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咱们都能当菩萨,一个也不落

发布时间:2024-08-08 01:00:44作者:心经全文网
咱们都能当菩萨,一个也不落

文:静怡苑心灵乐园

学受菩萨戒的重要性

现在这个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是自私的,包括我们自己,所以,发菩提心尤为勇敢而美好。

佛经中说:“没有戒律就没有禅定,没有禅定就不会有无我的智慧,没有无我的智慧就不能断除烦恼。”戒、定、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想要最后能够彻底断除烦恼,受持戒律是重要前提。

受持菩萨戒非常重要。师父在《慧灯之光·菩萨戒浅释》中讲到,有很多人喜欢供护法、修本尊,但实际上,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修了本尊也没有用;但如果没有供护法,却有出离心和菩提心,也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为有很多护法神发愿,会帮助真正有出离心、菩提心的修行人,所以相比较而言,如果能在今生生起菩提心,会是我们在人世间最大的收获。

现在有一种情况很普遍——受了菩萨戒,但却对菩萨戒的学处一无所知。如果今天受了戒,明天就违犯戒条,这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如果你准备受菩萨戒,或者已经受持了菩萨戒,那么接下来的内容,一定不要错过。

传戒者的条件

若要受戒,自然就要有人传戒,所以这里讲了传戒者的三个要求:

1 传授菩萨戒者,自己要有菩萨戒。

2 通达大乘佛法。

3 能够听懂传授菩萨戒仪轨当中所有词句内容,并能如实表达仪轨的词义。

师父讲到,依止善知识时,要善加观察,同样,受菩萨戒的时候也需要认真观察传戒者,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善知识,可以选择自受菩萨戒,此时,受戒者的要求就是对我们自己的要求。

对此,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的传承有所不同

。无著菩萨要求菩萨戒需要在别解脱戒的基础上才能受,而龙树菩萨的传承没有这样的要求,我们现在走的大概是龙树菩萨的这一个传承,所以就没有要求必须要受居士五戒,然后再受菩萨戒。但实际上菩萨戒里面已经包含了居士戒的内容,这中间也没有太大的矛盾。因为已经发愿当菩萨的人,怎么可能去杀盗淫妄酒嘛。

受戒的方法

受戒的方法也要分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的传承差别。

在龙树菩萨的传承下,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一般来说在家里每天都可以受持菩萨戒,总的来说,有三种方法可以受持菩萨戒:

1 在善知识座前受持。

2 在加持力不同寻常的佛像前受持。

如果实在找不到一个合格的善知识,就可以在殊胜的对境面前,比如佛的舍利塔、菩提迦耶、八大胜地,或者像大昭寺的觉沃佛那样殊胜的佛像面前,非常坚定、诚恳地受持菩萨戒。这也是选择之一。

3 如果以上条件都不具足,善根比较成熟的人可以观想受持。

在特殊时期找不到佛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但是无著菩萨传承下的菩萨戒要求就比较严格——如果实在找不到善知识,或者在寻找善知识的路途当中有生命危险,或者在路途当中会违反其他根本戒,才可以在家里受持。

受持菩萨戒的基础

受持菩萨戒的基础是菩提心。

一个没有菩提心的人,按理说是没有资格受菩萨戒的。再说了,菩萨戒本来就是要求受戒者必须要有发菩提心的意愿,所以才去受菩萨戒。

仅仅为了一个戒体有多少功德而受菩萨戒,其实是得不到戒体的。

生起愿菩提心的因素

1 要依止大乘善知识。如果没有大乘善知识给我们讲解关于菩萨戒、菩提心的相关内容,我们永远不可能生起菩提心,因此善知识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

2 菩萨种姓。原本每个众生都有菩萨种姓,但是显现当中也有埋得深浅的差别,在众生的内心当中有智慧种姓和慈悲种姓。

智慧种姓比较成熟的人,听到空性法门时,内心感觉特别强烈,汗毛竖立、泪流满面,这样的众生一般修习不了多久就能证悟。

另外一种就是慈悲的种姓比较成熟的,听到菩萨为了众生甘愿粉身碎骨的行为等等,就会特别感动、向往,希望自己也能如此。这种人就是慈悲的种子埋得比较浅,并且很容易生起菩提心。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自己这两种种姓是否成熟。

