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流浪汉,走到一个小寺院去了,这个寺院香火鼎盛,他看到观音菩萨坐在莲花台上受万众礼拜,非常淡慕。流浪汉就开口说:“观音菩萨,我可以跟你换下吗?” 菩萨说“可以呀,只要你不开口。” 流浪汉说:“我保证不开口。 ” 菩萨加持他,这个流浪汉就显了一个观音菩萨的相,坐上了莲花台。他的面前每一天都熙熙攘攘,祈求者众多,他都忍住没开口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以下几点启迪。
第一点自迪,知识是一种逻辑, 智慧是种超越。 我们总用逻辑来处理事物。但是我们看不到背后纷繁复杂的、无量无边的因果。佛陀在《百业经》里面说,连阿罗汉都搞不清楚很多很复杂的因果,唯有佛陀能够透彻无余地了知因果,所以智慧是一种超越。 知识是一种文明,智慧是一种境界。知识是有限的理性思维,智慧是无限的悟性思维。你会悟,处处都是道;你不会悟,处处都是障碍。你不会悟,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可能你解决了眼前这个问题,但是现在的解决方法恰恰成为引起下一个问题的源头,甚至于后面无量问题的源头。所以只顾眼前,不会悟,处处是障碍,会悟处处都是道。 第二点启迪,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实践器世间的成功;文化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有情世间的幸福;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智正觉世间的解脱。或者这么说,知识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文化解决的是生活幸福与否的问题,智慧解决的是生命意义问题。你看,由浅到深——生存、生活、生命。 第三点启迪,五蕴全人教育之中最重要的是识蕴的生命意义教育。 我们树立了以空性为中心的佛教世界观和以解脱为核心的佛教人生观,在生活之中逢缘对境的时候,你会唤醒智慧,转化习气。
如果你没有对立正确的情数世界观、佛教人生观,而是个迷昧的执著于万物实有的世界观,遇到什么你就起贪心。你现在树立了以空性为中心的佛教世界观,所以转化习气,唤醒智慧。你树立了以解脱为中心的人生观,不再关注世间的财色名食睡,不再起贪恋心,所以也是唤醒智慧,转化习气。 所以生命意义教育、识蕴教育很重要。如果你只有想蕴的知识,有用吗?当然有用,但是作用有限,不像智慧这样。想蕴的知识也必须转化为智慧才能够真正显示价值,在智慧的引领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