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课题(十八) 十善业道
由五戒扩大,即十善业道,谓之天乘,能修十善到达上品的,来生可享受天福。只是五戒侧重在身的修为,而十善是兼明心的动念而已。因此可以说,开五戒第四的妄语为: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的四戒,合起来就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 )不绮语,(八)不贪,(九)不镇,(十)不痴,十善戒法,或称十善业道。现在将十善业道略述于下:
(一)
不杀生而慈心于仁 ─ ─ 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害。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平等慈悲教义,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而孔子也曾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也是出于仁爱,而怜愍被杀害的众生。由此看来,能慈心于仁,无杀害生灵,生命界则可尽其天然,争斗仇恨的事,便可消灭,天下岂不太平?
(二)
不偷盗而义利节用 ─ ─不偷窃强夺人家的财物,叫做不偷盗。因为一切事物,主权转移,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为。知利己而须利人,即利人为利己,叫做「义利」。人人行义利,节俭日用,与朋友金钱往来而能守信,则无偷盗之事发生。
(三)
不邪淫而贞良守礼 ─ ─ 即依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淫乱行为。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
(四)
不妄语而诚实无欺 ─ ─ 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父母,兄弟,亲属,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触,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实为得乐之道。
(五)
不两舌而无争是非 ─ ─ 不两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离间他人感情。两舌灾祸,可导致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苟能远离两舌,说正直话,岂有是非之争端?
(六)
不恶口而出言慈和 ─ ─ 不恶口即是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及不咒诅他人的恶毒言语。常人多患恶口骂人,所以经云:「犯恶口者,当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七)
不绮语而言说有礼 ─ ─ 所谓绮语,即花言巧语,说不正经的话,导人生诸邪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开口,以为取乐,都叫做绮语。说绮语者,死随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故说话要合于礼仪,不乖违真实,便叫做不绮语。如能远离绮语,则心正言顺,庄严威仪,必为人敬仰。
(八)
不悭贪而慈心舍施 ─ ─ 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悭贪的人追求名、色、财、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会做出种种罪业。故要远离悭贪,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谋生得来的钱财,除家庭费用外,对于贫病孤苦者,能给与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即是慈心舍施。
(九)
不镇恚而慈忍积福 ─ ─ 镇恚即遇事不顺,埋恨于心,发怒于形,甚至脾气爆发,导致杀害灾祸,故要以慈悲容忍对治镇恚,勤修慈悲忍辱美德,远离镇恚过患,即可成就自利利他大事业。
(十)
不愚痴而多闻增智 ─ ─ 愚痴是无明、迷昧、没有智慧,对事理无所明了,不能辨别是非,不信因果法则,固执邪见,无正见正做个事理明白的善人,是名不愚痴。
以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为身三善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是为口四善业。不悭贪,不镇恚,不愚痴,是为意三善业。
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就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话是说依止佛陀的真理,修习智慧,培养健全的人格,才是学佛的真义。十善业道,一方面制止外在的恶行,一方面净化内心的善行,以达到建立人间净土,才是现实人生佛教之目的,也才是适合时代需要的佛教。
习题:
(一) 写出十善业的名称。
(二) 天乘正法是什么?有何好处?
(三) 做一个诚实的人,有何好处?
(四) 两舌有何灾祸?
(五) 远离绮语有什么利益?
(六) 何谓「悭」?何谓「贪」?
(七) 有何方法对治镇恚?
(八) 愚痴的人多听佛理,有何好处?
(九) 太虚大师对健全的人格怎样说?
(十) 什么才是学佛的真义?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