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3-02-15 18:30:27作者:心经全文网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佛在《地藏经》中说,如果未来世诸众生等,或者在梦中,或者在醒过来时,他会见到诸多的鬼神,以及鬼神千奇百怪的形状。这些鬼神或者是很悲伤,或者啼哭,或者忧愁,或者慨叹,或者恐怖的形象。这些都是属于什么情况呢?

  这都是你多生多劫的家亲眷属来托梦要你帮忙。你的这些眷属都是在恶趣,主要是在饿鬼道能够容易托梦。他没有从饿鬼道出来,也没有找到求帮助的地方,他就会托梦过来,告诉曾经跟自己是亲属的人,希望他帮助自己解脱饿鬼道的痛苦,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我们在梦中见到这些,我们就得要马上觉醒,这是多生多劫的亲属要我帮忙。那怎么帮忙呢,求地藏菩萨。

  在《地藏经》中,佛就告诉普广菩萨,你要以神力加持,令这个做梦的人,要了解这是多生多劫的眷属要请他帮忙。有时候他不了解这一点,他会忘记,他会不理睬,因为世间的事业生活已经够他忙的了,梦中出现境界他会不理睬。但是普广菩萨要加持,让他知道这不是一件小事,你得要去做。令这个人,对着诸佛菩萨像前,以真诚心来读《地藏经》,或者自己读不下来就请他人来读,读要读三遍或者七遍。

  要注意了,他是要度鬼道的众生,所以这个三是奇数,是阳数,包括七。你不要读两遍,读四遍,这个偶数、阴数可能会影响效果的,读三遍或者七遍。你这样地去读经典,这些饿鬼道的众生,在你读三遍或七遍之后,他就会从饿鬼道里面解脱出来。他从饿鬼道解脱出来,以后你再做梦就不会在梦中见到他们了,他已经出来了。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问: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答: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相上的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理信(或曰智信),是相信西方净土不在吾人介尔一念之外(唯心净土),阿弥陀佛恒在吾人心中结跏趺坐(自性弥陀)。吾人本具阿弥陀佛性德,托彼名号,显我自性等等,兹不广述。愿即厌离娑婆欣慕极乐,要真为生死发出离心,观照此娑婆浊世,如火宅,如牢狱,如茅坑,不容一刻的停留。愿往生心,万牛莫挽。事信与理信均是建立在仰信佛言基础上。佛是具足大悲心者,佛无诳语,佛一切施为,悉皆饶益我等众生。是故随顺佛语,依教奉行。具备这种深信切愿之心态,忆佛念佛便法尔自然。声声佛号,契入弥陀愿海;步步经行,趋近极乐故乡。清凉安乐,庆快生平。这是从净宗信愿核心,单刀直入,获得法益。此乃属于般若智慧的范畴。如或未能,便从谨遵净业三福入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深信因果,孜孜修福。福德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转化为智慧,所谓福至心灵。有般若智慧,便会厌离三界之苦,油兴欣慕莲邦之乐。是故,净宗念佛法门接引众生,亦有因材施教之善巧,或事入,或理入。然总不离导归弥陀愿海,蒙阿弥陀佛大慈威神之力加持,成办净业。从修行功课上,应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条件,制定一切实可行的功课。然总以简洁、一门深入为主。每日坚持念佛或一万声,或二三万声,记入功课册。以数量求质量,不可自瞒自欺。解门,亦先需一门深入,主要是对净土五经一论与中国净宗祖师的著作要熟稔。以此作为辨别是非邪正的坐标,建立净宗正信正见。待到净宗信根深植后,行有余力,可旁涉其他大乘经典,以广见闻。其次须亲近净土善知识,勉策信行,以古为师,如是方可获得真实利益,不致走错路头。勉旃勉旃。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净土法门,三根普披,利钝全收。即便等觉菩萨也不出净土法门所摄之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即是修菩萨道一生成佛的精彩范例。

  善财童子在文殊师利菩萨座下开根本智,文殊菩萨指示他南巡一百一十城去参访善知识。他是以十信满心始发菩提心而去参访善知识。他首先参访德云比丘并获得念佛三昧,证到圆教初住位,成为法身大士。参访海云比丘证得二住位。之后每参访一位善知识,他所证的位次就提高一个层次,最后参访普贤菩萨时善财童子已证等觉菩萨的位次,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齐等。《普贤行愿品》也是《净土五经》之一,经中记载普贤菩萨教善财童子修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大乘佛果。

  十大愿王依次为: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十大愿王是成就如来恒沙功德的先决前提,是所有菩萨行愿的总纲,要成就大乘佛果一定要修普贤十大愿王。普贤菩萨不仅劝善财童子修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净土,乃至劝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无量无边的菩萨海众,共同求生西方净土。华藏世界海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中,没有凡夫、二乘。华藏世界海有无量的世界种,每一个世界种都有二十重世界,其中每一重世界都有十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的佛刹。

  《大方广佛华严经》展示的毗卢遮那佛的法界与西方极乐世界关系甚密,华藏世界海中净土无量无边,善财童子以及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如果靠自己的力量修行最终也能圆成佛果,为什么一定要劝善财童子和华藏海众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而不是其他净土呢?其中原因可能很多,从《普贤行愿品》来看至少有两个原因:

  第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可以速疾成佛,比自力修行要快很多。

  第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提高种姓。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靠自力修行,过程就像世间学子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从地方官起步,如果有从政能力,最终做到宰相。但是如果一个小孩子身为皇帝的儿子并被册封为太子,虽然他在智慧、能力、学问等方面没有宰相全面,但是宰相见了他却要恭恭敬敬,因为二人的身份、种姓不一样。

