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孔子后裔中的少数民族有宗教信仰也传家风

发布时间:2024-10-24 01:01:08作者:心经全文网
孔子后裔中的少数民族有宗教信仰也传家风

你知道孔子后裔中除了汉族,还有回族、藏族、壮族等14个少数民族吗?在历史长河的推动中,有些孔家后人因为某些原因摇身一变成为少数民族,拥有了不同的民族身份甚至宗教信仰,但在漫长的岁月里,却始终如一地以身为孔家后人而骄傲。

汉回通婚产生了回族后裔

1998年,《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续修工作的正式启动。此次续修历时11年,耗资千万元,收录孔氏族人200万余人。与过去的续修相比,女性族人、少数民族和外籍孔子后裔首次被录入世家谱。

曾参与此次续修编辑工作的孔宪宁,也是孔子后裔。“续修工作协会的工作人员奔赴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尽可能全面地寻找孔子后人。”孔宪宁说,虽然此前也曾听说过孔子后人中有少数民族,但直到他们对全国各地的登记表进行整理后才惊讶地发现,孔子后裔居然涉及14个少数民族。

2008年,甘肃省永靖县公安局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当地的回族人口中,不少是孔子后裔。当地政协副主席孔令奎说:“按照孔氏家谱推算,我是孔子的第七十六代孙。”而身为回族的他信仰的是伊斯兰教。

一时间,“孔子后裔是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说法得到了明确的考証。

武威市孔子后裔联谊会秘书长孔祥荣解释说:“甘肃地区回族孔子后裔的形成,主要源于孔子第五十八世孙孔公佑第四子孔彦嵘的家庭原因。”

原来,约在1480年,孔子的第五十九代孙孔彦嵘娶了一名回族女子,名叫马甲尕,夫妻两人生育了三个儿子。马甲尕要求一个儿子加入回族,并且信仰伊斯兰教。“她缝制了一顶穆斯林戴的白布帽子,三儿子年幼好奇,很愿意戴,于是顺从母亲的意愿成了穆斯林。”

除了回族之外,藏族、壮族、苗族、满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的孔子后裔,也都因第五次家谱续修,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他们当中,有的是因为通婚而改变民族,有的是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习性渐渐转变,顺势改变了民族。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因为民族政策而导致民族的改变。孔宪宁说,续修过程中,一些壮族的孔子后裔赶来,希望能够进入族谱。“询问后得知,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的国家民族政策,广西当地的原住民全部变为壮族,所以孔子后裔中又多了一个壮族。”

躲避民族冲突巧遇藏族活佛

但是,并不是每支少数民族后裔的改变,都这般顺理成章。位于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的一支藏族孔子后裔,就是在民族冲突中,为了生存而成为藏族的。

今年82岁高龄的孔宪裕不仅是孔子第七十二代孙,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藏族人。教师出身的他告诉记者,数百年来,他的家族从未中断过对家谱的续编,“我们的祖上最早是从唐朝移居到甘肃来做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族不断壮大,在甘肃生活的孔家人慢慢向周围地区扩散,其中一部分到青海门源县定居下来。孔宪裕打开自己整理过的一份资料,其中显示,此时已经到了清朝干隆年间。

门源县,自古是汉、回、藏、土等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尤其是汉族与回族之间千百年来都有冲突。“由于历史过于悠久,缺乏考究,也没人能说清楚两个民族之间的纠纷究竟因何而生。”孔宪裕说,在冲突中,他的太爷爷一家受到牵连,为了避祸,带着一家老小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迁徙。

也许是上天注定要让孔家的这一支后人和藏族联系在一起。“太爷爷有一次在前往天祝卖茶叶的路上,见到前面有位牵着调马的僧人

。”所谓“调马”,就是刚刚调养出来的马匹。孔宪裕的太爷爷上前追问僧人为何不骑马赶路,得知是调马后,便提议让僧人骑自己的马。孔宪裕说:“在赶路的途中,调马因为受惊,还将太爷爷从马背上摔下来。”

