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宁波煜柏拍卖:中国佛像

发布时间:2024-11-04 01:03:41作者:心经全文网
宁波煜柏拍卖:中国佛像

佛之形像。广义含菩萨、罗汉、明王、等像。其像虽有雕塑像、画像(绘像)二种,然仅雕塑像称佛像,画像则称图像。印度古代认为雕画佛像乃是冒渎神圣之事,故山琦(梵Sa^nchi^ )等之古雕刻,仅止于以佛法、菩提树、佛足迹等标记象征佛。其后,随大乘佛教之兴起,佛像之雕刻始盛行,故诸大乘经典中有甚多关于造像因缘及其功德之记载。

佛像是造像数量最多的一类。包括、强巴佛、观音菩萨、阿弥陀佛等等。广义概念的佛像也包括菩萨等佛教所有造像。菩萨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他们的造像显得亲切、庄严,表现了慈祥、优美、宁静的审美情调。

明 铜鎏金药师佛像

此尊螺发规整,肉髻高隆,宝珠顶严。宽额丰颐,弯眉长目,眼睑微垂,高鼻薄唇,妙相庄严。身着袒右式袈裟,衣缘錾刻缠枝莲纹。左手于脐前结禅定印,右手作施胜印执诃子,金刚双跏趺端坐。台座上下饰有两道连珠,束腰内收呈锐角。仰覆莲瓣劲挺饱满,内层莲瓣饰卷草纹样,主瓣间露出下层莲瓣尖角,微微上翘。台座上镌刻“大明宣德年施”楷书阴识。颇具明宣德朝宫廷造像的艺术风格。

明宣德 铜鎏金无量寿佛像

绀蓝色的緑髻高束,顶严呈宝珠形。宽额丰颐,白毫凸显,双眉与鼻胫相连,眼睑略低垂,高鼻薄唇,面容和熙。身着天衣绸裙,肩搭帔帛,双手置于腹前结禅定印,全跏趺坐姿。此像的造型风格主要源于西藏,但并不似西藏造像那样过多强调印度味道的高鼻深目的五官起伏,基本上呈汉族的形貌,又有尼泊尔造像的秀美韵味。像身比例舒适,手、脚等细部极具写实性,既符合西藏佛像的相好标准,又融汇了汉地的审美观念和传统表现形式。裙裳、帔帛的质感较强,尤其在纹褶的处理上,转折起伏流走自然,颇为洒脱生动。可说是体现了皇家气派的雍容华贵的佛像样式。

15世纪 铜鎏金佛像绿度母座像

此尊藏传佛教绿度母座像(拉达克风格)头戴五叶式花冠,高宝髻顶安半杵,S形白毫;面相方圆,高鼻丰唇,纤眉细目,眼睑微开,作下视状;大耳挂铛,垂承至肩;短颈宽肩,有肉节纹,丰胸收腰,臂长手秀,刚柔相兼;上身天衣帔帛,下身飘柔长裙;臂钏、脚镯、璎珞与花冠、耳铛相配华丽而精细;表情端庄,形象秀丽。双腿盘坐于仰式束底的上半莲座上,一手于膝一手当胸,两手均敷出莲花上缘至双肩;此为绿度母的标准形象。绿度母是藏传佛教众多佛母像中的一尊,也是流传最广、供奉最多的一尊。相传,她是由观音菩萨泪珠化现的二十一尊度母之一。

在西藏,绿度母还被藏人奉为唐代入藏的松赞干布妻子、大唐公主文成公主的化身,受到广泛的尊奉。佛度母多为寂静形善相,而且都是女性形象。在《造像量度经》中规定的形象为:“其像作十六岁童女相……面形如芝麻……衣服庄严同菩萨像”,所以,佛母像也是我们在佛教造像中见到最标准的女性形象,宽胸圆乳、细腰软腹、曼妙多姿。此像为明代年间典型的拉达克风格造像样式。此像底部原封脏,底板有十字交杵,鎏金部分脱落但保存已经相当完美。

15世纪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

在藏传佛像艺术体系中,明代宫廷造像无疑是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它以造型完美、工艺精细、风格成熟、气质华贵的优胜特质受到市场的特别青睐和追捧。大量研究已经表明,明代宫廷造像是由明代宫廷造像机构和皇家御用工匠精心雕造的佛教造像,风格鲜明突出,它在藏传佛像艺术基础上大量融入中原文化和艺术元素,表现出汉藏艺术交融共存的鲜明特点,学术界因此将它归类为汉藏风格。它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用途:一种是刻有纪年铭文的形式,用于赏赐西藏上层人士,为朝廷推行的宗教笼络政策服务;另一种是无纪年铭文的形式,主要为宫廷佛堂或皇家寺庙供奉。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尊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就是一尊不带纪年铭文的明代宫廷风格造像。此像头饰螺发,头顶肉髻高隆,髻顶安宝珠,大耳垂肩。面形圆润,眉眼细长,双目低垂,相容庄严,神态安详。身着袒右肩袈裟和僧裙,衣纹流畅,质感较强,特别是腿部衣纹呈对称状密集分布,生动表现出僧裙向内收起的自然状态,优美自然,衣缘上又刻有精美的缠枝莲纹饰。结跏趺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左手横置脐下结定印,右手下垂结触地印,表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降魔成道的姿势。莲花座为双层束腰式,造型规范,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联珠纹;莲瓣饱满有力,周匝环绕,其头部饰有立体感较强的卷草纹。莲座下装藏保存完好,底部有铜板严实密封,封底板中央刻有精美的羯磨杵图案,使其继续保有宗教灵性和加持法力。用合金铜铸造,铜质细密,色泽明亮,表面镀金,绚烂悦目。整体造型端庄,结构匀称,工艺精细,形象庄严,堪称一件完美的明代佛教造像精品。看到这尊造像,我们立刻会想到明代宫廷造像,因为它与明代宫廷造像的风格完全一致

