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金刚经》与净土法门

发布时间:2023-05-30 16:39:27作者:心经全文网

  来定

  当我们翻开金刚经,那空灵的文字,就象幽谷中的溪水,缓缓流淌,我们听到了佛陀的声音,穿过几千年的时空,在耳边轻轻叮咛: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于是,我们进入一个没有尘埃的世界,我们不再怀疑,我们不再执着,跟随着佛陀的脚步,返回自己的心灵。

  《金刚经》——以实相常住为体,以观照契理为宗,以文字断疑、破执为力用。

  按照天台判教,将世尊一代时教分为五时八教,金刚经在五时中,说在般若时,出自大般若经577卷。金刚经在佛一代时教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般若是佛法究竟的义理,是修行的眼目,也是整个佛法的纲要。佛在《法华经》中说:诸佛世尊出现于世,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佛之知见,就是般若的正知见,所以一切法都不能离开般若。般若的作用是在于融通二谛,荡除修行人的我法二执。而金刚经,则是般若部典籍中的具有代表性一部的经典。通过世尊托钵乞食为发起,及世尊与须菩提之间的问答,来层层荡除情执,令行人不着空有二边,而会归于中道第一义谛。

  《金刚经》的收***广大,无论利根、钝根,只要能发菩提心,都能够从中得到利益,为什么?因为经中说: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钝根人,可以依经起修,如所教住,层层遣执离相,一空再空,穷空到底,空到最后,真空现前,妙有理显。比如经中须菩提两次问佛:“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而佛两次回答都是一样“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为什么会有这样重复的经文呢?原来,这是金刚经为钝根人所设的一个修行次第。对比两次问答,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一,前面讲的是发菩提心,教以如何发心,及伏惑、断烦恼。

  后面是对已发大心者说,如何实际行持。

  因为发心中尚有我能发心,能度生,能伏惑、断惑,仍是有分别,仍是著我,所以仍需遣除。应该知道,凡是有所取著,便为系缚,不能得到解脱。

  第二,我法二执,有粗有细,粗的叫分别我法二执,细的叫俱生我法二执。

  此经前半部分是遣粗执,比如,不应住六尘布施,不应住六尘生心,都是遣除著于境缘的分别心,遣除的方法很简单——离相即是。这是遣所执。

  后半部分是遣细执,就是于起心动念时,便不应住着,若存有能念的心,便为取相著境的病根。怎么遣呢?离念即是。这是遣能执。

  第三,前半部是明一切皆非,以显般若正智的本体一尘不染,而一切相莫非实相,所以应无所住,而后正智自然现前,这就是而生其心。

  后半部是明一切皆是,以明般若事理圆融,所以一切莫非实相,故应菩提也不住着,而后自然证入实相无相无不相的境界。

  利根人,如中国禅宗史上最有名的六祖慧能大师,他是在家时听到有人诵金刚经,心便开悟。后来在黄梅,亲听五祖大师为他宣讲金刚经,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大彻大悟,契悟万法不离自性,他于是对五祖说出了自己的悟境“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大师的根***非常利,两次听经都没有听完整,但是却悟到了金刚经的全部义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经中有六次校量功德,提到了四句偈的功德——这四句偈是指经中任何完整的四句经文——也就是说,一个四句偈可以具足全经的体性,上根人一听,言下就可以顿悟本来。本经既然是由实相般若任运流出的文字般若,只要依经文生起观照,那么经中的字字句句都可以回归到我们的心性本体。

  因此说,只要能发成佛的心,无论根***利钝,都可以从中得到利益。

  现在末法时代,禅宗衰微,净土法门鼎盛,可能有些净土的行人对此经会产生一种困惑,那就是——这部金刚经,对念佛人的实际修持方面会不会有所帮助呢?我可以告诉大家,如果能把金刚经的道理,运用到念佛的实践中,那么对念佛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在经文一开始,就是释迦佛以十法界至尊的身份,示现平常之身,行平常之事,却安住在大般若中,心无动摇。实际上,这是佛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行的平常事,来将修行的方法无形之中付嘱于我们,以自己的身教来护念我们的净信和净念。修行就在平常日用间,并非离开了日常生活,另外有一个叫做“修行”的东西。净土法门是无上妙法,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所谓的方便,就是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可以执持佛号。并不是每天念完固定的功课就是修行了,真正的念佛要二六时中佛号不间断,但不一定非得流露于痕迹。

  念佛法门要具足信、愿、行三资粮,才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信,就是要相信释迦佛没有妄语,信阿弥陀佛没有虚愿,信六方佛出广长舌相,证明持名的功德,信清净大海众都是因为念佛往生,信我今念佛,一定会乘佛愿力往生西方。信心清净无染,不生疑惑,决定可往生极乐,证入实相。这就是“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愿,是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成佛度化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大作梦中佛事,兴建水月道场。虽知诸佛土,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终日度生,终日无度;终日无度,终日度生。

