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漳河发源于山西长子县发鸠山东麓,其源头的“四星地”古代称“东海”。远古传说“精卫填海”的故事发生于此。
尧舜禹时,长治属“帝都畿内”。相传尧的长子丹朱受封于长子,长子县因此得名。
1法兴寺
山深掩古寺,在长治市长子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翠云山上,有寺名“法兴”。法兴寺始建于北魏神鼎元年(公元401年),初名慈林寺,宋英宗年间更名法兴寺。法兴寺是长治市内级别最高、建筑最大、研究与观赏价值最高的古寺庙建筑群,寺内所存唐石舍利塔、燃灯塔、宋塑十二圆觉像,称为“法兴三绝”,闻名遐迩。1988年7月,法兴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兴寺第一绝舍利塔
目前这种建于寺院中轴线上,位于山门之内、大殿之前的唐代两层平面呈方形的石舍利塔,国内尚属孤例,该塔通体砂石构建,占地100多平方米,平面呈“回”字正方形,双层塔墙呈套筒式结构,外墙边长8.8米,内墙上石顶迭涩内收构成四方藻井。外观迭涩式塔檐,四坡四角攒尖顶,仰莲相轮火焰式塔刹,整体造型浑厚简约,大朴不雕。
凝神细品:似塔非塔,似殿非殿,似楼非楼。是塔?方正敦实,有殿的方正感;是殿?上下两层,重檐楼阁式,有楼的层次感;是楼?底大顶小,显失均衡,逐层收分,兼有塔的错落感;是塔?是殿?还是楼?不见一砖、一瓦、一木,通体砂石,厚重沉稳,更兼几分古堡的坚实感,大巧若拙,造形别致,真可谓集塔、殿、楼、堡诸美于一身。素有法兴寺第一绝之誉。
法兴寺第二绝燃灯塔
穿过舍利塔,出北门,下石阶,眼前是一座形制秀古,造形精美的小型青石塔,这便是有法兴寺第二绝之誉的燃灯塔。
燃灯塔,亦名长明灯台,灯幢,是佛教的六种供具之一,此塔通体青石雕造,从下至上分别由:花瓣形基座、海棠式须弥座、莲瓣饰覆盆、八宝花饰相轮、仰莲花台、四门四窗空心灯室,八坡八角攒尖顶,山花焦叶宝珠式塔刹等几部分组成,总高2.55米。海棠须弥座束腰之处的隔柱上有题记曰:“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岁次癸丑十一月□□朔十九日庚寅清信士董希璇……合家于此寺内敬造长明灯台一所……”
燃灯塔底座上的浮雕瑞兽法兴寺第三绝宋塑十二圆觉像
欣赏完燃灯塔,举目上望,一座古朴庄重,严整大气的木构殿宇端坐于正北,这便是法兴寺的主体建筑——圆觉殿。圆觉殿全称十二圆觉菩萨殿,是寺内最主要的建筑。现存大殿为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重建。大殿为六架椽悬山顶,台基高0.9米,五脊六兽,石门框,木板门。青石小八角柱上刻缠枝花纹,前檐石墙上雕有动物莲花图案,刻工细致、生动。殿门上槛刻有铭文。
殿内的佛坛上现存彩塑十九尊,殿中石砌一“凹”字佛台,中放释迦佛像高约3米,端坐方形莲台上。左右为文殊、普贤菩萨列座。台前分站两掀护法。南海观音则与释迦佛像背向而坐。两边靠墙竖着12尊圆觉像,面庞圆韵,高髻秀眉,神态庄重俊逸,服饰色彩柔和,衣纹起伏流畅富有韵律感。造型俊美,工艺极精,为宋代彩塑佳品,被誉为全国“宋塑之冠”
。2崇庆寺
崇庆寺,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东南20公里处的紫云山山腰,寺庙东、西、北三面环山,寺前青松翠柏簇拥,寺后山峰环耸如屏,山巅立有明代中州范志完所书“紫云山“石碑。
寺院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明清两代曾多次修葺。寺坐北向南,是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布局。千佛殿居其北,卧佛殿居其东,三大士及十八罗汉殿居其西,天王殿居其南,东南立门,门之东建关帝殿,西北建十帝阎君殿,西南立给孤长者殿,东小院为禅房。山门与天王殿为一殿两用,是该寺院的正门。整个寺院,彩塑华贵而庄重,建筑古雅而幽静。
千佛殿
三大士殿
3长子县义合三教堂
位于长子县城南13公里义合村中,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殿金代,前殿明代
4长子下霍护国灵贶王庙
下霍护国灵贶王庙位于长子县丹朱镇下霍村下辖的八里洼自然村。中漳伏羲庙南漳镇中漳村西南8.4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霍护国灵贶王庙坐北朝南,东西长12米,南北宽24米,占地面积约288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存碑载:清康熙四十一年(1720)重修,现存正殿为金代遗构,其余建筑为清代建筑。
下霍护国灵贶王庙中轴线上存献殿与正殿,正殿砂石台基,高0.56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琉璃脊饰,献殿存碑2通。
5长子县天王寺