  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就法尔自然地成为阿弥陀佛的弟子,就能得到阿弥陀佛授成佛之记,这不同于世间名牌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两者的含金量不一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一切菩萨乃至法身大士都很有必要性,因此十方诸佛在各自刹土都要赞叹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发遣其座下的菩萨们都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众生出离两种生死(业力凡夫有分段生死,二乘、菩萨有变易生死)之苦的玄妙之门,是成就大乘佛果的捷径,成佛速度快并且不迂曲。

  在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加持下,令往生者圆证三种不退,尤其在念不退当中快速成佛,不需要经过通途法门三大阿僧祇劫修因证果的次第。按照佛法通途教理,修行人一定要先证初住,再进一步进修二住,三住,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直至妙觉位圆满成佛,其过程就如同爬楼梯一样,每一层楼梯都要依次爬过,而极乐世界往生者则如同乘坐电梯,一步到位。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净土是报土呢?还是化土呢?善导大师回答是报土,不是化土。这个情况要放在当时的理论背景上去说。

  摄论派以及一般通途教理的这些注经家,对于极乐净土,常常会分出一些类别,一般会分报之净土与化之净土的这两类。报土是实修实证的净土,又分为自受用土和他受用土。化土,就是为二乘的行人和凡夫所建的净土。进一步说,还有法性净土。关于这个净土的类别划分,魏晋南北朝以及陈隋之际那些注经家们的讨论真是眼花缭乱。按通途教法,一定是破无明的法身大士才有资格到实报庄严土的。所以,为什么那些净影诸师会把那些往生者判得那么高?登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往生,是由于他们也承认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但一定要身份很高的人才能去。否则,凡夫也能去的话,一定是化土。

  这里的分别,我想智者大师对极乐世界四土的这种划分还是比较圆融的。以后蕅益大师也采用四土。通途讲四土,就是凡夫跟圣人,凡圣同居土,我们现在就属于凡圣同居土,有凡夫有圣人,是凡圣同居秽土。然后断见思惑的小乘圣人,可以生在方便有余土。破无明的菩萨可以到实报庄严土。断尽无明的就可以到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是佛才有资格住的。那么根据通途的划分,这四土是隔开的。凡圣同居土的人不知道方便有余土在什么地方,方便有余土不了解实报庄严土在什么地方。但是极乐世界,总的来看是阿弥陀佛的愿心所流现的一个净土,可以说这是实报庄严土,或者叫一真法界,或者叫佛法界,它是报土。

  但为什么又分出四土呢?这是依据往生者断惑的程度,他修行功夫的浅深,由往生者自己业识所变现的四土。虽然是往生者的变现四土,但实际上也就是一土。所以极乐世界就有它的特别之处,你往生凡圣同居土就等于往生到上三土。为什么呢?你一去就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虽然是业力凡夫往生,你能见到声闻,说明你就已经在方便有余土;你能见到菩萨,说明你能够感知到实报庄严土;而且你能天天见阿弥陀佛,说明你就安立在常寂光土。四土又在一土,从圆融的角度来看,极乐世界就是一土。圆融里面有行布,有差别,这个差别不是阿弥陀佛给出差别的四土,是往生者自己的业识心变现出的四土,所以它又有差别性。差别不碍圆融,圆融不碍差别。这种解释系统就比较到位,也符合净土宗的本意。

  善导大师针对那个时代的摄论派和其他的通途注经家略有贬低净土的体性,将其作为化土的背景,就高扬极乐世界那个土是报土。并且进一步引用大乘经典《大乘同性经》,直接说西方安乐阿弥陀佛是报佛报土。当然阿弥陀佛也是报身佛,就是《观经》讲的真身观,身量非常高大。

  又引用《无量寿经》,讲法藏比丘原来是一位大国王,闻世自在王佛讲经说法,心开意解,就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在世自在王佛所行菩萨道时,就称性发了四十八大愿。其中有一愿就说,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称念我的名号,发愿生我的刹土,最低限度哪怕只念十声就能往生,如果念十声佛号不能往生的话,我就不成佛。现在法藏比丘已然成佛,所以他就酬答因地的这个大愿。现在他成了佛是酬因,酬因行之报身,所以阿弥陀佛是报佛。《观经》又说比如上辈三品往生者临命终时都有表述,阿弥陀佛及与化佛来迎此念佛行人。这个化佛是从报佛里面出来的。阿弥陀佛与诸化佛,表明阿弥陀佛是报身兼带显现化身,共同来伸手接引,所以就谈一个“与”。由这个经文证明,就可知阿弥陀佛是报佛。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

  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

  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

  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

  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

  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即于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耳根。

  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

  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

  ——《地藏菩萨本愿经》

  据《缁门崇行录》记载,慧远大师的师父——道安大师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记忆力,能日诵万言,堪称过目不忘。“晋道安法师,十二出家,神性聪敏,而形貌甚陋,不为师所重。驱役田舍,至于三年,执勤就劳,曾无怨色。数岁之后,方启师求经,师与辨意经一卷,可五千言。安赉经入田,因息就览,暮归更求余经,师曰:“昨经未读,乃复求耶?”答曰:“即巳成诵。”师虽异之,而未信也。更与成具光明经一卷,将一万言,赍之。如初,暮复还经,师令诵之,不差一字,方大惊叹。赞曰:“安清庙之圭璋也,置之耒耜而服勤不怨,今弟子才负寸长,礼貌衰则去矣。况田役耶?况久于田役耶?吾于是三叹。”

