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学习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

发布时间:2023-03-10 16:33:47作者:心经全文网

学习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

  学习根本的动力在立志,有了这个动力才能不懈怠。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我们看很多古代的千古文章,他们都很善于譬喻,而这个譬喻背后,其实也来自于我们的圣贤人非常谦卑,他们时时以人为师,还有以万物为师。我们看整个《易经》六十四卦,都是从天地万物当中领受修己、克己的功夫,所以以天地万物为师。比方说大家现在用的桌子,这个桌子每天为我们服务,二十四小时不打烊,我们还得要休息,它们不用,它们不分别、不执着,它们没有睡觉的观念,我们还得睡觉。大家有没有遇过不用睡觉的人?有没有?有没有这样的人?真有,那是功夫到的时候。大家今天不要回去马上不睡觉,你们到这里来,身体出状况,我们可有责任,不要用力过猛,知道那是一个目标。

  而且你看这个桌子是时时都是为我们服务,请问它有没有向我们索取任何的报酬?没有。我们还常常对人好,心里面就说,我对他这么好,他应该对我怎么样怎么样,那就是有要求出现了。所以万物都在给我们启示。对我们人类来讲,什么最重要?大家缺什么很快就活不了?最直接的就是空气,差不多几分钟没空气就活不了。大家假如印象不是很深刻,回去可以做一下实验,差不多怎么样快不行了,就是那个时间。保证你去做完实验,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不过自己做不准,自己做,不行了,赶快呼一口气。你可以请别人把你的头压到水里,当你已经完全受不了,整个人巴不得赶紧吸一口气,那个朋友再不放过你。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假如就像那个快要没气了,就渴望再吸一口,那种积极的程度来学习传统文化,没有学不好的。那种渴望就好像饿了七天要吃饭,就好像没气了要吸一口气,用这样的心境来学习,这个就是精进。

  所以我们从很多文章当中都感觉到,老祖宗的譬喻当中都有他的谦卑在。从树当中看到学问,树每一天放出空气来,为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但是所有的树,它从来没有对人索取任何东西。不只给我们空气,它还开花结果供人吃,而且它的树木还供人用,它所有的东西统统尽力的供养需要的人类。这个精神我们学到了,就能无私的处事待人接物。当我们体会到要效法无私,大家有没有心里感觉有点担忧,我都为人,那我自己怎么办?有没有突然害怕无私去付出,会不会?假如有害怕,那就代表其实我们这个“我”还是挺重的。当然这个自私要放下也是慢慢慢慢放下。当然也不是一下子就放下,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

  而许哲女士她是真正放下,没有为自己了。结果她无私无我,她有没有吃亏?她有没有饿死?所以老祖宗讲得好,孟子讲得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个是真理。所以我们脑子里起的念头要跟真理相应,不能跟自己的恐惧烦恼相应。请问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无私无我的人最后饿死?来举一个例子我看看。既然没有一个无私无我的人饿死,为什么我们在放下自我的时候这么紧张?所以我们都觉得我们在跟圣贤的教诲学习,其实细细分析我们的念头跟谁学?还是跟自己学,还是很习惯顺着自己的思想观念在面对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口头上都说,跟圣贤、跟师长学,事实上自己的起心动念跟一言一行,还是顺着自己本来的惯性在做。所以这个观照很重要。

  我记得在庐江的时候,有一个台湾的硕士生,而且还是知名大学的硕士生。他从台湾到了庐江也不简单,也很有心,他来参加课程。结果后来他留下来时间比较长一点,刚好我那几天比较忙,然后我们就安排他做一些工作,劳动的工作,刚好那时候人手也比较缺。因为这个年轻人来的时候就说到,他是要来学讲课的,就是要跟蔡老师一样讲课。所以,其实很多人说要像蔡老师一样,像什么?像哪个地方一样?哪里一样?相貌吗?那不要跟我一样,跟弥勒佛一样好。什么跟我一样?其实大家都是想,几千个人在底下鼓掌,然后下去的时候,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他们想象这种风采,这个是什么?这个是贪求名利。觉得这样,人家这么崇拜,好像很好。那跟刘德华不是差不多吗?我本人对刘德华没有任何看法,我只是for example,我只是举例,因为我们那个时代看刘德华的电影看得不少。学样子,其实在心境上,可能已经有点偏掉了,自己都不知道。