天王寺:天王寺坐落于长子县城南大街东侧,始建于唐永徽年间(公元650年——655年),迄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宋、金、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天王寺由东西两条轴线,寺院、禅院、戏院三组建筑组成。寺院为主体部分,现存正殿、后殿为金代木结构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梁架健壮肥硕,斗拱简约疏朗;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天王寺主尊造像原为唐宋时期军神北方毗沙门。整组建筑具有极高的科学、艺术、文化价值,是现存金代建筑的典型之作。
长子天王寺是本地区这一类型寺观的唯一遗存,毗沙门天王从最初的佛教护法神,再到唐宋时的军神,乃至明清以后的农事神形象而生动的反应了佛教本土化、世俗化的演进过程。
6长子木化石自然保护区
长子木化石自然保护区位于长子县南陈乡,总面积3万余亩,保护区内木化石分布集中、数量多、品种新、保存好,现露出木化石90余株,其中最粗的直径1.24米,树身长14米多,保护区内部有木化石群分布。该木化石形成于2.5亿年前的晚二叠系,属新生代第三纪范畴,属世界首次发现的新种。分布集中,数量多,保存好。
7长子小张碧云寺
长子县小张碧云寺大殿为宋代建筑,是“三普”中新发现的珍贵文物,被国务院直接列为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位于长子县城西北约5公里的小张村中,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大殿、东西配殿和厢房等殿堂15间,其他建筑已无存。
碧云寺上院有正殿三间,为木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开间较大,出檐深远,檐下斗拱疏朗,规制严谨,角柱升起,檐角翘起缓和,给人以雄壮稳定之感。四椽袱贯通前后檐外制成华拱,梁架结构规整紧凑。正殿内正中为地藏菩萨像,慈眉善目,凝视远方。西边为老子,东边为孔子,又称“三教堂”。东西神台上立着十八罗汉像。西南角上有一和尚像,传说是建庙老僧的包骨像。正殿顶棚绘有壁画,隐约可辨“喜鹊登梅”“麒麟献瑞”“龙凤呈祥”“百花争春”,其画风线条流畅,庄重典雅,神形兼备,技艺高超,画墨传神,给后人留下了宋时期社会的审美观念,体现了它珍贵的历史价值。
8韩坊尧王庙
韩坊尧王庙位于山西长治市长子县大堡头镇韩坊村中,县城以南约八公里,现仅存一座正殿,金代建筑。
9前万户汤王庙
地址:长子县丹朱镇万户村
前万户汤王庙正殿是元代风格建筑,三间六椽悬山顶,枓栱非常精彩,四朵柱头铺作用了两种形式的斜栱,不仅前檐,内槽同样用斜栱。
10中漳伏羲庙
中漳伏羲庙位于长子县城以东十公里的中漳村,现存正殿、朵殿、献殿及两厢等建筑,其中正殿三间四椽元代风格,其他建筑都是清代补建。
中漳伏羲庙正殿大约在明清维修时被整体举高,前檐石柱可见上部接了一米多高,使这座三间小殿显得很巍峨。
11长子崔府君庙大殿
地址:长子县城东大街长子一中校内
唐代以后直至明清之际,在晋东南上党、泽州(今长治、晋城)一带民间多见一种在其他地方见不到的庙宇,称曰“崔府君庙”。今人多不知其中的瓜葛与原委。所谓“崔府君”,本名崔珏,字元靖,隋末唐初乐平(今山西省昔阳县)人。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时崔元靖为长子县令,其在职期间秉公执法、除恶扬善,一时间威名四震。崔曾严戒民间不得杀生,但有一日,有人讲在发鸠山一带有猛虎伤人,于是崔元靖派人去拘捕该虎。虎见其吏即随之而至县衙,崔元靖升堂历数该虎吃人罪恶,该虎当即伏罪触阶自杀而死。从此,崔府君的名声更是轰动域内。崔珏是唐太宗李世民时的长子县令,但在其100余年后的“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居然还梦见他.而且梦醒后立即敕封百年前的崔珏为“显圣护国嘉应侯”。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晋东南一带多见“崔府君庙”的缘故。
12长子县大中汉三嵕庙
地址:长治市长子县城西8公里大中汉村
大中汉三嵕庙的元代正殿渗漏严重,大梁上到处是泥水痕迹,两山还有不少壁画,正在遭受雨水侵蚀。木结构建筑渗水,即使一时塌不了,也会大大影响寿命,希望在未造成重大损失之前能有修缮措施。
这里还是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的外景地之一。
13文庙(第三批省保)
地址:长子县城东大街北侧
始建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除大成殿保留元代特征外,余皆明清遗构。
文庙坐北朝南,临街而建,为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两侧有厢房、配殿等,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大成殿位居文庙中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琉璃脊饰,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元代特征显著。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