  本师释迦牟尼佛曾在《地藏经》中宣示,吾等劣根众生仰靠地藏菩萨的加持亦可获得如道安法师一样的智慧。佛告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生殷重恭敬心来修学大乘经典,并发弘法利生的菩提心。但因根机陋劣,记性不好,对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纵遇明师教导,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读是朗读,诵是背诵)。

  一般来说,对大乘经典没有读诵性,是因有宿世业障,未得消除。或往昔对佛法很生疏,没有亲近过;或对讲经法师不恭敬;或障碍人说法、听经、书写读诵;或喜欢喝酒而断智慧种;或作法师但吝法。这些原因都会障碍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智慧力。那些对大乘经典一闻千悟的人,都有宿世的善根。例如僧团里面有的比丘师三天至七天就能背《楞严经》,袁枚曾感叹:“书到今生读已迟。”世间的某些大学问家,亦可能多生多劫在阿赖耶识里面已经有善业种子的熏修,这一世遇缘就能够很快恢复。

  众生在业障消除后本有的善根即能显发。钝根、无读诵性之人,能闻地藏菩萨名号,见到地藏菩萨形像,以真诚心,恭敬心向地藏菩萨陈白:弟子发心弘法利生,但业障深重,非常惭愧,希望得到地藏菩萨加被,满我开发智慧之愿。表白后,就要修恭敬法,虔诚供养地藏菩萨以香华、衣服、饮食、玩具。然后在地藏菩萨像前安置一盏净水,经一日一夜后洗漱完毕后来到地藏菩萨像前,恭敬合掌,喝下此净水。喝的时候要面向南,南方代表光明、智慧。水以其流动性亦代表智慧,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喝此水时,要用至诚心,郑重其事,此水已经地藏菩萨加持而成为智慧水。服用完此会水后,至少一七日至三七日内不能食五辛(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渠等五种有辛味之蔬菜)、喝酒吃肉;严持戒律,尤其不能犯邪淫、妄语和杀生,保持身口意三业清净。

  假若你能按照地藏菩萨教导一丝不苟的依教奉行,在睡梦当中,就能见到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为你授灌顶水。你从梦中醒过来,就能获得聪明、智慧,对于大乘经典能过目不忘,一历耳根,永不忘失一句一偈。但如果你只是敷衍、作秀。泛泛悠悠地放一杯水,喝下后照样喝酒、吃肉,那你绝对一点感应都不会有。切记!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无量寿经》

  他也有功课,也在念佛,但由于生死心不切,加之心很浮泛,于是常常找借口中断实修,比如:今天生病了不能念佛,明天有事情不能念佛,后天虽身体很好但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即便不间断,日常念佛也是敷衍了事。

  这类行人虽然念佛,但不求来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今生可能很贫贱,听说念佛能累积很多福德和功德,所以就希望自己通过念佛,下辈子能转生到富贵之家享五欲之乐,以此作为他的修行目标。

  我等众生无量劫以来在五欲六尘中打滚,能够通体放下五欲六尘需要具备大丈夫气概,一般人是很难做得到的。五欲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财色名食睡;一种是色声香味触这五种尘境,它们虽不是欲本身,但能够引发净业行人占有欲,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叫五欲。我们的六根追逐六尘它是本能。十二因缘当中讲六入,我们的六根会自然入到六尘里面去,所以六根不追逐六尘虚幻的快乐不是一般浅显智慧所能做到的,唯有具备甚深般若空慧和坚固生死之心才能降伏趋向五欲的妄心。大乘经典特别是般若系经典就是要让我们厌离五欲,众生就是被财色名食睡五欲所系缚,常常为追逐五欲而奋斗一辈子,得到了会欣喜若狂,进而会更猛利地去追求,欲壑难填,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时候;如果追逐不到就懊恼郁闷。

  众生追逐五欲就像狗啃骨头,虽然没什么滋味,但却舍不得放弃。追逐五欲会引发争斗和痛苦,就像秃鹫为争夺腐肉而相互厮杀,就像一个人手持火把逆风前进而烧到自身,就像脚踩在毒蛇身上而遭毒害。其实五欲本质上没有真实性,如同梦幻泡影,稍纵即逝。大乘经典都在教我们厌离五欲,但世间人迷惑颠倒,就会贪恋执著五欲虚幻之乐,甚至在临死前都不舍弃。比如有人在其濒临死亡时,哪怕只剩一点精力,都会思念情欲,所以这就是我们在三界六道中轮转不休不得出离、遭受无量剧苦的深层原因。

  他们获得人间的五欲快乐还不满足,还要追求来生转生天道继续享受五欲之乐。

  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弘扬法道,普利众生的净业行人。这些人确实很有道心,他们或许今生就是出家人,或者是社会官员等在家俗人,这类人通过念佛来求来生能童贞出家,一闻千悟,得佛法大总持,在世间来度化众生,弘扬佛法。对于这一点,可能其他的某些佛教宗派会赞叹,但站在净土法门本位上是不被认可的。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庄子有一天做梦,梦到蝴蝶栩栩如生,醒来后,他就迷惑了:“是我庄周梦蝴蝶,还是蝴蝶梦庄周,到底那个是真实呢?”这个故事意味深长。实际上,庄周梦蝶,等醒过来之后还是在梦中。既然是梦,就没有什么可信性,梦是虚幻、虚妄的。佛典里常常用梦来比喻一切世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生灭心产生的都是有为法,有为法都如同做梦,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无论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本质上没有差别,都是虚妄的。我们这一生到世间,无论富贵贫贱,寿命长短,本质上没有差别,都是无明大梦。