  所以我看他又那么年轻,想说让他去服务。服务是修福,假如那个心境是以恭敬每一个大众,把他们都当作圣贤一样看待的心,去做每一个服务的工作。结果安排他几天之后,好像是二、三天,他就不干了。因为安排他去清洁厕所,然后他就说了,我是来学蔡老师的,不是来扫厕所的。有没有道理?告诉大家,我也扫过厕所,我到澳洲净宗学院学习的时候,我是寝室长,虽然还有个长,也不能有官气。这个当官是很容易有官气的,你看那个小朋友一当班长,走路就不一样。念历史的时候,觉得尧舜很有德行,自己就想做尧舜。真的让他当个班长,他那种刻薄、傲慢就出来。结果老师就提醒他,你现在的行为不是尧舜,是商纣王,是夏桀。看起来很轻松,真正去做的时候,习气伏不了。所以理有顿悟,也很有善心、很有感悟,理有顿悟,事要渐修,这个真正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世待人,还要渐渐能对治自己的习气,才能够契入更高的境界。

\

  我记得我是做寝室长的工作,就是希望能屈得下来尽心尽力去服务他人,享受服务。很巧,刚好我们寝室里面有一个长者大我父亲一岁,所以冥冥当中大家发的是真心,老天爷自有安排。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孟子说的,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请问天降给谁大任?降给愿意承担大任的人。那是因为这个人自己的真心发出来,才跟上天感应。而且人真发真心,天地都有感觉,圣贤祖先在冥冥当中都了解。但问题是我们有心去承担,那得要看看我们的肩膀够不够厚?得要先考验考验我们的能力。比方说大任给我们了,我们做到一半,蹲在地上,坐在地上开始哭,我不玩了,我不干了,太辛苦了,我不做了,你们看着办吧!那我们不是给老天爷添麻烦吗?事情做到一半,要进进不了,要退也退不成。所以老天必然是考验这个人是真心加上真功夫的时候就会把责任给他。

  所以很可能是我们现在根基不牢,急于要去攀求一个机会服务,可是往往服务到半途的时候,烦恼都现前了,自己很痛苦,慢慢的身边的人也受我们不好的影响。这个时候虽然自己也很难过,但不知道怎么解决。所以凡事要慎于始,做一件事情要度德量力,度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才智能力,这个才是理智的状态。大事不是靠激动、靠激情能够做得成,靠的是定力,靠的是智慧,靠的是深谋远虑。尤其弘扬文化的事情,百年树人,那是要看得很远,而且要从根本做起。所以人真有心,种种考验会来得很快,心发得愈勇猛,挑战来得愈快。所以假如您现在遇到很大的瓶颈,恭喜你,你发的心满大的。所以孟子讲到,“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要把我们本来没有的智慧能力赶紧磨炼出来。

  那个时候我在澳洲,我当寝室长是卢叔叔交代我的,我也不知道长者为什么临行前交代我,你下次再回澳洲,要主动当寝室长服务他人。我在想,可能卢叔叔很会看人,二十九岁就当专业总经理,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要用对人才,要用对人才首先要很会看人。所以可能一看我这个长相,就知道不食人间烟火,太好命,没吃过苦。这是真的,我两岁就搬到高雄市,都市,生活都比较富裕,从来也没饿过,所以真的没有吃什么苦,也没有什么去服务大众的机会。所以长者可能看到这些端详,交代我一定抓住这个机会去服务。我第二次回澳洲净宗学院就主动请求能有这个机会服务大家。结果有一次刚好我们寝室的一个长者,大我爸爸一岁,他胃出血,胃出血吐出来那个血块都是一块一块的,还挺严重的。结果在这样的情况,我就到医院去陪这个长者,这个陈伯伯。然后因为他胃出血之后,必须休息,而且吃东西,一般的东西没办法吃,必须吃那个麦麸,就是孩子好像七、八个月还是很小的时候,从那些东西开始吃起,他的胃比较脆弱。要有人照顾,谁来照顾?那我是寝室长,主动来照顾。

  我们那个时候到澳洲去学习,那个飞机票是几万块钱,所以大家脑子里都是想,我要去“学习”,这个学习括号。在我们的心里面觉得什么是学习?听课叫学习。假如听课才是学习,这个心境有没有形成一个新的执着?有可能。可能旁边的人很需要我们帮忙,我们说,别吵,我要学习。学到最后,看不到任何人的需要。学习不就是放下自私恢复仁慈博爱吗?怎么愈学愈感受不到身边人的需要?表面上在学习,事实上可能背道而驰。所以实质的学习是放下执着、放下分别,这个才是真学习。所有的经典,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放下分别执着,这个叫真正学习的功夫。听课、读经是学习的手段,它不是目的。

  人世间,我们常讲“道法自然”,很多的因缘自自然然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我们很急于求成,适得其反。勿欲速,勿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记得我刚学传统文化的时候,我这个人的性格也是比较容易激动,所以觉得这个东西很好,一遇到亲朋好友,就把一摊子书跟光盘全部给他了。结果事后我调查,他们都被我吓到了。然后那一摊东西拿回去就供在桌上,没有再动了,这太急了。慢慢的我就做调整,比方说在跟这个人谈传统文化,看他眼睛有点发亮就继续讲,看到他有点痛苦,听不下去了,我就赶紧别讲;看他很欢喜,先送他一本书,不要急着一下送太多。所以有时候我们太急了,本来好的缘,弄巧成拙。所以应该是要安住在本分上,安住在当下的因缘,这个才是好的学习心态。

