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徐州历史上出现哪些高僧大德
云龙山北魏大石佛摩崖造像
东林寺莲池胜景
兴化寺出土的唐宋摩崖石刻
苏轼《题西林壁》带有禅意
兴化寺香火缭绕
彭城佛教是我国汉传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程度不亚于洛阳与西安;无论是通过陆路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所至中土的天竺佛教来到彭城后,经过彭城诸侯王、刺史官吏、高僧以及佛教徒的洗礼,再传到北方燕地及南方诸地,徐州起到传播佛教的枢纽作用。当然还包括佛教文化艺术和经书目学,营造伽蓝寺院、藏经楼、石窟造像等,这都是彭城佛教史上的重要史实。
彭城佛教也是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汉文化走过2000多年,在汉文化中扎下了根。作者王文正、王仁同在摄影专家刘凤梧的协助下,自费到与彭城佛教相关的地方落实核查各种资料。他们经过20多年撰写、增补、拍照,终将《彭城佛教》一书完成。作者王文正在写作过程中,受到国学大师季羡林、学兄梁化仁的指导以及鲁在鹤、权太保等好友的支持,把彭城佛教的历史发展脉络基本勾勒出来,填补了这项研究空白。
1安世高弟子严浮调造诣深厚
安世高于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7年)来华。他是安息国(今波斯伊朗人),大翻译家之一。时有彭城下邳临淮人严浮调拜他为师,削发出家。到了公元166年至169年,又有安息国佛教学者安玄来华,并由安玄口译梵文,严浮调笔录译成大乘经典《法镜经》,后传至南方各地。之后此经文又由西域高僧康僧会作注释,作为当时僧人们修持经典。接着严浮调又译出《古维摩诘经》等,成为我国第一位为僧及译经的汉人。不久,严浮调又撰著《沙弥十慧章句》,他又是我国撰著佛经的第一人。现已知安世高(安玄)僧团培养出的高僧有南阳韩林、颍川皮业,会稽陈慧;但均不如严浮调造诣。
2鸠摩罗什大师赞誉彭城弟子
鸠摩罗什是我国后秦高僧,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被姚兴迎至长安(今西安)奉为国师,进驻逍遥园译经。其所译《经》、《论》旨义精确无误,所以天下僧侣趋之若鹜赶来学习。所译《经》、《论》有《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成实论》、《法华经》、《金刚经》、《阿弥陀佛经》等,总共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汉人僧人拜他为师者三五千人。其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八百余人;最有造诣者为“四圣、八俊、十哲”。四圣者有道生、道融、僧肇、僧睿。八俊者,在四圣之外再加道凭、昙影、慧观、慧严四人。十哲者,另加道桓与道标。在此“四圣八俊十哲”中就有彭城道生与道融,在八俊十哲中的高僧僧睿、道凭、慧观、慧严均至彭城弘法。其中,道生精通《涅槃》、《般若》。道融精通《大品》与《维摩》和禅法。另有罗什之徒彭城僧嵩精研《成实》、《毘昙》与《三论》。后来,僧嵩彭城派《成实论》与《毘昙》享誉全国。所继承其学问者有北魏石佛山白塔寺僧渊、慧纪、昙度、道登、慧球。正是他们雕凿了石佛山大石佛,尚未竣工,北魏孝文帝幸驾徐州请走慧纪、昙度和道登。他们来到平城(今山西大同)进皇家内院讲经说法,并指挥雕凿了云岗六处石窟造像。故而,鸠摩罗什大师曾赞誉彭城几位弟子:“中土佛法之兴,彭城(道)融等人也,习禅法厉精于淮北。”
3彭城仲令仪为中国第一位尼姑
佛图澄彭城僧团主要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出家为尼姑的仲令仪,法号净检;还有安令首尼、僧朗、竺法汰、竺法和、竺法雅。其中,竺法汰是彭城高僧竺道生师尊,后来竺道生(道生)成为鸠摩罗什僧团的中坚人物,即四圣之一。
佛图澄于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涉流沙入华,时年79岁。他所传播佛法为《方等般若》与《西域幻术》;如钵中生莲就是佛图澄拿手好戏。当佛图澄看到仲令仪要求借僧人戒坛为初坛剃度,僧人卑视她且不肯借,便联合法始、昙摩羯多为仲令仪师证,来彭城泗水船上完成初坛,成为预备尼姑。
4释迦牟尼那颗舍利在彭城的迷团
《魏书·释老志》,唐高僧法琳《破邪论》上载:“佛灭后一十八年,有阿育王以神力分佛舍利,造八万四千塔,今洛阳、彭城、扶风、蜀都、姑臧(今甘肃武威)、临淄等,皆有塔焉……。”如此详细记载把彭城佛教提前到周厉王共和时期。因天竺阿育王分佛舍利给震旦(中国)一十九枚,彭城喜得一枚,就在这时。
根据上述史书排列,彭城排为第二,第三位是扶风阿育王寺(今法门寺)。彭城也有阿育王寺,但是那已到了东汉刘英时代。所以,不知这枚舍利安放何处?于是,作者只好推测古老名刹有存放供养的可能,包括东汉阿育王寺、北朝石佛山白塔寺、东晋泗水龙华寺、户部山抬头寺、楚王山千佛寺(洞)。到了唐代有西郊净道寺僧人得到一枚舍利,后不知安放何处?也不知是否就是阿育王所传来的那颗?只能在以后历史中发现了。