  行,单持一句佛号,即是金刚般若。我们念佛时,虽然能念的心明明历历,所念的佛慈悲庄严,一句佛号清清楚楚,但是却能三轮体空,念念念佛,念念无念;念念无念,念念念佛。这样念佛品位自然增高。

  一句弥陀佛号,具足般若之妙理;一念念佛之心,具足了本具之妙智。理智同在一心。也可以说,一句佛号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即是甚深金刚般若波罗蜜。按教理来分析,持名念佛法门就是最高深的圆教法门,甚深微妙。有幸听闻之人,自应庆幸珍惜,安心于念佛法门。当知转轮圣王头顶肉髻上的宝珠,唯付与有大功之人,此法则是如来心地宝藏,唯有大因缘者能深信承当。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法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我们念佛的时候,经常会妄想纷飞,不能控制,那么要怎样对治纷起的妄念呢?那就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是要对境时心不动摇,此心不住着于世间的五欲六尘。而生其心,就是要生起念佛的心。也就是放下万缘,单提佛号。

\

  修行净土法门,首先要发起出离之心,如《观经》中,韦提希夫人就是感受到娑婆世界的苦患,而发起了坚定的出离心。但是现今时代,国泰民安,生活安康,一般人是很难感受到这个世间的苦。那么要怎么样催发念佛人的出离心呢?办法也很简单,要依靠金刚般若的法门,来观照我们色身所依的世界和时间都是无常的。其实世界本来就不是实有的,时间只是一种幻觉,空间也仅是一种假相,所有的思想观念,也只是一种幻化游舞。我们所执着的这种假相,就像我们在地上蹲的久了,突然间站起来,这个时候眼前会出现很多的小星星。此时,虽然眼前金星闪烁,但是我们并不会执着这是实有的,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假的。其实,时间和空间,也是由我们虚妄的心所生,也是不真实的,但是我们凡夫之人却贪着其事。

  分析世界是由微尘组成,再继续将微尘分析下去,一直分析到和虚空相同,就可以知道微尘没有实性。聚合微尘而成世界,就能了知世界也没有真实性。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从经文中,我们可以明白了,原来世界和微尘都是假象啊!

\

  经中又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我们一般认为昨天实有:昨天我在佛学院上学,或者昨天我在上班。那么昨天又在哪里?昨天不在天空中,不在大地上,也没有被我们收藏在抽屉里。昨天——已经不存在了……已经过去了。昨天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记忆,我们都在执着这种记忆的影像,以为是真实的。

  那么明天我们又会在哪里呢?哦!有的人可能会说:明天我会回到佛学院上课,或者明天我会去单位上班。但是明天在哪里呢?明天不在我们的备忘录上,不在返程的车票中,明天还没有到来,换句话说,明天并不存在。他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假设——尽管我们很肯定地认为,明天一定会到来,它还是没有真正地存在过。

  那么现在又是什么呢?我说出“现在”这个词汇,大家以为就是现在了,可是等到大家听到这个词汇的时候,所谓的“现在”又已经溜走了,在刹那刹那时间的迁流之中,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现在。

  听到我这么分析之后,可能有的人会困惑了,既然过去不存在,未来也不存在,现在更是不可得。那么,时间到底是什么?是跳动不停的秒针?是昼夜不停的更换?是生老病死的一生?还是树叶从绿到黄的过度,最后在风中无奈地飞舞?

  其实,时间只是我们心念的流动,离开了我们的心念,时间就没有任何意义,也并不会单独地存在。我们创造了时间这个概念,反过来,我们又执着时间实有,于是我们身心不得自在,随顺着所谓的“时间”流浪生死。

  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错误判断。首先提一个问题:假如现在太阳突然不在了,我们地球上还会有阳光吗?一般人都会回答,太阳都没有了,地球当然会马上黑暗下来喽!这个答案好像不错,但是实际上,太阳消失之后,我们还会看见太阳挂在空中,阳光普照大地,一直到八分钟之后,太阳才会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地球也才开始变得黑暗。为什么呢?因为光速是每秒钟三十万公里,太阳光到地球需要大约八分钟的时间,所以太阳消失了八分钟之后我们才知道。或者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太阳只是它八分钟之前的影像,我们却执着地认为是现在、是真实。这种错误的判断是来源于对时间和空间的执着。

  我们知道了时间的虚幻,空间的不实,也知道了往生极乐世界后会寿命无量,所居国土纯是无漏的国土。那么我们念佛也就俱备了欣求心和厌离心,就能放下对世间的贪执,死心塌地,老实念佛了。

  以上是略举金刚经中的几段经文和净土法门进行会通,实际上,金刚经是成佛的法门,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所以通于一切法门。希望有幸听闻金刚经的善知识,能放下门户知见,以清净信心受持此经。

  般若,是自性无尽的智慧宝藏,而开启这个宝藏的钥匙,就在这部无上深妙的金刚经之中。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把钥匙,但是如何应用,就在于我们去持诵和实践本经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