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觉悟是个大题目

发布时间:2023-03-18 13:52:25作者:心经全文网

觉悟是个大题目

  觉悟是个大的题目。在生活中、工作中,别人说你的思想要觉悟一点、做事要自觉一点。这个“觉”是证悟的觉察,不是书本上从概念到概念的记忆、不是把这段话背下来,而是你亲自感受到了、感觉到了你的感觉是真实的。我们的感觉往往是不真实的、只有百分之一真实,而我们就认为这就是百分之百了,这就完全错了。

  我们内在的心有无限的可能。大家如果静下来观察自己的心就会发现:下地狱的可能是绝对有的,因为你生过气,你们有没有生过气啊?生过气了那个地狱的信号,就已经在你心中安装了,这个是很厉害的;你们有没有过不满?对环境、社会、生命有没有不满?大部分人都很满意,但如果你有过一个念头的不满,那个饿鬼的信号就已经在你的心中了,那个种子什么时候爆发出来我们不知道,一旦爆发你就要乖乖地去饿鬼道;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是迷迷糊糊的,特别是睡着以后,有些人在几十年的人生中都是稀里糊涂的,这其实就是畜生的信号。

  所以很多人除了他有人的自觉性和正义感以外,大部分时候表现得跟畜生道没有什么差别。他们大部分都生活在动物的本能当中,需要衣食住行、需要饮食男女等等,每天都是为这些去努力,有时候仅仅只是为了改善一下生活。畜生的本能也会改变自己的生活,畜生也有开发的能力,它发觉新的、好的东西也会马上去享受。我在北京看过一个报导,北京西山有一只乌鸦,它跑到施工现场,把那里的钢筋叼过来,它的整个窝都是钢筋垒的,而不是用树干,因为它发现了新材料。人类也是不停地去发明、不停地去享受,享受完了就再发明、再享受。事实上,如果人失去了正义感,失去了人集体的爱心,剩下的就都是动物的本能,就跟畜生差不多了。

\

  其实也有一些动物具足了不起的爱心,例如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看到一些人骂人的时候说:“你禽兽不如”。禽就是乌鸦,对父母亲不孝顺,父母亲老了不去养,这叫禽不如;不能以恭敬心对父母亲、大声吼骂他们的,这叫畜生不如,所以被人骂“禽兽不如”。这种人不懂得人的正义,对生命没有传承感。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种文化都需要每一代人去继承。父母亲的优良传统,他们的慈悲爱心、勤劳努力,我们继承下来,然后发扬广大,以利益更多的人。这样代代相传,你的生命就不是你的一个人的,而是一个集体的、共同的、传承的生命,是一个历史的使命。如果我们缺乏这种正义感,对父母亲不屑一顾、失去了传承,你的生命就没有了根,就会四处漂泊。

  有了老师我们才学习到知识、有了国家领导才有安定的社会生活、有了父母才有了我们的色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跟众生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佛法告诉我们这四重恩。只有感受到这四重恩,人区别于畜生的优点才显示出来;如果没有感受到这四种恩,我们其实跟畜生差不多。所以畜生的信号在我们生命中占据得最多,特别是当我们睡着的时候,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像死人一个。当然我们大家都有一颗善心,帮助别人、做好事不求回报,这个无所求的善心,就是天人的信号;更进一步,我们看到了人生的痛苦,愿意解脱,并发起了解脱痛苦的决心,这就是罗汉的信号;我们发了菩提心,把这个信号扩展出去,不但我要离苦得乐,还要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这就是菩萨的信号。

  虽然你只是个凡夫,你把这个信号加强了,你的行为就是菩萨的行为。有很多人我就打从心中感觉他们是菩萨,因为他们非常无私、勤勤恳恳地为身边人、为三宝、为众生去做事,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确实是一种菩萨的信号。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的内心中都有觉性,它非同木石,知道冷暖、知道苦乐、知道善恶好坏,并且伴随着我们生生世世。只是大家无从面对,看不见它的样子、也摸不着它的形状。

  这个觉性到底在什么地方?它是不是一个东西?是不是我们能用眼睛看到?好像都不是;是在我们的身体上吗?好像也不是;是在心里吗?心又是什么样的呢!离开了这个色身、这个物质的一切现象,你的心又是什么样的呢?而这个内在的觉性却是我们成佛的正因。所以佛在菩提树下开悟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当然是包括了我们,每一个众生的这个有生死、有感觉的觉性永远不会丢失;甚至睡着了,这个觉性也不会丢失;睡着了没有梦,这个觉性也不会丢失,你在没有梦的时候,别人在旁边只要稍微叫你一声,你就会马上醒过来,它处于安静的状态。

  这个觉性具足两种功能:一是能够亲自去感觉一切的“感知”、“知觉”。佛法所讲的一切都是要我们去亲自印证的,就是你用你的心,用身体去感觉,能感觉到了才算修证到了。第二是它有觉察的能力。就是观察万物,我们不但对自身有感觉,还会去观察别人,看到别人的种种现象、表现跟自己的感觉、人生的感受对上号。所以说:东方有圣人出,此心同、此理同,西方有圣人出,此心同、此理同。

  在佛法中,这个觉性被称为空性、觉性、妙觉,也即是我们的真心、如来藏、真如,这些名字虽然是从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角度去形容,但都是指导我们看到自己的觉性,从迷失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你一旦能够自在受用这个觉性的时候,所有烦恼、痛苦、忧悲苦恼就不再找你了;如果你迷失了觉性,就会停留在自己的喜怒哀乐当中。事实上,你在喜怒哀乐的同时,觉性也是相伴随的,只是我们没有看到,没有体会到而已。所以禅宗告诉我们要明心见性,就是要明白你的真心,见到你的佛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