5法显没有把龙华图留给彭城
法显于晋安帝义熙八年(公元412年),九死一生泛海持龙华图至彭城。他在彭城泗水傍龙华寺住一冬一夏;到秋天急忙赶到建康(今南京)驻道场寺开始组织力量翻译他从天竺求来的佛经与律藏,以及展示珍贵龙华图中的含义。
然而,法显并没有把龙华图留给彭城,而向南诸地流布:建康道场寺、建初寺、扬都天宁寺、荆州辛寺、宁波嵊县、新昌县大佛寺及甘肃敦煌等地。
6为什么有和尚庙就有尼姑庵?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提起三个人。
一是佛祖姨娘摩诃波阇波提;二是彭城净检;三是中国儒家亚圣孟柯。
佛祖刚出生几天,母亲就去世了。由姨娘摩诃波阇波提拉扯成人。佛祖在菩提树下成道后,为宣传佛教教义建立庞大僧团组织。由于佛祖姨娘长期听佛祖弘法,便要求出家。初不同意,其姨娘再三恳求,佛祖破例把姨娘吸收,成为佛教界第一位尼姑。佛祖姨娘为了听经学习方便,就在佛祖精舍附近营造庙宇。
同样彭城仲令仪要求出家为尼,法始不同意,后经再三恳求并例举佛祖姨娘事例,后在西域几位高僧撮合下出家为尼。净检在洛阳西门构筑尼庵紧靠法始寺院,便于学习佛法与做功课。
中国儒家亚圣孟轲有言:“男女授受不亲。”不能无故说话。这种世俗观点,用在僧尼身上多有偏颇的。
7南朝四百八十寺与彭城籍帝王有关
唐杜牧《江南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只是个大约数,实际大大超过这个数字。
然而,南朝佛教的鼎盛,初与东汉楚王刘英被贬至江南有关。他带走徐州三千佛教徒,给南朝佛教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有徐州高僧道生、居士刘遗民等把大乘佛教带到江南
。尤其到了南朝宋、南朝齐梁时,有徐州绥舆里(今萧县与铜山汉王接壤)人刘裕,古萧国(今萧县)后裔梁武帝萧衍等帝王,诸侯王崇佛,形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盛况。同时,带来中国楼阁式佛教建筑与雕塑的发展。这种统计起始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至陈后主祯明二年(公元588年),南朝达到佛教全盛期。梁武帝开始建爱敬寺、光宅寺、开善寺、同泰寺等许多大型寺院;所造佛像有光宅寺大八阿弥陀佛铜像,爱敬寺丈八旃檀佛像;同泰寺十方佛银像等。
作者根据《宋书》、《齐书》、《梁书》、《陈书》记载:仅京师建康(今南京)一处就有寺院700多所。刘宋时,全国有寺院1913所,僧尼达36000人;齐时,全国建寺院2105座,僧尼32500人;梁时,全国所建寺院2846所,僧尼82700余人;后梁时,全国所建寺院108所,僧尼3200人,陈时,全国所建寺院1232所,僧尼32000人。
综上所述,南朝总建寺院为8814所,僧尼总计近20万人。
8《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是彭城高僧僧祐弟子
僧祐功绩在于开讲律藏,搜集理顺佛教文史,构筑藏经楼。他平生著作甚丰有《出三藏记集》、《萨婆多部相承传》、《弘明集》等。他奉梁武帝之诏去剡县(今浙江新昌县)雕凿宝相寺弥勒大佛石窟造像等。
僧祐弟子很多,但《文心雕龙》作者较为突出。刘勰祖籍徐州,先人齐王刘肥,他出生于山东莒县,至父辈时家道中落。20岁时,老乡加长辈僧祐收留了他;自此刘勰帮助恩师整理经藏,抽出时间撰著《文心雕龙》。
9唐玄奘是彭城数名高僧嫡系法嗣
唐玄奘所学《成实论》系彭城僧嵩一脉;《毘昙》学系彭城毘昙孔子慧嵩一脉;所学《摄论》、《地论》、《唯识》义,系彭城昙迁一脉,均为嫡系法嗣。
■《彭城佛教》简介:
《彭城佛教》分上、下两册。上册着重讲史,下册着重于高僧、高尼与人物计200余人。全书42万字,230余幅彩片,清晰地勾勒出了彭城佛教近两千年的发展脉络,突出了不同阶段佛教发展的特点、地位,并将各历史阶段的高僧大德单独列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书中看点很多,如从宏观上看彭城佛教与历史中著名僧团有关联;从微观上看,彭城造就诸多高僧大德,为我国佛教文化做出巨大贡献。作者通过研究,也展现出彭城佛教与安世高、鸠摩罗什、真谛三藏、唐玄奘等佛经翻译家有千丝万缕关系。
在《彭城佛教》中,作者对彭城佛教中诸多历史疑点一一考证。
■作者简介:
王文正,江苏徐州人,为《徐州日报》退休记者、编辑。担任社会职务有:江苏省赏石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美食》专家组专家,徐州市观赏石协会专家顾问,徐州市烹饪协会高级顾问,彭祖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徐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上述除茶文化尚无专著,其余均有著述。
◎记者 何为 文
◎图片均为刘凤梧摄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