  佛的本义是觉者,从梦里面彻底醒过来了。佛来觉醒我们这些还在梦中的众生。其实在梦中遭受的种种苦乐,都是虚幻的。但是你会被这个梦境所控制,感觉真实的恐惧和痛苦。

  诸佛示现在人世间,目的就是让我们醒梦。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我们在梦中喊救命,苦不堪言。观世音菩萨示现在我们的梦里,解决了我们的问题,但这只解决世间众生的一些苦恼问题,最终真实的大利,就是让我们彻底醒过来。比如您的小孩正在做恶梦喊救命,您不会太当真。他大喊救命,您还真的要拿枪过来么!您知道是假的。这时帮助他的最好方法就是唤醒他:“宝贝,快快醒过来!醒过来就好了!”(般若心咒就含有此意,我们醒来即是佛)。

  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醒生死大梦。声声佛号唤醒梦中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就彻底朗然大觉,成佛。六道轮回就是一场大梦。修行要从这里面去契入——醒梦!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近来,有些居士专弘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在大量流通。我等群盲不辨真伪,伏请师父于百忙中慈悲开示,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目前,弘扬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广泛流通,总的来说,是好现象,说明信佛学佛的人员增多,社会人士渴望了解佛教的人数增多。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能够以种种方式,传播正信正见的佛教,饶益众生,功德无量。然毋庸讳言的是,在弘扬佛法的音像与书籍中,亦有一些相似法,蒙蔽了一些初入佛门的同修,误人慧命,罪过不浅。末法之季,法弱魔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吾悲净业行人应惕然警觉,明辨是非邪正,方可不至以好心求法,误蹈魔网。

  释尊悬知末法邪师魔外盛行之事,临涅槃时,特别开示佛教行人四依法,以免上当受骗。何为四依?

  ⑴、依法不依人。法性常住,能执持善法,模范人天。而人心唯危,情执厚重,不堪依怙。

  ⑵、依义不依语。谨依第一义谛,真空妙有,中道了义。语言文字只是诠显实相真理的工具,得意忘言,不可寻文摘句,执指亡月。

  ⑶、依智不依识。谨依般若智慧,离念灵知,毕竟空无所有中,炽然建立因果善法。不可依八识妄心,分别执著,凡夫知见悉皆迷惑颠倒。宜以谦逊心,仰信圣言量,以佛知见为己知见。

  ⑷、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谨依大乘了义,佛说大小乘八万四千法门,随顺众生根机而说。然据圆顿至道,乃是真空妙有第一义谛妙境界相。不可思议的诸佛境界,生佛一体,感应道交,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西方极乐世界全体依正庄严,即是了义中无上了义。吾人当以上述四依法为准绳,方不辜负释尊之顾命,识别魔外邪见,保全一己法身慧命。

  恭敬三宝,乃至奉事师长,理所应然。但宜智慧观照,以至实心、恭敬心对待一切。应知大善知识悉是谦抑自处,如善导大师自称是“罪恶生死凡夫”,藕益大师的证位亦属“名字位中真佛眼”(烦恼未能伏断,然知见与佛同齐)。印光大师云“常惭愧僧”“粥饭僧”。这些道盛德隆的祖师尚且以凡夫自居,以此相较,某些人或自称或令他人称述是某佛菩萨再来,或云自己如何修苦行、面壁断食等,或云自己开悟得三昧、或云自己得神通与天人交往等。悉属大妄语。按佛教戒律,真实证果,尚且不能公开对大众说,更何况未证谓证,未得谓得。若犯大妄语,入地狱如箭射,不可不慎。末世魔外,为求名闻利养,多有大言不惭者,吾人当深自警觉,不可随声附和,加入盲从膜拜之列,后果堪忧。宜熟读大乘经典,尤其是《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其中的想蕴十魔宜反复研读,便可锻就识魔之慧目。

  净业行人当依净宗五经一论圣言与中国净宗祖师思想作修行指南。欲知山中路,须问过来人。历代祖师大德既是过来人,值得信赖,现代善知识的种种言教,虽听起来不错,然尚须时间勘验。以古为师,老实行持,才能稳妥,尤其《印光法师文钞》弥契现代人的根机,字字见谛,语语归宗,千叮万嘱,婆心切切,吾人反复研读,依教奉行,便可一了百了。若其他法师大德的光盘与书籍,与圣言量及祖师思想相应,能帮助吾人正确理解经义和祖师观念者,亦不妨参阅。

  以上三条,只是原则性提示。伏翼净业同修,随机运用,不无裨益。净宗念佛法门,只要信得及,守得稳,持念佛号,矢志净土,便可直接以阿弥陀佛作大导师,我在阿弥陀佛心中念佛,阿弥陀佛在我心中接引护佑,生佛一体,感应同时,即凡心为佛心,转尘劳为觉华,蒙佛愿力,决定往生,何庆如之!共勉。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张商英是一位宰相,他信佛的经历有点奇特。他原来对佛教很反感的,看到佛教的寺院建得这么好,都愤愤不平:我们中国有这么好的儒教,怎么外来的宗教还搞得这么宏伟。所以他要写“辟佛论”。等他拿起笔来要写的时候,却是写不出来,痛苦呻吟。他的一个妻子叫向氏,倒是虔诚的佛教徒。妻子就说:你写什么?他说我要写“无佛论”。他的妻子说:既然无佛,何论之有?这有点禅机。他也无言以对。妻子就说:你要作论,就先了解一下佛经吧。