一行人抵达天祝的红沟寺后,才得知这位僧人居然是红沟寺的活佛。在交谈中,活佛得知了孔家一行人的难处,便提出可以收留他们,但按照藏族传统,必须入藏族才能获得土地和草原。“也是巧了,我的太奶奶就是藏族人,于是一家人为了生存,就加入了藏族。”

“乐善好施”牌匾收了十几块

因为有了土地和草原,孔家在天祝很快就发展成了大户。“我的爷爷孔广衍后来又移居到了朵什乡,并被那里的活佛赐名锁南。”孔宪裕说。

民国十六年,甘肃遭遇大旱,成千上万的灾民到处逃难。彼时的孔广衍在朵什乡已经是名门望族,存粮很多。“虽然入了藏族,但孔家千百年来的教诲,我爷爷一直没有忘记。”孔宪裕说。

孔广衍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这在当地引起轰动,武威、古浪、景泰的灾民都蜂拥来到朵什乡。灾民越来越多,只管吃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孔广衍又命家人将打粮食后堆积起的草垛掏空,供灾民住在里面。“我的三伯父是做药材生意的,这期间还专门从库房中取出许多药材,给患病的灾民治病。”种种善举,让孔广衍一家被当地人称作“孔善人”。

来年春天,躲过旱灾的灾民纷纷离开朵什乡返回自己的家。临行前,孔广衍又给每家每户发了青稞种子,供他们回家后从头再来。

大灾之后,当时的古浪县县长给孔广衍送来一块写着“乐善好施”的牌匾,许多灾民也自发送来感谢的牌匾。孔宪裕回忆说,小时候家里的牌匾有十几块,有的写着“慈善贫民”,有的写着“善德流芳”。“爷爷一直教育我们,灾民、难民也是人,也有尊严,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就算给人家个馒头,也要双手递过去以示尊重。”

说起自己家族数百年来在藏区的繁衍生息,孔宪裕十分自豪:“我们家祖祖辈辈没人敢胡作非为,因为每一代人从小都被教育,即使你没有大出息,也绝不能做有违道德的事情。”

“孔子思想和伊斯兰教不冲突”

在青海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担任管委之一的孔令贞,是孔子的第七十六代孙。对于孔子的回族后裔在汉文化方面的学习,孔令贞说家族一直抓得比较紧。“我们特别注意修身养性,在道德和做人上不敢降低标准,最起码不能给孔子丢脸。”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原则,这些被当地人称为“孔回回”的孔氏穆斯林,不仅念经人很多,读书人也不少。他们认为:“从根本上说,孔子的思想和伊斯兰思想在大道上是一致的,一点也不冲突。”

孔令贞回忆,他的父亲孔祥成读过私塾,虽然不是西宁当地人,但人们买房写契约都找他,“他写的契约条款分明、用字正确、不偏不倚,当地人都信任他。”

在采访中,孔祥荣说,“孔回回”虽然在宗教生活中信仰伊斯兰教,但在家庭内部,仍按照孔家的传统习惯,按行辈取名字,并且继承了先祖孔子所倡导的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与邻为善等美好家风。

孔宪宁告诉记者,孔子后裔中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甘肃、陕西、新疆、云南、四川和两广等地。在续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这些少数民族后裔对孔子的推崇一点不比汉民少。

“在云南省建水县一个非常偏僻的小镇上,住着300户被邻村人称为‘彝族孔姓’的孔子后裔。”曾对当地进行过调查的一位续修工作者说,他们虽然住土房、穿戴彝族服饰,但家家户户都供奉着孔姓先人的牌位,每年开学伊始,这里的学校都要诵读孔子的经典着作。

当地有着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的建水孔庙,至今保存十分完整。此外,从该镇在全县名列前茅的教育水平可以看出,孔子的少数民族后裔千百年来都把孔家教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下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