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净莹、智祥师徒在湖南
元洁净莹(1612~1672),江都人,别号睦堂。二十岁,在金陵投钟山出家。第二年,在杭州报恩院参弁山瑞白明雪。二十四岁,随瑞白明雪上天台护国寺受具足戒。曾住洪都阿耨寺、玉崖山上方寺、弁山龙华寺、江南栖灵寺、宁州无住寺、澧州药山慈云寺、越州云门显圣寺、台州护国寺等。清康熙十一年(1672)示寂,世寿六十一,法腊四十一。元洁净莹弟子有频吉智祥和智愿。智愿的资料缺如,频吉智祥在衡阳县东山紫云峰佛国寺弘法,传承弟子五十三人,著述宏富,在湖南有较大的影响。
频吉智祥禅师(1636~1709),号听云,黄州麻城李氏子,生于明崇祯丙子(1636) 腊月十日 。因兵变,举家迁至湖南上湘。从小见到僧人,则欢喜雀跃。七岁那年,智祥跟随父亲到高山(在湘乡)菩提寺游览,见到吉庵律师,恋慕不愿离去,志求出家。母亲知道儿子不是世俗中人,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吉庵律师年迈体弱,命徒一水为剃落。智祥发誓礼观音圣号,每天礼佛,用一杯水供奉在圣像前,礼毕,捧水跪着喝下去。一日听“有佛处不得住”之语,问一水师父。一水说,这是禅宗语,你小孩子家怎么会问这么深奥的东西?一天黑夜,智祥礼佛完毕,举起水将要饮,忽然看见所供白衣画像十分明亮,室内明如白昼,顿时觉得胸中空豁,似有所得。从此以后,学华严、圆觉、楞严、法华诸经,略无障碍。清顺治乙未(1659),智祥二十三岁,到狮峰依浮木和尚受具足戒,研究经论。后束包东下,下金陵,在天界参浪杖人,遇变困城,从兵刃疾苦中万死一生。又到浙江湖州弁山,参云岩元洁净莹,至二七,听香板声省。在元洁净莹座下侍巾瓶年余,后谒愚庵盂、玉林琇、福严容、青龙斯诸老。康熙壬寅(1662),侍元洁净莹,兴建云岩。第二年返回湘乡,不久迁衡阳紫云峰。
衡阳县紫云峰佛国寺,建于宋代淳熙年间,几经毁废,曾沦为民居。清顺治十年(1653),德金和尚与定初和尚凑银两赎田还山,恢复香火。浮木和尚曾于此说法,频吉智祥禅师中兴佛国寺。康熙庚戍(1670),元洁净莹嘱频吉智祥开曹洞法门。智祥每年结制,开炉锻炼学者,本分提持。湘南衲子望风仰止。智祥禅师状貌奇伟,敦重如山,声音如钟,辩才无碍,世有“频古佛”的美称。
频吉智祥《正源略集》有录。他的弟子仅录两人,即会龙藉庵熏、广州浴日能。浴日能法嗣道权高,弘法于京都。据《衡州紫云峰佛国禅寺通志》载,频吉祥法嗣五十三人,分布于湖南湘乡、耒阳、祁阳、安仁地。佛国寺在雍正年间一修族谱,乾隆年续修时称为“通志”,因为法嗣分布广泛,故称为通志。
衡阳万寿寺沙门行泰也是元洁净莹禅师的后裔。行泰,字杏堂,初出家依止南岳优昙林,得法于衡阳万寿寺若剑司亦,传曹洞三十二世。康熙己未(1679)春,万寿老人命行泰居潭州谷山宝林禅寺。谷山宝林寺,为唐代创建,位于望城县。相传明代谷王朱穗(明太祖第十九子)封长沙王,后入山为僧,而得名谷山。清康熙时,谷山寺僧鉴上人编纂《谷山志》,长沙县教谕作序,序存县志。壬申(1692)冬,行泰开法长沙兴化。兴化寺,始建于唐,北宋石霜楚圆禅师曾住持该寺,并寂于此寺。《新续高僧传》称行泰“上续弁山雪,为五世,次绍云岩莹为四传”。杏堂行泰著有《语录颂偈》八卷[⑤]。
4、肺山智檀恢复麓山寺
湛然圆澄的弟子石雨明方(1593~1648),浙江嘉兴陈氏子,少时习读儒典。二十二岁,礼杭州西筑和尚为师,学修净土法门。后阅《楞严经》,得感应而改习禅定,即转至会稽(今浙江绍兴)云门山显圣寺,投圆澄禅师,多受棒喝,得印可,为曹洞宗第二十八世。后来又得圆澄禅师所授断佛一枝,故后人称之为“断佛禅师”。石雨明方主法于浙江省瑞安象田寺,继主会稽云门显圣寺、温州禹航寺、宝寿寺等处,有《石雨明方法檀》二十卷传世。白岩净符是石雨明方弟子中的突出者。