  于是有一次他在同僚家里看到《维摩诘经》,就想到:要批判这些佛经,批判佛教,我先看看他说什么。于是把《维摩诘经》带回家。一看就让他折服了,觉得佛教太伟大了,开始变成了虔诚的佛教徒。当然这些宋代的士大夫,他们学佛都是很认真的。张商英他参禅,据说都有悟。但是他对净土法门还有很深的了解,曾经作过《求生净土文》。这就不简单了。而且他这个《求生净土文》给大家念几句看,这个人还真的对净土法门,包括通途法门的这种不同,有深刻的了解。

  他的发愿文是这样写的:“思此世界,五浊乱心,无正观力,无了因力,自性唯心不能悟达,谨遵释迦世尊金口之教,专念阿弥陀佛,求彼世尊愿力摄受。待报满时,往生极乐,如顺水乘舟,不劳自力而至矣。”

  他就思惟在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种种情形,令心散乱,没有正观的这种智慧之力,也没有三因佛性,了因之力。所以谈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虽然可以说出来,但是不能真正地觉悟、通达这个境界。不能通达到这个境界,也就是自力难以修道成功,所以才谨遵释迦牟尼佛千经万论的教敕,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求阿弥陀佛愿力摄受,等到业报身临命终的时候,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那么这样的修行方法,就像顺水扬帆,乘着船,不需要自己的力量了,自然而然就到解脱的彼岸。你看,一个宰相,张商英这种认知是非常到位的。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如果在黎明,早上你睡眠之后,你坐起来,在那种夜气清明之际,你静坐,回光返照。像曾子一样的“吾日三省吾身”,来反省自己。你反省自己,你就问一问自己。这里提出十一点,这都是反省自己。

  试问自己在父母、兄弟前,能不能真正尽到“孝、悌”这样的德性,这第一个问。

  第二问自己在亲戚、朋友之间,能不能真的是以真诚心去对待人家,在一起同住、同事的时候,能不能信任,没有猜疑。

  第三你问一问,大量的钞票就在面前的时候,能不能真的是“见利思义”?思惟能不能拿,合不合仁义,不受人间“造孽”的钱。你能不能拒绝造孽的钱?

  第四,你得问一下,在行住坐卧四威仪里面,你的念头当中有没有想到要报答“天地父母之恩”。

  第五,你得问一下,每天从早上到夜晚,能不能有一段时间发出利益他人的善念。

  第六,你再考问一下自己,真的是美色现前,是不是流连忘返,盼望自己跟她亲热一下。

  第七,你考问一下,看到他人名利得志的时候,你自己有不有“妒忌之心”。

  第八,你思惟一下自己处在顺境的时候,是不是真的以谦卑的心来把那个傲慢的心给它降伏住,不骄傲,不奢侈,能不能作到。

  第九,你考问一下,能不能不欺负那些无依无靠、穷困的弱势人群。

  第十,你想一想,当美食佳肴现前的时候,你想没想到还有多少挨饿的、憔悴的人群。

  第十一,你再想一想,见到贫穷的人来乞讨的时候,你能不能给他一点周济,而不存“厌恶之心”。

  这都是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我们面对的一些有关道德、伦理的东西。你逐一加以检点,才知道这里面我们作得太不够了。我们这时候内心才有羞愧、内疚、不安的心产生出来。

  为什么要谈到独知?这个意思很深。“独”就是这面“明镜”——你的自性,现前了。你透过这个“明镜”来照一照,自己原来都作得不及格。对自己的父母,真诚的尽孝心有多少?对自己的朋友有多少真诚心?看到钱财,马上贪婪的心就上来;看到美色,马上这个淫欲的心就勃起。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业力凡夫的通病。但平时在这种毛病当中,你还不察觉。只有透过一种修心养性,在夜气清明的时候,内心比较宁静的时候,你返照一下,才知道自己是作得很不够的。

  为什么要生起惭愧之心?你真正有惭愧之心,还说明你有点进步。你在通身的毛病缺点当中,还以为自己了不起,“我是一个善人,我很清净,我怎么、怎么样……”这全身都是乌黑的,就没有办法了。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如是观察,就是用般若智慧现量观察这个世间的无常、国土的危脆、四大的苦空、五阴的无我。我们观察它就要破这个我执。

\

  破这个我执,我们再也不受它所诱惑了,再也不受它所欺骗了,于是我要有一种新的人生价值观,有一种新的真理智慧来作为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我们的行为就会渐离生死。

  那么这样的一个渐离的方法,施设有种种法门,称有八万四千法门。那么这里我们可以结合净土宗,我们来念这句名号,就能够渐离生死,就能够把前面的那种无常危脆的情况有一个转换。

  当我们念这句名号的时候,这句名号里面就是无量寿,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跟阿弥陀佛的寿命一样,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所以这个信愿持名,就能够转无常的寿命为无量寿。

  转危脆的国土为什么呢?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不是我们这样的业报的,这样的国土,它是无衰无变的,是永恒常住的,是无有四季的变更的,所以转危脆的国土为无衰变的法性土。

  那么四大,转苦空的四大这个身体,为金刚那罗延身,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获得佛的身体,金刚那罗延身。转这个无我,无主宰覆盖的这个东西为法身真我。

  这里要注意,我们凡夫众生执着这个身心,没有一个我却要执着有一个我,所以要告诉“无我”。破“我”所以谈“无我”,但是也不要去执着那个“无我”。又要否定之否定,声闻法它讲苦、空、无常、无我,这个执着是破凡夫众生的执着。在佛菩萨的境界看,还要否定苦、空、无常、无我。在那种涅槃自性上,还有什么呢?还有常、乐、我、净,你经过这个否定之否定,那么这就是中道的正见了,这就对了。