。明代宫廷造像主要指明代永乐和宣德两朝宫廷制作的佛像,由宫廷专设的造像机构——御用监“佛作”具体承办,明人刘若愚《酌中志》中有御用监造办佛像的明确记载。宫廷造像主要用于赏赐西藏上层僧侣,为朝廷推行的“众封多建”的宗教笼络政策服务。其突出特征表现为:造像面部宽平,具明显汉人形象特征;躯体结构匀称,宽肩细腰,造型端庄大方;四肢粗壮,肌肉饱满,细部刻画精细入微;衣纹采取中原表现手法,流畅优美;装饰上亦吸收中原传统样式,特别是菩萨装造像胸前及腰部的U字形联珠式璎珞,体现了中原地区传统审美情趣;莲座上刻有纪年铭款——“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从左至右刻写,顺应了藏文读写习惯;莲座部位有装藏,封底盖中央刻画十字金刚杵,固定封底方法为剁口法;用合金铜(俗称黄铜)铸造,铜质细密莹润,镀金纯厚亮丽。整体造型完美,形象庄严,材质优良,雕工细腻,雍容华贵,流光溢彩,具有宗教、历史、艺术和科学多方面重要价值。明代宫廷造像现存实物甚多,我们将此像与明代宫廷造像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它们无论整体还是局部与明代宫廷造像几乎完全一样。如端庄规范的造型样式、宽平方正的国字型面部、胸前及腿部流畅优美的写实性衣纹、宽大规整的束腰式莲座、莲座上饱满齐整的莲花瓣,以及合金铜材质等,都体现了明代宫廷造像的鲜明特点,与现知的明代宫廷造像无二无别。这些艺术特征既保留了西藏佛像艺术传统点,又吸收和融入了中原艺术元素。其中,中原艺术元素的融入尤为鲜明突出,如造像的面部完全符合中原人士的审美;造像的衣纹是中原地区传统的表现手法;造像的材质更是中原地区的发明创造,等等。唯有不同的是,这尊造像没有标志性的刻款——“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体量也比一般明代宫廷造像略大一些。对于喜好明代宫廷造像者而言,首次见到这样的造像可能会感到惊奇。但事实上无需惊奇,因为它并非孤例,现已有较多的发现和存在。据初步调查,我们发现类似此尊造像风格和工艺的实物目前国内外还有不少,如首都博物馆收藏的莲花手菩萨像(高135厘米)、文殊菩萨像(高约70厘米),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两尊绿度母像(高约50厘米),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宝冠释迦牟尼佛像(高约30厘米)、香港乾坤堂收藏的宝冠释迦牟尼佛像(高32厘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收藏的无量寿佛像(高32厘米)、北京雍和宫密宗殿供奉的大威德金刚像(高约200厘米)等;同时近年来国内外艺术品市场上,这类佛像也屡屡现身,如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供养菩萨像(13、3厘米)、2007年辽宁国际秋拍的无量寿佛像(高42、5厘米)、2014年12月法国Christophe Joron Derem拍卖的无量寿佛像(高56厘米)、2015年10月香港保利拍卖的观音菩萨像(高37、8厘米)、2015年6月法国巴黎苏富比拍卖的大日如来像(高51、3厘米)等。这些只是我们的初步调查,相信还有更多的遗存未被发现和公布出来。

弥勒佛通常是供奉在象征着佛教“三解脱门”后的佛殿中,也称弥勒尊佛,即未来佛,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以三会说法化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中国汉传佛教寺院的弥勒佛大多是袒胸露腹、喜笑颜开的形象,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本尊铜弥勒佛系明代存世同类佛造像中体积较大者,所用铜质精良,呈经典的“黑漆古”皮色。弥勒佛身躯浑圆宽阔,圆头大耳,双耳垂肩,开脸十分喜庆,袒胸露腹。右手持佛珠搭于右膝上,左手持有一只布袋,左膝旁可见从布袋口中散落的各式珍宝,有珊瑚、铜钱、宝珠、银锭等等,象征着源源不断的财富。弥勒佛衣饰边缘及袖口处錾刻有精美的缠枝莲纹,内部中空髹朱砂漆,具有典型的明代京造风格。本尊佛造像在表现基本形体特征的同时,对神态的把握十分准确,造型、神韵、细节的成功刻画体现出明代佛造像艺术的超高水准。北京香山碧云寺天王殿内供有一尊明代铜弥勒佛,造型等风格特征与本尊极为相似,当为同时代铜塑的代表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