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德法师前的行坐威仪
前 言
《学佛行仪》由民国时期善因法师所集,其中讲解了佛弟子所应该具备的行事轨式,也可以称之为佛门弟子规。
由于原文文义浅显易懂,我们在此不过多解释,只是对其中重要的地方加以简单的注释说明。
简注所参考的资料主要有清朝书玉律师撰写的《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和五台山普寿寺如瑞法师讲述的《威仪门》。
正文
【原文】凡途中遇诸大德,宜预先侧立,俟大德过再行,不得彼此互进。凡同行,当让大德前行,并代大德携物。[1]
[1]凡是在行路的时候碰到诸大德长老法师,应当预先就站在路旁侧面站立,并且还要把头低下来,等大德们走过再继续走,不能和大德对面相向而过。
如果有缘与大德同行,也应当让大德走在前面,自己走在后面,并且要为大德拿其随身携带之物。
为什么侧立并把头低下来,这是表示谦虚,恭敬谦让等对方过去以后再走。这条是四威仪中“行”的威仪。当谷穗成熟的时候,头都是低下的,就是说一个有道德的人表现的一定极为谦虚,只有那些无知、以少为多、得了一点点就认为自己了不起的人才像没有成熟的谷穗一样头是高昂的。
《大悲经》卷三中佛对阿难说“你观如来本所修行,诸善功德,在路行的时候,没有众生不倾侧,没有众生不顶礼,乃至于无情诸物,比如大地山林树木药草于佛行处没有不倾侧的,都要表示见到佛的恭敬。”为什么呢?因为佛在修菩萨行的时候,于诸师所倾侧的缘故,就是于和尚、阿奢黎、比丘、比丘尼前都要倾侧礼拜,也于父母第一尊重倾侧礼拜。还有于长宿、中年、少年、亲友、骨血前无不倾侧,这是说佛当菩萨的时候,尽一切机缘谦卑低下、恭敬别人,于佛菩萨、善知识、声闻、缘觉、外道、五通仙人、婆罗门、沙门如是一切无不倾侧,也就是说佛没有不恭敬的。以如是善业故得成佛之后,彼诸事物有情无情在如来行时没有不倾侧礼敬的。因果因果,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得尊重别人,这就是修行。其实不仅对于大德我们要尊重,就是对于普通的出家人,在家居士或居下位的出家人也要如此尊重的。
【原文】凡坐位,当让大德上坐,坐席亦然。[1]
[1]这条是说“坐”的威仪。只要是坐中,无论是只有几个人或是在出席宴会等聚会时,在家居士或初出家的下位者,都应该让大德长老或法师们坐上座。
【原文】凡见诸大德,不得叉腰。不得摇臂摇身。不得蹲坐。不得跳行。不得走行,除急务。不得缠颈覆头,除病。不得左右顾视。不得高处立。不得戏笑。余如律中所明,文繁不录。(走行:急行。)[1]
[1]凡是见到大德时,不要叉腰,无论是一个手还是两个手叉腰都不可以,也不能站的比大德高。叉腰和高处站立都是傲慢的一种表现,也是失威仪的。
走路时也不可以扭动身体,左摇右晃,甩胳膊而行
。走路要有规矩,摇身甩着胳膊走路,看上去不稳重,也是对大德的不恭敬。如果穿上海青,手必须要放在前面而行。有些居士穿着海青走路时,袖子甩来甩去的,这是不可以的。
此外,走路的时候就是走路,要学贤圣语、贤圣默,要端庄稳重。正确的走路是要先下脚跟、后下脚尖,这样看起来才是稳重大方的样子。
蹲坐、跳行、急行(有急事除外)、走路时左顾右盼或边走边嬉笑等都是不应该有的行为。因为这样有两点过失:一是乱念,不能收摄正念,使心散乱。二是失仪,仪表上不雅观,失了威仪。
《沙弥律仪要略述义》卷2中说“三千威仪,行为第一”, 学佛人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那么为何见诸大德不能缠颈覆头呢?缠颈就是把衣缠到脖子上,覆头就是用披巾盖头。因为印度的习俗,如果无病將衣缠在脖子上,或用披单盖在头上,这都是对人不恭敬的行为。所以在佛殿礼佛,以及见到大德师长致敬的时候,一定要把帽子摘下来。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