  这个长者他胃出血了,正好是我去力行照顾长者的一个功课。我没机会照顾父母,怎么说没机会?因为我爸爸的身体比我壮很多,我那个时候也希望带爸爸出去环岛旅行,把台湾绕一圈,我们真的是这么做。一开始都是我开车,我年轻,我开车。开了两个小时之后,我爸爸坐在旁边,看我好像有点不行了,我爸爸就说,我来吧!所以本来都是我要服务我爸爸,最后都变成我爸爸服务我。也是很感激父母的身体都非常好。所以刚好到了澳洲去,这个长者身体这样的状况,我才有机会去服侍长者,像服侍自己父母一样,就让我补上了我没有上的功课。

  而且我们在那里,人手都不足,所以刷锅子、刷碗、做馒头、扫厕所,这个我那几个月常常做。做馒头一次要做一千个,就几个人在那里做馒头,跟这些长辈,有的从美国来的,有的从纽西兰来的。我一开始做馒头,做馒头要揉,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这么厉害,从头做到尾。我做一段时间,站得腰都快断了,很难过。可是没有人说要休息,继续做。没人说休息,一个大男人先说休息,其它那些都是阿姨,说不出口。我都得装着去上厕所,然后在角落那里先蹲一下,喘几口气,调整一下体力再回来做。包含刷锅子,那是六、七十个人吃的锅,很深,整个手伸进去刷,刷得很开心。人觉得在团体当中能付出,而不是只有接受,心里也比较欢喜、比较踏实。所以好像冥冥当中都有这些锻炼,都能安住在每个因缘当中。

  所以那一位年轻人到了庐江,我给他安排这些工作,他就说,他不想做了,他就是要学讲课的。他愈这样,我就愈不见他。结果刚好有一天我下楼的时候,碰到他了,怎么办?随缘,见了那就好好的跟他谈一谈。可能也是他快撑不了,就跟他交流一下,我就跟他散步。结果走的过程当中,他就一直讲很多事情,包含有一些感觉委屈,他就开始讲。他还提到,他一个人在这里,一个台湾人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心里很恐惧,就谈了这些事情。他谈到这里,我就跟他讲,什么你一个台湾的人,我不是台湾的人吗?等到他讲完之后,差不多讲了五分钟,我就问他一句话,我说你不是想讲课吗?他说,对!你讲了五分钟的话,请问有哪一句是师父讲的?他愣了一下,结果接着他说,没有一句是师长讲的。胆子真大,讲话没有一句是师长讲的,他想要上台去讲,你给人家讲错了,断人家的慧命,要到十九层地狱报到。

  昨天有一位学长说,蔡老师说教书没教好,要堕十九层地狱。不是我说的,是有一个故事说的,你们不要把很多事都推到我身上,这样我驼背不会好,压力太大了。我很怕有人第一句话就说,蔡老师说,我很恐慌。因为在我的一个经验当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朋友一开口,蔡老师说怎样怎样怎样,结果都不是我讲的。这个很有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听的时候是用他的意识去理解,所以讲出来的话,很可能都跟本来的话不一样。所以大家假如仔细去观察,比方我们在团体里面,我们当秘书的人,甲跟我们说这个事情,让我们去传达给乙,往往一传就失真了,可能只剩七成,有的时候还意思传错,有没有可能?很有可能。所以今天我们有很多感悟,到底悟得对不对?得要先跟经典对一对,不要很冲动,我体悟很好,一直讲,结果跟经典都不相应。或者你们有几位非常好的,志同道合的同参道友,知见也很正确的,先互相切磋一下,才比较能确定这个知见跟经典相不相应。所以这个都是谨慎的态度,这个也是一个人有机会跟大众分享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

  我跟这个年轻人这么一讲,他有一点愣住了,讲了这么多的话,居然没有一句是师长教的。接着我跟他讲到,你说身边的人人生地不熟,这个也不是孔子教的。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你对人很恭敬,非常忠诚,你走到哪,都不认识的人,一下就变好朋友。“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怎么遇到事情,起来的统统是自己的这些烦恼?我就跟他讲,我说年轻人,可能很多人赞叹你,我比较不好意思,直接点你的问题。我说有没有人曾经这样点过你?他说有。我说请问是谁?卢叔叔。这个年轻人福报不小,在台湾的时候还亲自去请教过卢叔叔。但是大家注意,见过卢叔叔了还是如如不动,点的那些问题没有真正去改,所以有福还得要自己珍惜,才能产生好的作用。福在受谏,接受劝谏。所以学习不能形成执着点,这样才是学习,这样才是用功,这样才算利众。那都可能是自己心上的执着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