏弄。吕光强迫鸠摩罗什大师与龟兹公主成亲,鸠摩罗什大师苦苦请辞。吕光又命令鸠摩罗什大师骑猛牛和乘恶马,想看看他从牛背和马背掉落的滑稽相。几番的恶心欺负,鸠摩罗什大师都胸怀忍辱,丝毫没有怒色。最后,吕光感到惭愧,才停止轻慢的行为。
吕光率军返国,中途在山下扎营休息。鸠摩罗什大师说:“不可以在此地停留,否则全军将士必定狼狈不堪,应该把军队迁往高原上。”
吕光不理睬鸠摩罗什大师的建议,依然故我。当天晚上,果然大雨滂沱,山洪暴发,积水有数丈深,将士死亡有数千人。此时,吕光方才感受到鸠摩罗什大师的神异。
鸠摩罗什大师又对吕光说:“这凶险死亡的地方,不宜久留,推算时运和定数,你应赶快率兵返国,中途一定可发现福地,适合居住。”
吕光听从鸠摩罗什的建议,迅速率军离开。当大军到达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县),传闻苻坚已被姚苌杀害,吕光下令三军缟素服丧,并自立为帝,国号凉(史称后凉),建元为太安。
太安二年(387年)正月,姑臧的地方刮起大风。鸠摩罗什说:“不吉祥的大风,显示将有叛乱发生,但不必劳师动众,自然能平定!”
果然,至吕光龙飞二年,张掖的临松、卢水胡、渠男成、蒙逊等人造反,公推建康太守段业为盟主。
吕光即派遣爱妾所生的儿子——秦州刺史太原公吕纂,率领精兵五万前往讨伐。当时人人认为段业等只是乌合之众,而吕纂拥有威声,势必能够平定乱事。吕光也满怀信心去拜访鸠摩罗什大师。鸠摩罗什大师说:“我观察此行,并不能获胜回来。”
不久,吕纂在合梨被打败。后来,郭馨也起兵作乱,吕纂便率领大军返回,又被郭馨打败,全军覆没,吕纂只得弃甲归国。
五色丝绳见吉凶
吕光非常器重大臣张资,有一次张资卧病在床,吕光十分焦急,延请许多名医来为他疗治,但是医药罔效,突然有一位国外的修行人,名叫罗叉,自称能够令张资病愈。吕光信以为真,赏赐罗叉许多珍宝。
鸠摩罗什大师知道罗叉骗人,就前往告诉张资:“罗叉不能治愈你的病,只有徒劳无功罢了!人的运数虽然隐微不见,但可以某些现象来测知。”
鸠摩罗什大师用五色丝结绳,然后燃烧成灰,再投进水中,说如果灰末浮出水面,又聚合成丝绳的本珍,显示张资的病不能痊愈。刹那间只见绳灰浮聚在水面,又结合成原来丝绳的模样。
张资服用几天药剂,便病故了。不久,吕光也死亡。吕光的太子吕绍便继承帝位,但过了几天,吕纂杀害吕绍而自立,建元咸宁。
棋奕对答藏玄机
吕纂咸宁二年,怪事连连。发现一只母猪生下小猪,一身三头。又夜里有飞龙从东厢的井中出现,而爬到大殿前蟠卧,等到天亮时就消失了,吕纂认为这是一种祥瑞,所以称大殿为龙翔殿。不久,又传来有黑龙在九宫门飞跃的消息,于是吕纂又把九宫门改为龙兴门。
鸠摩罗什大师对吕纂说:“近日妖猪出现,是象征怪异的事将发生。潜龙出游,也不是吉祥。龙属于阴类,出入有定时,但是近时常常出现,象征灾害要来临。一定会发生部下篡位的事,你应克己修德来挽回天运。”但是吕纂却不采纳忠告。
有一天,吕纂和鸠摩罗什大师下棋。吕纂吃掉一颗鸠摩罗什大师的棋子,吕纂说:“杀胡奴头。”鸠摩罗什大师回答:“不能杀胡奴头,胡奴将杀人头。”鸠摩罗什大师的话,是有影射的意义,但是吕纂未能醒悟。
吕光的弟弟吕保,有一个儿子名叫吕超,吕超的小字叫胡奴,后来果然杀死吕纂,拥立兄长吕隆为帝。当时,大家才恍然大悟鸠摩罗什大师的预言。
译经弘法为佛祖
姚苌杀死苻坚建立后秦,拥有关中之地,曾虚心请鸠摩罗什大师莅临,但是吕氏王族,惧怕神奇智慧的鸠摩罗什大师,一旦为姚苌所用,将会不利吕氏建立的凉国,于是不准鸠摩罗什大师东行。
姚苌死后,太子姚兴继位,又派遣使者到凉国敦请鸠摩罗什大师,但依然徒劳无功。
后秦姚兴弘始三年(401年)三月,在庙庭的逍遥园,青葱竟然变为香芷,这被公认为祥瑞,象征着大德智人将会到来。同年五月,姚兴派遣陇西硕德,西伐凉国吕隆,吕隆军队溃败,至九月吕隆上表归降,鸠摩罗什大师才能前往关中,此时,他已五十八岁了。
弘始三年十二月二十日,鸠摩罗什大师抵达长安。姚兴万分喜悦,以国师之礼待鸠摩罗什大师,次年并敦请他到西明阁和逍遥园翻译佛经,又遴选沙门僧契法师、僧迁法师、法钦法师、道流法师、道恒法师、道标法师、僧睿法师、僧肇法师等八百余人参加译场。
鸠摩罗什译有《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般若经》《法华经》《大智度论》《维摩经》《华手经》《成实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首楞严三昧经》《十住经》《坐禅三昧经》《弥勒成佛经》《弥勒下生经》《十诵律》《十诵戒本》《菩萨戒本》《佛藏》《菩萨藏》等等。有关翻译的总数,依《出三藏记集》卷二载,共有三十五部,二九七卷;据《开元录》卷四载,共有七十四部,三八四卷。
