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讲,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跟梦没有什么差别,比如《金刚经》中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华严经》中也说“一切诸法悉皆如梦”,这与电影所表达的现实与梦境的关系非常类似,而且有人在看了电影之后,也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身处现实世界。
有些人可能坚信梦境与现实之间有非常大的差别,但如果我们以理性和智慧来观察,恐怕并没有办法判断我们今天究竟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交流。大家可能觉得这不可思议:现实就是现实,梦境就是梦境,梦境是虚幻的,不可能和现实一样真实。但实际上,佛教不仅有教理,还有逻辑上的剖析去探讨现实与梦境的关系。
比如,虽然你现在觉得现实与梦境有一定差别,但你有没有理由证明你现在不是在梦中呢?能不能至少举出一个充足的理由?也许你会说:“我们现在身体所接触到的物质、耳朵所听到的声音、眼睛所看到的事物,每一样都是实实在在的,这怎么会是梦呢?”但事实上,当我们观察梦境的时候就会发现,梦境中的整个场景,包括自己也都是存在的。
可能有人还会说:“我们在现实与梦境中对时间的感知有一定的差别。”但事实上,昨天、甚至更久以前的一切经历,跟昨晚的梦境没什么差别,因为昨晚的梦在此刻也只是一个回忆的对境而已;同样的道理,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也和明晚的梦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它还没有发生,所以你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未来是实有的。那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当下的生活和梦境也没有什么差别,因为我们在梦境中也会经历所谓的“当下”。
有人还会说:“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时间非常长,而在梦境中所处的时间非常短。”这也不一定,因为在每天的二十四个小时里,我们至少有七八个小时都是在梦中;同时,白天的时间也是虚幻不实的,当我们用智慧观察时就会发现,我们找不到它的本体。因此,不管从与事物的接触还是从对时间的感知来看,现实与梦境的确很难区分,这就是佛教中“人生如梦如幻”的道理。
《盗梦空间》中有个主要的情节:主角进入到其他人的梦(潜意识)中,植入一个想法,从而改变做梦者的思想和行为。电影中所描述的梦是一层一层的,一个梦中还有另一个梦,不断地层叠,而直到最后,主角也可能只是一直生活在梦里。一层又一层的梦境,让主角有条件实施所谓的“盗梦”,也就是控制别人的思想。那电影中的“盗梦”又是如何实施的呢?就是通过层层的梦境,进入到一个人意识的最深层,并改变它。
佛教的一些历史公案中也有类似的故事。比如汉地的《大藏经》中记载,佛陀有一位大弟子叫嘎达亚那,他也有过“盗梦”的案例
这个公案说明,有些尊者和佛菩萨可以通过所谓的“加持力”,进入别人的梦境,然后改变做梦者的心态和生活,这非常有意思。
(注:本文选自索达吉堪布讲记)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