白岩净符,江西庐陵刘姓子,著有四十五卷、《祖灯大统》、《颂古摘珠》、《偶言》等。《法门锄宄》、收入《卍续藏》。《宗门拈古汇集》,康熙三年(1664)刊行,书中搜集佛陀以降至南岳下三十三世、青原下三十六世诸师之拈提、机缘,收一千七百则,堪称古则公案之集大成者。《法门锄宄》全一卷。论述禅宗史上云门、法眼宗及天皇道悟所属法系之问题。净符考证编年,推究情理,而据理指陈,论述天皇道悟不仅出自青原法嗣石头希迁之门,且天皇道悟与天王道悟二名实系一人,再衍生而有云门、法眼二宗。净符之说言之有据,极具说服力[⑥]。
白岩净符的弟子肺山智檀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中兴麓山古寺。
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清风峡的麓山古寺,是西晋四年(268)竺法崇所创,是湖南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有“湖湘第一道场”之誉。晋代以后,历来为高僧驻锡之所,著名的如天台宗智顗大师、摩诃衍、景岑、山晖、智海、憨山德清……。佛教多难,麓山古寺自不能免。明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掠杀湖南,麓山寺毁于兵火,片瓦无存,四周竹木砍伐殆尽。清顺治二十七年(1675)曹洞宗僧智檀进行全面修复。
智檀(1621~1674),又称香木禅师,号肺山,陕西省汉中冯氏子。年二十,往明珠院礼无量师披剃。后诸方参请,足迹遍于大江南北。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参白岩净符获悟。经江西到长沙,闻岳麓寺久废,虎狼所都,沿山一带,无人敢近。师提杖深入,初于步虚岭侧,剃草结茅。夜则经行林麓间,虎皆训伏。不逾月,禅侣闻风而至,山下始有人渐居。居草庐七年。康熙十年(1671)得提督张勇的支持,邀集各地军政要员,捐资复建前殿、大殿、法堂、方丈、藏经阁。曾受冤狱,牢笼半载。获释后,己酉(1669)春,遁居天岳云腾寺,诛茅结庐,刀耕火种,依然结诸众缘。游南岳,扫祖塔,受衡州缁素之请,住马祖传法院。近几寒暑,兴复固有之遗址。康熙甲寅(1674),年五十四,游武汉,示寂于武昌正觉寺。法嗣传灯禅师运灵骨归长沙,瘗塔于西灵麓峰坡[⑦]。
果如禅师,桂阳周氏子,与智檀师是同门师兄弟,也是白岩净符的弟子。果如禅师发愿恢复岳麓山旧有之四十八寺,先后复兴道林寺、景德寺。甲戌(1694)示寂于景德寺,塔于道林寺侧[⑧]。
智檀嗣法弟子弥嵩传灯禅师及其后裔对麓山寺复兴也卓有贡献。弥嵩传灯,别号顽臾,为中兴麓山寺第二代祖。太平天国运动中,麓山古寺又一次被破坏。住持笠云芳圃修复,在山门嵌上原有大事记、“古麓山寺” 横额和“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门联。笠云芳圃(1837~1908),字笠云,江宁陈氏子,披剃于长沙黎仙庵。读书妙解义理,工书法,喜赋诗。光绪初元,继席麓山寺。清末庙产兴学,强侵寺院,以夺僧产,在日僧水野梅晓影响下,在长沙开福寺创立僧学,是近代僧教育之始。又东渡日本,考察日本佛教。有《东游记》、《听香禅室诗集》等。
5、万峰禅师中兴宝宁寺
