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梵语,阿耨多罗译为无上,三藐译为正等,三菩提是正觉,合起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究竟圆满佛的所证的果德。三世诸佛因中修行,都是依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现象。这一切的现象,虽然缘起性空,但是诸法的真相是空而不空,它有妙用,所以能不着于空。虽然诸法真性,能随缘幻生诸法的现象,但是这些诸法的现象,似有而非有,所以又不着于有。这样空有都不着,而能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直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即得无上正等正觉。其实我们念佛法门也是这样,空也不着, 一句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不着空。有也不着,业尽情空,这就是不着有,业尽情空,直达本源,见到我们的本性。所以《心经》适合一切的法门,法法道同,我们说殊途同归,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如果把《心经》你了解明白了,我们念佛也是非常的方便,也是直达我们的心性,这样我们念佛,念的才明明白白,才能够看得破,放得下。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前面用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来比喻般若的殊胜妙用,这里的咒语,密说般若不可思议的境界。咒语本来是不可以解说的,如果用语言来解释的话,就成分别了,就是有思想,一落思想,便成知见、便成所知。永嘉禅师说:“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这里密说般若,正是让人情忘智泯,不去寻求,要至心持诵,使散乱心归一,自然积久成定,心定则明,即起感应。就像我们世间说的书读千遍,其意自知一样,不要先求解,你只管去读,读的时间长了,使散乱的心自然就归一了,心一归一,就成定,定一成,你的智慧自然也就生了。这就是我们念佛的时候,所以师父对大家念佛的要求就是执持名号,不要观想也不要观像,也不要观你脚踏莲花,你就念那四句名号,口念耳听入心,都摄六根,没有其他的意念了。你只要有二念,则是散乱心,你就不能归一,你不能归一就没有正就没有定,没有定,智慧就生不出来,就这么一个道理。本来惑业本由心造,心性灵空惑业自灭,般若波罗蜜多咒的作用,就是让持诵者空其心,而专于一念,而显自心之般若波罗蜜多。我们念佛就是这样,空其我们所有的念头,专念一句佛号,让我们本来自心的弥陀性海显露出来,一个道理,所以我们刚才说了殊途同归,就是这么一个意思。让我们本来的性德,我们本来的般若、我们的佛性自然的显露出来,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修任何的法门,方法虽然不一样,但是最后的果都是一模一样的。这个密咒本来不翻,如果勉强翻译,那我们就依据贤首国师的心经略疏,给大家讲解一下。揭谛揭谛,就是度过去呀度过去,揭谛就是度过去的意思,揭谛度过去 揭谛度过去,波罗揭谛,向彼岸度过去,波罗僧揭谛,大家一同向彼岸度过去,菩提萨婆诃,速速证到菩提,就是这么个意思。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