  所以我们信愿持名,转无我的五阴为法身真我,法身里面有真我,有主宰义的。那么转变异的生死为不生不灭。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有他的善良的一面,只是在你面前展示的他是恶的一面。所以对这些恶人怎么办?我们不能以牙还牙,不能以暴力来回报暴力。

  儒家有些方法,比如你可以敬而远之,甚至你还可以进一步想,像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这个三人,一个是善人、一个是恶人、一个是自己。那么善人我们要见贤思齐,恶人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不要这样做。所以恶人也是善人之资啊!这样我们不能憎恨他。

  实际上恶人有时候候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对我们是有帮助的,所以释迦牟尼佛他一定会伴随着提婆达多。释迦牟尼佛最后在《法华经》上告诉一个真相:我由于提婆达多善知识故,让我快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佛教给我们一种深刻的辩证法。就是人需要一种挑战,他在应战的过程当中,他才开发了他很多生命的潜能,在逆境当中他才成长得更好。在一个很粗砺的磨刀石上,你这把刀才磨得锋利;在烈火当中,你这个金子才更纯净!

  当我们处在逆境,处在冤家恶人堆里面,你能够应对,你成长得会更快。所以不仅对他不憎恨,而且还得要感谢他,感谢我们的竞争对手,感谢恶人。至少他能够让我们修忍辱波罗密。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大家到东林寺参加昼夜经行,首先要遵守经行的秩序。经行中要听好法器,保持好前后约1.5尺的距离,做到音声齐整,避免扰动大家的念头。

  东林佛号的唱念特点:深呼吸,低沉缓慢,用脐轮发音。女众声音要放低,不要一开始就把声音提得很高,先听男众的声音,再把自己的声音融进去。佛号要与脚步和呼吸配合好,念“南无”时迈右脚,念“阿弥”时迈左脚,念“陀”时迈右脚,念“佛”时迈左脚。要将这句佛号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里听得清清楚楚,这样念佛易与佛相应,避免了昏沉和掉举。

  这一昼夜,大家是真为生死而来的,要看空这个臭皮囊,不要被这个肉体控制,不要因为酸、累、困就打退堂鼓。了生脱死的这桩道业是需要大强勇猛精神的,一人与万人战。当自己的烦恼现前的时候,你要有一点武士道的精神,不是你死就是我死。武士每一次上战场的时候,就是作了死亡的准备。一个念佛人要有这么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再就是要唱出佛号的情怀,那种悲哀,那种欢喜。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声声佛号具足信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每一步都在离开娑婆世界,每一步都在靠近极乐世界。声声呼唤弥陀的救度,声声踏归故园的道路。离开是厌离,有悲感。回归是欢喜,有欣慰。要用悲喜交集来庄严这句佛号。这样,我们24小时在这念佛道场,每一声佛号都有光明,阿弥陀佛的光明就在我们念佛的当下注照着我们。我们又受持八关斋戒,斋戒清净,戒香芬芳。有香有光,即是香光庄严。

  念佛时要都摄六根。眼睛不要东张西望。你不要向别人顶礼,也不要给别人问讯,无论是谁。你这时候是摄心念佛的时候,这个佛号是你整个世界的时候,你怎么能给别人问讯顶礼呢?这是颠倒。观照自己,观照自己的佛号。声音不要太高,不是唱给别人听的,是念给自己听的。把耳根和意根摄住,六根都系在这句佛号当中,这24小时除了佛号,再没有其他的东西。佛号是我们整个的生命,我的整个的生命就是这句佛号,这叫全心即佛,全佛即心。这样的念头能够相继,我们就能够有效地跟弥陀名号的功德相应。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这样,通过这24小时,原来我们已然具足信愿持名,已在极乐世界标有自己名字的那朵莲花就更为光灿。在极乐世界还没有标名的,就借助这一昼夜的念佛,使得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有自己的一朵莲花出来。

  总之,一昼夜念佛不是一件小事,乃是关系到我们法身慧命以及能否出离生死的大事,希望大家认真地去持念。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阿弥陀佛把他因地当中,无量劫以来备修菩萨六度万行,所有的功德,以及果地上佛的十种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涅槃的种种的功德,来庄严这六字洪名!所以这六字洪名成为万德洪名,就是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来庄严的这句名号,这句名号具足了所有功德,我们称为名具万德。既然名号具足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那么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法界藏身是诸佛之王!所以名号换句话来说,是具足着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所有的功德!

  我们要认识这一点,我们才知道,我们每天念的这句名号是多么地不寻常!多么地沉甸甸!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法报化三身,乃至佛的果地上所有的功德,都在这六个字里面。它是无尽的宝藏啊!那么我们每一声去念这句名号,都是开采这个宝藏!我们能把六字洪名的宝藏完全开显出来,我们也就成佛了,万德洪名,名具万德。

