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徐州佛教》作者: 水天青
俗话说;“谷要自种,儿要自养.”意思是说只有自己种得的粮食吃起来才踏实,也只有自己亲生的儿子才靠得住。其实,在现实社会中,亲生儿女不孝顺父母的事不仅时有所闻,亦时有所见.可是在甘肃天水秦安县一个偏远的农村,有一个向以孝子著称的人,却是老人的养子,但他对老人的孝比一般人的亲生之子还要好。
他名叫生俊,祖藉陕西略阳,当他还不满3岁时便随母亲逃荒、辗转来到秦安。当时,他的养父己30多岁,家贫尚未婚娶,然为人勤劳厚道,经村人介绍,便组成一个新的家庭。
他的母亲也是个善于勤俭持家的人。自从她到了蔺家,一个原本杂乱无章的单身之家,便井然有序。生俊就是在这种家庭的熏陶下,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庄稼里手,后来又学成一门木工手艺,成为当地少有的几个木工大师之一。
说起他的孝道,没有一个人不赞叹的。他的母亲到蔺家后不过十余年,便因病早逝。母亲在临死时,把一条布条交给丈夫,悄悄跟丈夫说: “这上面是我老家的详细地址,你得保管好,不要让生俊知道,等你要下世时,你再把它交给生俊,让他知道他的祖籍,如有可能,他可以上老家看看,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先。”
生俊从小视养父如生父,从不惹养父生气,自从母亲病逝后,更是恭敬体贴,关心备至。他长大后娶妻生子,一家人受他的影响,无不孝道有加,那本来简陋的农村小院,却经常洋溢着喜悦祥和的气息。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农民的生活还十分清苦,严重的时候,家家“瓜菜代”,好转后,亦仅能以粗粮果腹,生俊要求妻子对老父必须另吃另喝。这在当时已实属难得。
在三年困难时期,茶叶短缺,有钱也不容易买到,何况很多人无钱可买。村中那些一向有喝茶习惯的老人,多数自己发明,或找某种树叶,或寻某种干草,试着代作茶用,无论如何,生俊总是满足父亲每日的茶叶所需。村上人至今说起这件事,没有一个不羡慕老人的福份:“亲生的儿子也恐怕做不到,那年头谁顾得上谁呀!’生俊的父亲晚年茹素,几年后安详逝世。当时已80多岁。生俊对家人宣布,从现在开始,在父亲的忌日,过年时从除夕到初三,任何人不许动荤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