东汉明帝时,佛法传来中国,历经魏晋诸朝,汉译的经典渐渐增多,但是翻译的作品多不流畅,与原梵本有所差距。
鸠摩罗什大师羁留凉国十七年,对于中土民情非常熟悉,在语言文字上能运用自如,又加上他原本博学多闻,兼具文学素养,因此,在翻译经典上,自然生动而契合妙义,在传译的里程上,缔造了一番空前的盛况。
承前启后大宗师
从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经典而言,可知他致力弘扬的,主要是根据般若经类而建立的龙树一系的大乘中观思想。他所译出的经论,在我国佛教史上,有巨大的影响。
《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后来道生弘扬于南方,经僧朗法师、僧诠法师、法朗法师,至隋代吉藏大师而集三论宗之大成。因此,鸠摩罗什大师被尊为三论宗之祖。三论再加上《大智度论》,而成为四论学派。此外,《法华经》,是天台宗的绪端;《成实论》,为成实宗的根本要典;《阿弥陀经》《十住毗婆沙论》,为净土宗的依据;《弥勒成佛经》,促成弥勒信仰的发展;《坐禅三昧经》,促进菩萨禅的盛行;《梵网经》,使我国能广传大乘戒法;《十诵律》,是研究律学的重要典籍……鸠摩罗什大师在佛教史上,承先启后,功不可没。
后来,鸠摩罗什大师只著有《实相论》二卷,以及注解《维摩经》,他的文辞婉约清丽,不待删改而文采斐然。曾与庐山慧远大师书信答问,后人特将他回答慧远大师问大乘义十八科三卷,辑为《大乘大义章》。
荼毗后舌头鲜活如生
姚兴常常异想天开,对鸠摩罗什说:“大师!您聪明超群,悟性卓越,是天下第一。如果您走了,法种便断绝,没有人可继承。”于是,姚兴逼迫鸠摩罗什大师接受十名女子。
鸠摩罗什大师苦不堪言,但为了译经大业,只得忍辱。从此之后,鸠摩罗什大师不住在佛寺僧房,另外迁往他处。每逢升座讲说经义,时常语重心长地说:“譬如臭泥中生长莲花,只须采撷莲花,不必沾取臭泥啊!”
有人对于鸠摩罗什大师生起轻慢心,也妄想仿效。鸠摩罗什大师便集合大众,来到盛满铁针的钵前,他面色凝然,说:“如果各位能学我将这一钵的针吞下,就可仿效我的行为。否则,希望大家各自安心办道,谨守戒律,切莫再滋生妄想!”说完话,立刻把那满钵的铁针吞下,宛如吃饭般轻松。大众看见这稀有的示现,都目瞪口呆,感到非常地惭愧。
鸠摩罗什大师在龟兹国,曾从卑摩罗叉律师学习。当卑摩罗叉入关中,鸠摩罗什大师非常欣悦,特地前往礼拜。卑摩罗叉不知鸠摩罗什大师被逼迫之事,就问:“你在汉地有殊胜的因缘,受法的弟子有多少人?”鸠摩罗什回答:“汉地的经律尚不完备,新经和诸论,大部分是由我传译,有三千徒众跟随我学法。但是,我……业障深重,没有依照师父的教诲!”
有一位杯渡比丘,在彭城随缘度众,听说鸠摩罗什大师在长安,竟喟然叹息:“我与他戏别三百余年,未能相逢,恐怕要等到来生再聚。”
鸠摩罗什大师心知世寿已尽,但还希望继续译经弘法,当他稍觉得身体四大不调,便为自己持咒三遍,又请外国的弟子共同诵念,然而回天乏术。圆寂之前,鸠摩罗什大师向僧众告别说:“我们因佛法相逢,然而我尚未尽到此心,却将要离去,悲伤岂可言喻!我自认为愚昧,忝为佛经传译,共译出经三百余卷,只有《十诵律》一部尚未审定,如果能保存本旨,一定没有错误。我希望所有翻译的经典,能够流传于后世,而发扬光大。如今我在大众面前,发诚实誓愿——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我的身体火化之后,舌头不会焦烂。”
后秦姚兴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即东晋安帝义熙五年(409年),鸠摩罗什大师在长安圆寂,于是在逍遥园火化后,舌头依然如生。这正应验了他从前的誓愿!
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
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
即受教往听乃至须臾闻
斯人之福报今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齿不疏黄黑
唇不厚褰缺无有可恶相
舌不干黑短鼻高修且直
额广而平正面目悉端严
为人所喜见口气无臭秽
优钵华之香常从其口出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