  含藏在名号里面的万德,是要等待我们开启的,所以我们念佛就是名召万德。我们每一声念这个名号,就把这名号内具的万德召唤出来,挖掘出来,挖掘出来的佛的功德,就变为我们这些凡夫众生的功德。这就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为我们自己的功德。这种摄过来的功德成为我们的功德,是法尔自然的,因为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就是为我们来积累的,就是要遗传给我们的,恩赐给我们的,我们挖掘出来,就是我们自己的。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这一段所揭示的那种殊胜的利益,正是阿弥陀佛大愿的展开、彰显了,也是体现着阿弥陀佛令一切众生究竟圆成佛果的这种悲智、本怀,他是带着十方诸佛的这种悲智本怀的,所以就把往生的利益在这个核心点上展开。你看并没有讲到一定要享受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有很多的享受,但是我们不是为享受去的,那些圣妙的五尘:七宝为地、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楼阁以及风吹的音乐的声音、讲经说法的声音,最终指向的都是要让我们成佛的,它要指向成佛这个目标,不仅仅停留在一种观赏价值。所以,这一段它揭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信息:在极乐国土,众生生者,众生是包括所有的众生——九法界众生,不仅包括人道的众生,也包括蜎飞蠕动的众生、地狱道的众生,只要他们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只要刚刚去,都能“皆是阿鞞跋致”,就是没有一个遗漏,都是阿鞞跋致(不退转菩萨)。

  我们有时候看这些经文,会无动于衷,因为我们可能对通途修因证果的过程不是太了解。在大乘佛法当中,讲阿鞞跋致的获得,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的!“阿”是不的意思。“鞞跋致”是退转的意思,这就是不退转菩萨。那么从大乘圆教来说,十信位的菩萨都是“空中柳絮,随风东西”(容易退转);如果进进退退的话,他可能动经无量劫又无量劫都不可能成就佛果。所以,首先要得到一个底线——就是不退转,有不退转的底线才能够稳步、快速的到达涅盘城(如来果位)。所以,一个菩萨行者,如果他还在“退转”这样的位子上,他就要“如救头燃,精进勇猛”的修行,一定要获得阿鞞跋致。可是,要得阿鞞跋致,必须达到圆教的初住,破一品无明,你才能得到真正的不退转。

  当然,藏、通、别、圆讲这个“不退转”,它包括三种不退。

  第一个是“位不退”,就是你进入圣贤的位子,再不会退到凡夫位。那么这就在声闻教里面,就是藏通别圆的藏教,你断见惑得到初果的须陀洹——你只要得到初果断见惑了,你就不会退转到凡夫;那在圆教,他是属于初信位——十信位的初信位,所以相当于初果的水平,不会堕到凡夫位。

  第二种是“行不退”,行不退就是你修大乘菩萨行不会退转——不会退到声闻的位子上,那这个位子一定要得圆教十信位。大乘的十信位—七信位是相当于阿罗汉的水平,进一步断除尘沙惑,到十信满心,破一品无明,他就不会堕到二乘位。你看,舍利弗曾经在六信位的时候,由于有个婆罗门欺取他的眼睛的因缘,他退转了,觉得众生太难度了,他就从这个六信位退转六十小劫;尘点劫以前,这个在大通智胜如来发菩提心的这些修行人都退转了,所以你想得到一个行不退,在这个世间都是非常难的!

  第三就是“念不退”,念不退的境界就更高了,那就是大菩萨的境界了,八地以上无作用道,无为用道,就是每个念头都跟一切种智相应,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念不退。

  这三种不退,在我们这个世间是要修行经无量劫啊!那西方净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它传达的是什么信息?比如像我们凡夫,我们这些连一品烦恼都没有断的,见思惑一品都没有断的人,只要信愿持名,仰靠弥陀愿力带业往生的话,也都是阿鞞跋致菩萨!稀有啊!这是我们用通途教理没有办法解释的,因为你连一品烦恼都没有断,你就是凡夫啊,你不可能成为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的大菩萨啊!但这是阿弥陀佛授记的,你确切就是。说你是凡夫,但你是阿鞞跋致;说你是圣人吧,你又一品烦恼都没有断。所以诸佛都称赞是不可思议功德,极乐世界因为带业往生的凡夫生到这里都是阿鞞跋致,这是我们这个世间的通途教理没有办法解释的。这一点正是往生净土的最核心的利益,还有,你得到三不退之后,在无量三不退——阿鞞跋致菩萨里面,其中大多数都是“一生补处”位,那就更殊胜了!“一生补处”就是等觉菩萨啊!转身就补佛位了,相当于弥勒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的水平——一生补处!而且数量之多都是任何人没办法算得清楚的,只能用无量无边阿僧祇说——数量很多。为什么能证到不退转?除了阿弥陀佛的大愿力之外,再就是来自于极乐世界道场的殊胜,这个道场的殊胜也是阿弥陀佛的一个愿力呀,他是在法藏菩萨的时候就要建构十方刹土最殊胜的一个道场,叫“道场超绝,国如泥洹(涅槃)”,让十方众生快速的到极乐世界,由于这个道场的殊胜让他快速的圆成佛果!

  《阿弥陀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转菩萨)。”而娑婆世界容易退转,成佛甚难,连释迦牟尼佛都感叹“我于五浊恶世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甚难”,所以再三殷切嘱咐我们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宝积经》云:“他方众生闻阿弥陀佛如来名,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彼国者,随愿往生,得不退转,直至成佛。”

  《无量寿经》云:“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大安法师译注:十方九法界一切众生往生极乐净土的共因,悉是由于阿弥陀佛的)

