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三伏天中,读十首清凉的禅诗,祛祛恼热

发布时间:2023-10-03 01:03:28作者:心经全文网
三伏天中,读十首清凉的禅诗,祛祛恼热

三伏天中,读几首清凉的禅诗,祛祛恼热。

东莞松山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大概是最出名的一首禅诗了,由六祖慧能大师所作。

看到“菩提”二字,我忽然想起所谓的冷受、热受,其实就是菩提。冷受、热受皆是众生循业发现,原本无根。既然冷受、热受本是虚幻的空相,这三伏天是不是好过一些呢?

细细想来,灭掉了宿业的圣人应该是不会有冷热烦恼的。凡夫由于心中有冷热的宿世业种,如今三伏的外热与原本的宿世热的业种相合,才会形成“热”的果报。同样的三伏天,有的人热得受不了。有的人却能忍受,概宿世的业力不同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是宋代无门禅师的一首诗偈。

冷就冷,热就热,不去分别,任运而成,就能消掉冷热之业。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真武者练筋骨,真修行者练心。令心不受气候条件的扰动。

乾坤乃大一澄壶,业海翻腾浪底躯。

涩淡清浓百般味,妙心悟处是真如。

天地乾坤,本来就如同一个澄净的大壶。这天气热的觉受,都是业海翻腾、心不宁静、躁动不安而来的。想到这一点,大概就心静自然凉了。

世事纷纷如闪电,轮回滚滚似云飞;

今日不知明日事,那有工夫论是非。

刚刚看书的时候,不觉得热。为什么躺在床上时,就感觉到热了呢?专心看书时,心在书本上,没有在身体的冷热觉触上,这是不是再一次证明了”一切法从心想生“的道理。心在哪里,就在哪里生出法

。刚才心思在书本上,故而生不出冷法、热法。

心念纷纷,世事亦纷纷。今日不知明日事,最要紧的,不是天气的冷与热,而是人生的觉悟。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这是苍雪大师的诗。

修行人之所以这么清净,是因为他们想要的不多。故而常常无事可思量。世间人思量的可多了:父母、老婆、孩子,朋友,工作、家务、旅游、美食、追剧等等,总是不得清静、安闲。

东莞松山湖

底事分明在已弓,不须向外问穷通。

但能角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这是憨山德清禅师的诗。

面对三伏天,修行者当提醒自己,不要住在冷热相见上,不要被冷热身触这种尘劳,困住了自己的觉性。

欲求性海静无尘,踏遍千峰幸有新,

昨夜桂花香扑鼻,今朝悟彻本来人。

何时亦能得到三伏热之清凉意,大概离悟彻本来人的日子就不远了。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布袋和尚的诗。

三伏过后,暑热逐渐消退。这令我想到楞严经中的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证到无生法忍时,不会再有世间烦恼法的生起。无作妙力中,每一个位次的幽清扰动的退步,都是迈向究竟涅槃境界的进步。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善慧大士的这首诗很有趣,不懂楞严义理的人还真看不懂。明明空着手,却以为自己拿着锄头,明明在步行,却以为自己在骑着水牛。坐在列车上看远方,以为列车没动,是远方的山峦、近处的电线杆在动。筷子插在水杯里,以为筷子弯了。众生的妄觉,就是这么戏弄它的无明主人公的。你还认为你见到的花是花,草是草吗?若能觉悟到这里,则夏天的暑热,也就不会热了。

祛形守神通,勿拘勿忘中。

万法归圆道,无心病自空。

这是草堂禅师的一首诗,讲的是如何修行用功的。忘掉身形、守住心神令通达。勿要太拘紧,不要忘记中道。万法则自然归于圆通中道。没有妄心分别攀缘,则一切病自然就空掉了,更何况是三伏的暑热呢?

东莞松山湖

修行本就在生活中,并没有什么花俏之处。真修行人平凡平实得很。倒是那些不修行的凡夫,在他们的种种妄想中,把修行这件事,看得格外神奇,了不得。

(当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