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为什么说王夫人是《红楼梦》里最虔诚的佛教信徒?

发布时间:2023-11-05 01:04:42作者:心经全文网
为什么说王夫人是《红楼梦》里最虔诚的佛教信徒?

佛教诞生以来已经跨越了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大约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自从唐朝以来就异常兴盛,上至达官贵人,下到普通百姓,都信奉佛教。

《红楼梦》里也涉及到了很多佛事描写,但是关于佛事涉及笔墨最多的是王夫人。例如王夫人很少和贾环来往,少有的一次叫贾环放学过来,是为了给她抄写金刚经;还有一次,各房按惯例孝敬贾母菜品,王夫人说因为吃斋没有好吃的,只进了一份椒油莼齑醤。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就听说王夫人“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周瑞家的对刘姥姥说“如今太太事多心烦,有客来了,略可推得去的就推过去了,都是凤姑娘周旋迎待”,因此宁可不见太太也要见一见凤姐。

从刘姥姥和周瑞家的言论来看,王夫人礼佛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年龄增大,而更加迷信佛教,通过积德行善来求得善果。

周瑞家的用了一个“事多心烦“,贾府里真正管事的人是王熙凤,这让王夫人省了很多心,如何还会“事多”呢?看来心烦倒是真的。

说起来王夫人的烦心事也是不少:女儿贾元春贵为皇妃,为贾府带来了无比荣耀。但是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登高必跌中

。王夫人心中对这个女儿的惦记是无法言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日夜祈祷女儿恩宠可以长盛不衰了。

王夫人的儿子贾珠好学上进,结婚生子,本来一路通途,但却年纪轻轻就夭亡了,这对于任何一个母亲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王夫人视如眼珠子一样的宝贝儿子贾宝玉偏偏从小就爱在女孩堆里厮混,完全不在意仕途经济之路,在众人眼里顽劣不堪,让王夫人操碎了心。

至于贾政的小妾赵姨娘和庶子贾环更是给王夫人带来无穷的烦恼。他们一天也不曾安宁,处心积虑地觊觎王夫人的地位和财产。

赵姨娘的女儿贾探春是贾府女儿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有才有貌,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王夫人虽然很喜欢贾探春的性格为人,但因为是赵姨娘的女儿,也不得不心有顾忌。

儿女就是父母的天,也是父母的债。旧时代的女性被拘囿于后院内宅的方寸之地,她们不能独立自主的生活,所有的依靠便是自己的儿女可以有所作为,出人头地。可是王夫人的这一干儿女个个都不能让她省心,坦然度日。因此王夫人越来越感到痛苦,惆怅,未来难以预期,她只有借助佛道来迷惑自己,麻醉自己,并且乞求佛祖为她带来平安顺遂。这就是王夫人醉心于佛教的根本原因。

从王夫人礼佛,也看出她的生活充满了痛苦。王熙凤说,我从来不信地狱阴司报应,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这也体现了内心无比强大的自信。而王夫人则恰恰相反,患得患失,愁肠百结,万事都求之于神佛。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投其所好讲了很多因果报应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说本村里一个老奶奶礼佛虔诚,感动了观音菩萨。结果本来应该绝后的老奶奶竟然得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孙子,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这一夕话,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 王夫人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这些子女,她礼拜佛祖,无比用心,为了内心的安宁,更为了子女的未来,贾家的前途。最后刘姥姥离开的时候,王夫人赠予了一百两银子,实在是非常慷慨了,也不能不说是为了积德行善而为。

当时的社会环境信佛求神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无论贾母、赵姨娘还是贾政、宝玉,可以说无论男女长幼,老少尊卑都是拜佛礼佛,但是关于王夫人礼佛的描写格外多一些,对于刻画王夫人丰富的内心活动和多层次的性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他人信佛可能更多的是一种风俗风气,而王夫人礼佛是自觉地从内心的一种信奉。通过王夫人礼佛描写,也让我们看到了“木头人”一样的王夫人实际是一个充满忧虑的母亲,她的生活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平静、安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