3 资粮。以大乘的发心而做的善法,不管是闻思修还是其他方面所做的善事,资粮是很重要的,现在乐园有很多修加行的宝宝开始修曼扎,修曼扎的确是为了积累福慧二资粮,而不是像平时玩玩具那样,所以在修行之前,还是要以三殊胜摄持,尽量让自己生起世俗和胜义的菩提心。所有以大乘发心去做的事,积累善根的速度也特别快,也能积累更多资粮利于菩提心的生起。

平时在做其他事方面,如果不带太多个人因素,真心实意地为他人着想,也可以利于慈悲种姓的苏醒。

之前就有一位义工宝宝跟平台君分享:

— 来自Red姐 —

乐园现在每周五都在实修菩提心,当初也有感动,但过了也就完了,虽然也有用处,但是因为这么多年修菩提心修多了,就变成了死皮,内心的触动不再那么强烈。

不过前一阵因为乐园建了“向日葵”微信群,也推出了“向日葵冥想夜”,由于之前对抑郁症没有任何专业的了解,所以就要去学和抑郁症相关的课程。虽然当时自私地认为这和自己的修行没有一点关系,会浪费很多时间。但转念一想,既然已经把大家聚拢在一起,如果一点都不懂抑郁症,又怎么能帮助到别人呢?所以只能强迫自己去听了一百多个小时的课。

结果无心插柳,可能是由于在此过程中真的没有为自己考虑,也舍弃了一些属于自己的修行时间,在课程当中听到抑郁症朋友的心路历程时,经常会流泪,但我却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感到高兴。

我一直都是一个慈悲种子埋得很深的人,但是通过这次抑郁症课程的学习,内心的土壤开始松动,自己终于有所转变,生起了一点慈悲心。

后来我也在反思,不带有太多自私的成分去做事情,说不定对我们个人的修行和心灵的成长,会更有用处。

以前去参加百日放生,一天不落。但也因此耽搁了很多其他的发心工作,就被师父教训:你为了训练自己发菩提心,结果却放弃了真正行持菩提心的事,真是太自私了。

平台君的分割线

修行真的不能只看表面。有时候我们虽然是在行持善法,但却把自己的小我放在第一位,考虑的是自己的修行、自己的积累资粮……尽管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这个已经是阿罗汉的发心了。

师父们则不同,他们的时间非常宝贵,每天需要做的事情也有很多,但也常常接待很多人,不厌其烦地回答所有问题。再反观我们自己,谁多重复问了我们几个问题,需要我们多陪伴一些时间,我们就会觉得耽搁了自己。

发心的平衡之道

作为初学者,完全舍弃自己的修行去帮助别人还是很难的,那有没有什么平衡之道呢?

如果你被人需要,可以每天或者每周拿出一些固定的时间用来帮助别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权衡时间安排的比例。在帮助别人时,也不要舍弃菩提心,这时候也能转化为修行的助力。

你知道菩提心到底有多重要吗?以杀生为例,如果一个人是害怕自己的因果而不杀生,而另一个人是因为害怕众生遭受苦难而杀生,后者积累的福德资粮更为快速。这不是让我们投机取巧,但我们要想办法让自己尽量地打开内心的疆域。

如果我们现在很难生起菩提心,可以让自己走出舒适区,去菜市场看看那些众生,去到灾区的受难现场,去了解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当我们了解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生命都在承受着莫大的身心痛苦时,我们的悲心也很容易生起。

其实还是有很多人对抑郁症存在一些误解,不愁吃、不愁穿,他们有什么可抑郁的呢?

每个人对同样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态度。师父曾经讲过一个《乐观和悲观的故事》。乐观和悲观是两兄弟,乐观每天都非常开心,悲观的头上却好像有散不开的乌云。他们的父亲对此很是忧心,有一次,他就把悲观带进了一个装满新玩具的屋子里,把乐观放在了粪坑里。

可是当父亲再回去观察儿子的反应时,悲观正坐在玩具堆里哭泣,父亲连忙上去询问,原来是悲观担心失去这些玩具。而另一边的乐观,正在玩屎玩得不亦乐乎。

面对情绪抑郁的人,我们喜欢去跟别人讲道理,但由于这是业力的牵引,并非一两句劝导有用的。

抑郁症患者只想到了自己感受的痛苦,而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和美满,他根本看不见。所以不如站在他们的角度,对他们表示理解,这是一个共情时代,如果无法和别人站在一条战线,又怎么能让人对你敞开心扉呢?

如果无法体会到众生的痛苦,便很难生起真正的悲心,有时候只有自己病了,才能体会到病人的痛苦;只有自己老了,才能体会到变老的痛苦……但也就是这一刻,我们的慈悲心和菩提心也更容易产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