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人世间,人生道路上最难处理的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构造一个人群、一个团队的基本元素。它根本的问题就是一个“我”字,放不下这个“我”。也许你的发心是好的,但是你的处理方式不当时,那么你这个“我”的见地就出现了,容易跟别人发生踫撞,一但有踫撞就会有磨擦矛盾存在。因此修行人他首先要克服的问题就是这个“我”字,我们如何在任何时候把这个“我”字修得圆满,是我们修行人的一个课题,也是我们一生中的最大智慧。其实,人就好像一块石头一样,不管拎在那个地方,你都是石头,也许你把人家绊倒,人家不小心撞到你这块石头后可能死掉了;也许你这块石头不起眼而被人家踏进泥巴里去;也许你这块石头借助风力或是外力被拎到海里处,翻起波浪,这一切一切的现象都是在这个虚有的石头假名上面而已,如何在点点滴滴体现你这块石头,你这个人的魅力,其实就是用佛陀所说的“中道”。俗话说:「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但是我们很多学佛人就是最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骨头里的东西都会咬出来,学佛的人就应该忘却过去,安住在当下的快乐,照顾家庭,其实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明白,但是总不能够圆融於当下。修行人与不修行人的一个通病就是迁就自己、纵容自己,不能够在当下把自己提起正念。想把修行修好,必须把心修好,逐步完善自己,杜绝那恶缘恶事再次发生。学佛是很阳光、很快乐的积极生活,把佛教的理念和修行的感悟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是智慧。修行没进步、跟不上去就是因为你没有专注,学佛不是单纯烧个香拜个佛,而是如何用佛学这个理念来形成修行的一种感悟,来帮助自己通过种种的障碍找到心灵的快乐。为什么我们大伙修行修不上去呢?为什么遇到问题解决不了呢?就是我们不能专注,你估计得太多了,解决方法是由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找出来的,反醒自己,改变自己,不管闲事,专心工作,培植福德,完善自己。
很多学佛的人都很消极…总是随缘,随缘。这个“随缘”是一个智慧,你该要拿起的就要拿起来,这是随缘。你不该拿起的,你就必须要放下,这也是随缘。就是随顺世间因缘,这是要有智慧去辨别的。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够真诚相处?就是因为贪、嗔、痴心。贪恋自己的一个“我”;嗔就是仇恨、怨恨;痴是执迷,这是人生百态,也我们的生活境界,如何把我们的生活修行好呢?就要有一定的心态,更多是修行的感悟,才能解决问题。遇到烦恼的时候,少说话,守着自心,面带微笑,不要摆着一副臭脸,让人家产生种种的遐想,其实你就是在把自己推进另一个火坑。正如古语云:「雷公都不打笑面人」,多说些好话让人高兴,真正的修行人是很有内涵的,处处散发出法喜自在。不管你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我们这一生都必须要跟社会打交道,记住这是回避不了、也躲不了,只要你走上学佛路上,这种障碍就必定出现,甚至还会比你没有学佛之前更明显,为什么?因为你心里有一面镜子了,肯定你会对这些问题很敏感,这是很自然的东西。如何让自己的心保持“如如不动”?当我们发心做事或帮忙别人,这个发心的大与小,对和错,这是你的福德因缘,心力有多大,成就有多大,面对一些是非,是不用解释的,遇到有缘的人根本不用解释,遇到无缘的人解释也没用。遇到境界的时候,很多人在躲,躲得了吗?躲得过初一,能躲得过十五吗?所以外界很多人都觉得学佛的人是怪人,有点神经。这是佛门非常悲哀的现象,他们不能够正确理解佛教文化,没有把自己的心修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永远记住:修行中没有人会完全理解你的。能不能让人家理解你就要看你的言行,不偏离佛教的“三法印”,依照如来的教法来做人做事,你就心中无愧,就是那么坦然。真正的修行人的生活原则是“八正道”,我们现代人为什么晚上睡不好,梦多?因为我们遇到事情就躲起来,回避或是心虚,因为话多生是非。老祖师说:「修行人最怕话多。」每个人学佛都各有自己的因缘,所以最重要是行持。祖师大德说:「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佛的东西不用说得太多,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理解也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释迦牟尼佛也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这个“禅”的功夫是少不了的,如果你没有这个“禅心”,你永远就只是凡尘里的一粒灰尘,在肮脏的地方你这个灰尘就越滚越大。
你找不到自己修行上的快乐,你就会好像一粒飘浮在空气中的浮尘一样,任由风把你吹来吹去,自己都无法把持自己想去那里。我们需要找回自己的“本心”,随时提起正念,不要抱怨,安住当下,正念正行并轨而行,好好的定位在自己的修行道路,不要徘徊,不要怕错误,才能找到修行的快乐,积极快乐生活。为什么在大众中好修行?因为境界多,对境而修。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丹阳宝林禅寺)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