万峰(1622~1686),法名智韬,湖南衡阳人,明天启癸亥三年(1622)出生,披剃于古梅峰。研读历代祖师法语,读到神赞大师的苍蝇诗:“空名不肯去,寻窗何大痴。穷年钻故纸,那得出头时?”觉悟到每日钻在祖师的只言片语中,是不成大事业的,于是释卷参学西山邃谷净源大师。后来,遍游诸名山大院。25岁,参学于百丈石涧泐大师,得印可咐嘱,为曹洞正宗第三十世。曾退隐梅峰隐居四年。想到“只是自利而不利人,终非祖师心”,开法席于龙溪寺,弘法于衡阳东山。清康熙癸卯(1664),万峰禅师应原住持顽石师的再三邀请,到攸县宝宁寺住持。这时的宝宁寺破落不堪,经万峰大师猛力更旧构新,历10年,建成21座殿宇,修复了长髭、石室墓塔。宝宁寺规模宏大,建筑物占地14亩,万峰大师被誉为宝宁寺第四代法祖。万峰在宝宁寺任住持22年,机缘益盛,规范日严,主编《宝宁寺志》,《万峰语录》六千余言,编入志内。《宝宁寺志》由湖南著名思想家王船山作叙。万峰法嗣有眉山德远、镜堂德颖、南云德绍、小敌德乳、解斯德惺、琢城德琦等14人,遍布湘赣两省寺院。万峰举扬曹洞绵密回互的宗风,广弘佛法,使保宁寺一跃成为曹洞正宗后期活动中心。万峰门下分为眉山、镜堂两房,各轮流在保宁寺住持三年。万峰卒于康熙丙寅(1686),终年64岁。传32世嵩隐、33世西朗、34世宗能、36世定山逵。
此外尚有西山邃谷净源及其徒弘法于衡阳,衡岳又峰松涛照及其徒操雪筠弘法于长沙华寺。
6、淡云中兴南台寺
淡云(1843~1913)士礼,字慧日,别号淡云,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生,湖南衡阳人。淡云先后担任南岳祝圣寺、南台寺、福严寺、大善寺及清凉寺“五大丛林”方丈,重建或大修寺院,奠定了南岳“五大丛林”的现存规模,善信奉其为“佛门迦叶”。淡云中兴曹洞祖庭南台寺,对光耀洞宗门庭意义尤大。
南台寺为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海印禅师所创。唐天宝初年(742),石头希迁禅师从青原山来到南岳驻锡南寺,改名为南台寺。元朝以后,南台寺沦为废墟,被密林深草所湮没。清末,淡云与弟子妙见发愿中兴南台,在深山丛林中找到南台寺遗址,建起佛堂、关帝庙、禅堂、云水堂、寮房、山门、庙墙,建筑雄伟,巍峨壮观。1903年,日僧水野梅晓自称是希迁第四十二代法孙,来到南台寺参拜祖庭。淡云法师厚礼相待,请他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南台寺,梅晓深受感动。四年后,梅晓从日本运来募化的藏经共五百多卷,包括黄檗藏、高丽明北藏本、铁眼仿明本,岛田蕃根缩印高丽本、新刻合校本,辑续各宗禅师语录本各一部,十分珍贵。淡云和尚为迎接这批宝藏,设禅斋,立道场,举办了七天隆重的法会。
从法统而言,淡云师徒并不属曹洞宗,而是衡阳雁峰寺南峰堂下僧人,古称“乘云宗”。“乘云宗”在佛教史上名不见经传,仅林間(氵+隱)法师《乘云宗源流谱原叙》、默庵法师《重修乘云宗谱叙》有记载;《新续高僧传》卷二十六也仅有恒志无来一人属乘云宗。但“乘云宗”确实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自己的传法系统,明清以来高僧辈出,法空、恒志、默庵、空也、淡云等,乃至当代台湾松山寺开山道安法师(1907~1977)均出自此宗门下。“乘云宗”僧人与曹洞宗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此不赘(考证见另文)。空也法师所撰《南岳淡云禅师传》称,淡云重建南台寺后,“遂开法门”[⑨]。开的是哪一系法门?是乘云宗,抑或是曹洞宗?不得而知。前不久,衡阳圆觉庵大智法师发现,在南岳南台寺普同塔旁,有一组墓碑,是淡云师徒所立,署“曹洞正宗”。只是墓碑上所刻数十名僧人的法名却完全是按乘云宗的传法偈,而不按曹洞宗传法偈。不管淡云师徒属于哪个门派,他们兴灭继绝,中兴洞宗祖庭,中兴佛教名山南岳佛教,其愿也大,其功也伟。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