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每个人都可以做菩萨吗?

发布时间:2023-04-14 10:19:46作者:心经全文网

每个人都可以做菩萨吗?

  观音菩萨的特点主要是体现在她有很深广的慈悲心,然后在慈悲心的作用下,来救度我们这个世间的种种苦难。

  大乘佛教有两个“轮子”:一个轮子就是智慧,一个轮子就是慈悲。叫做“悲智二轮”。所谓“转法轮”,就是转这两个轮子。转智慧之轮,转慈悲之轮。怎么转呢?靠我们每个佛弟子天天在生活中、在修行中、在待人接物中,觉悟人生、奉献人生,那就叫“转法轮”。不要以为坐在这里讲经说法才叫“转法轮”,不要以为坐在那里看经才是“转法轮”。在日常生活当中无私奉献,为真理奉献、为佛法奉献、为众生奉献,那就是在转法轮,是最实际的转法轮。我们要认真深刻地领会观世音菩萨法门的殊胜,体会他慈悲的广大、智慧的深广。

\

  大家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是千手千眼。有一篇发愿文就讲:“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于一身心,具千手眼,照见法界,无不洞彻。”千手就是代表慈悲。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里有苦难,就寻声救苦,帮助那些受苦的众生。千眼是表示智慧,先要有千眼来照见了众生的苦难,然后才有可能去救苦救难。千眼照见法界,千手护持众生,智慧和慈悲一定是不分家的。有智慧没有慈悲,智慧就成了干瞪眼的智慧,因为他没有救度众生苦难的实际行动,这样的智慧等于没有一样。没有智慧只有慈悲,你这个慈悲就没有目标。你对谁慈悲?怎么个慈悲法?这样的慈悲搞不好还会把事情一团糟,没有可能更好!所以一定要悲智双运,那才是大乘菩萨的境界,才是观世音菩萨的境界。用千手千眼来表示来观世音菩萨悲智双运的精神,是一种非常形象的表达方式。

  实际上菩萨何止千手千眼!每一位菩萨都具有无量无边的手和眼。菩萨的慈心广大、智慧无边,所以有无边无量只手,有无边无量只眼睛,悲智无穷。观世音菩萨的悲智无穷,还表现在他的“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以观世音菩萨有时候现佛身,有时候现菩萨身,有时候现辟支佛身,有时候现声闻身,有时候是宰官身,有时候是童男童女身,也现比丘、比丘尼身。菩萨救度众生有四种方便,也就是“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表示四摄法当中的“同事”。所谓“同事”,就是要“同其善事,令其善事不断增长;同其恶事,令其恶事停止,改恶从善。”菩萨往往也现身于众生的恶事。他同众生的恶事是为了使得众生停止作恶,改恶从善。

  千手千眼也好,三十二应身也好,这都是慈悲的体现,是智慧的方便。没有生起智慧,就不可能有无量无边的方便。方便是要以智慧作先导,以智慧作依托,那么这种方便才不会误入歧途。如果没有智慧作眼目,所有的方便可能都会流入庸俗。丛林也有一句话,叫“慈悲出祸害,方便出下流”。那就是因为没有智慧。有智慧,慈悲就不会出祸害,方便就不会出下流。

  所以大乘佛教是悲智双运。悲智双运,我现在把它通俗化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那一千只眼,照见法界;奉献人生,就是观世音菩萨那一千只手,护持众生。觉悟人生要有智慧,奉献人生要有慈悲。这两句话也已经慢慢地流传到社会上。社会上也开始有许多人用这两句话。这就是佛法运用现代人的语言形式来为现代人说法,使现代人也能感受到佛法的慈悲和智慧。

  我们每一位佛弟子都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大智大慧,都要学习观世音菩萨“于一身心,具千手眼,照见法界,护持众生”。那么有的同道就会说:“我哪里能够做到这一点哪!我连自己都照顾不到,还说什么护持众生?”不过我觉得:我们每个人要想一步到位,现在马上就有千手千眼,那不大可能。修行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有这个发心,向这个目标迈进,那我们终有一天会达到这个目标。如果我们都看了这个目标觉得它太遥远太高尚,不敢想象,那你就永远没有达到目标的那一天。

  所以我们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既要自己好好修、好好学,也要帮助别人好好修、好好学。怎么修?怎么学?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学习也是如此。要学以致用,学一点就要用一点。用在我们待人接物方面,用在我们举心动念方面。从在家佛弟子来说,处理家务事情,处理夫妻关系,处理母子关系,处理婆媳关系,处理名利关系,都用得上佛法,用得上慈悲心,用得上大智慧。我们一个佛弟子,真正有了智慧,有了慈悲,你一定会在生活当中,处处都能体现你是一位最高尚的人,最平易近人的人,最能够体谅别人的困难,关心他人的疾苦。所以我们要把学佛的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来提升我们的境界,提高生活的质量,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思想境界。这样学佛,就可以把信仰落实于生活。这是我们学佛最关键的一点。

  希望大家在纪念观音菩萨这样一个殊胜的日子,一定要想到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就要把观世音菩萨的精神,在我的生活当中、在我的工作当中、在我做人做事当中体现出来,这才是最实际的念观世音菩萨。这样子来纪念,比我们拜一千拜拜一万拜还重要。因为这就是大乘精神。大乘精神就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一切为他人。菩萨的精神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希望我们每一位佛弟子都做菩萨,都做观音菩萨的化身。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