  “本愿力”故。本愿是指阿弥陀佛因地发的四十八大愿,当本愿究竟圆满之时,便法尔自然地产生慈力。这种慈力能量辐射在虚空法界,摄受一切有缘众生。众生只要信愿念佛,便如针被磁铁吸摄一样,被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摄取不舍。只要闻信阿弥陀佛名号,愿意往生,都能生到彼国,万修万人去,真实不虚!只要生到极乐世界,由彼土依正庄严,光明妙德加持故,法尔自然地获得不退转位,成为阿埤跋致菩萨。可见,十方众生得以成办往生大事,乃至圆成佛果全过程,端赖阿弥陀佛之本愿力。以果地觉,作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其奥秘悉在“其佛本愿力”上。净土法门之所以注重信愿,就在于唯有信愿,才能感通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我们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得以往生。是故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善导大师开示:“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对十方诸佛以现量齐证所作的开示:“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吾人当谛信斯言,铭记五内,拳拳服膺,欢喜奉行。如是净业行者,真可谓人中最胜人,最幸运,最快乐人!感恩十方诸佛的慈悲开示,感恩十方如来的慈悲护念。南无阿弥陀佛!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宗门下很多祖师大德常常谈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理,其中某些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上出现偏颇,他们认为既然是唯心净土,就不要去求心外的极乐世界了;既然是自性弥陀,就不要去念心外的佛了。这里他们存在一个概念上的误区——此处的“唯心”不是指生灭心、缘影心、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自性弥陀是我们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的妙真如性,当你没有清净心,真如妙心没有显现时,你奢谈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还只是口头活计,并非当下的境界。

  宗门下首先注重开悟,就是对理要明白,所谓开佛知见,指归向上一著,参透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向上一著之理是清净本然,没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的区别。为什么宗门下要扫荡呢?因为心性本然的层面上不能建立对待,所以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一切指归向上本分。你首先开悟这个理,就叫见道。然而此心性之理还只是你事修的原动力,因为你虽然开悟了,但还要修道,着手对治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依不涉因果修正凡圣生佛的理展开因地上的修行,修因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所以宗门下常说一句话:理可顿悟,事须渐修。你事相上对治烦恼的修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断一分惑证一分真。

  某些禅和子不了解理和事的辩证关系,常笼统而谈,认为一旦见到理就万事大吉,天下太平,其实并非如此。其实你见到理开悟后,正好知道了修行目标,知道该怎么开步修行。如果只是执著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理,不谈事相上的修行,这属于知见的颠倒,于是他就可能摒弃事修的一些方便,比如他就指责舍娑婆求极乐是生灭心中的取舍。宗门下对取舍是要否定的,要无取无舍,因为在自性理体层面是离开取舍生灭之相的,但是在事相上的修行当中,你不能否定取舍。如果你认为舍东取西是生灭,要否定,那你难道不知道执东废西是外道断灭见,危害更大。

  所以修行人在没有证到妙觉位,把无明烦恼全都断尽之前,都离不开取舍,唯佛一人,无取无舍。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有些道理,“三岁小儿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正如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凡人根本不予理会,视为封建迷信。但在正信之人心中,世间众生都在因果之中打转,有谁能逃得开?印光大师认为:“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由一传十,由十传百,至千至万,靡然风从,庶可望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此实治乱持危、改革世道人心之根本法轮也。当今之世,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训,虽圣贤齐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

  教育小孩要讲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因果的规律真实不虚,讲人的生命有轮回的,轮回的对境是六道,讲这些。这些在传统社会当中,都是启蒙的教学内容。小孩子他由于心很纯真,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分别心也不强,你跟他讲这些他马上就能相信。然后再让他进一步知道自己当下的心跟天地鬼神佛菩萨的心息息相通,是一体的,举心动念天地鬼神都会知道。

  如果他相信这一点,他就有敬畏感了,就能做到慎独,没有别人在场的时候,自己也不敢胡来,也得要按照八德来做事。起一个邪念,做一个恶行,早已被天地鬼神佛菩萨悉知悉见了,这种悉知悉见就好像对着明亮的一面镜子,你的长相在这个镜子里面一览无遗。所以我们诵戒,都说诵戒就像一面镜子,你持戒,道德力量好,显现的是好的形象;你犯戒了,做了邪恶的事情,显现的就是丑陋的形象,这是无可逃避的。我们的一言一行、举心动念,都在阿赖耶识里面存了档案了。

  在《华严经》直接告诉我们:与生俱来就有两个神跟随着我们,叫俱生神。一个同名男,在左边,记我们的善行;一个同生女,在右边,记我们的恶行。我们的善恶行为都是记录在案的,所以轮回靠什么?就是靠你一生的善恶行为,已经记录在案的业力,来决定你到哪里轮回了。所以阎王殿有一面镜子——业镜,你站在这个镜子面前,你的阿赖耶识就好像一个电影的拷贝,它自然就开始放映了。就映在这面镜子当中,你一生的行为,你很希望保密的隐私,都显现出来。所以阎罗王判人是公正无私,你不得不心悦诚服,你做的事你还能狡辩吗?你能躲过凡夫的肉眼、世间的法律,但是阴间的这些记载你是一点都逃不掉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所以一个儿童能够接受这些教育,他马上内心就有所畏惧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就是治心之法呀!如果没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那人的内心有很多邪恶的冲动,他就无所畏惧,他就什么都敢干啊,所以现在我们的道德是这样的低迷,吃这碗饭、这碗菜,用个酱油都不安全,都是用工业盐水来弄的。做这些事情的人就是不信因果、不信轮回的人。如果他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他不敢做,做了要下地狱的啊,他敢去做吗?

  人死灯灭,在很多人的观念当中,很有市场。你跟他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他不相信,他认为是迷信,哪有前生后世啊?奉行断灭见的人,他没有道德的底限,没有道德可言。所以人心恶的一面,就要靠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让他畏惧,勉强让他去做善行,这就是道德的堤坝。欲望的水没有在道德的堤坝流,它会泛滥,它会淹死自己、淹死他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