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网

太桥旦曾堪布:如何正确认识空性与光明?

发布时间:2024-09-27 01:04:09作者:心经全文网
太桥旦曾堪布:如何正确认识空性与光明?

如何正确认识空性与光明?

佛教中常常提到一个名词——空性。对于空性的概念,我们往往会有一些误解。下面,让我们从“缘起”、“无我”、“光明”三个角度,简单全面地认识一下空性。

空性并非是指什么都不存在,也就是“单空”,而是说任何一法都没有自性,虽然存在,但都是非实有的、非独立的,是因缘和合而显现的,这才是空性。正如龙树菩萨在《中论》中所说: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如何正确认识空性与光明?

也就是说,缘起之外没有空性,空性之外没有缘起,缘起与空性是一体的。当我们看到缘起的万法时,应该知道它的本质是空性;当我们谈起空性时,就该知道它能够显现万法。

比如说,我们发脾气时动手打了人,这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现象。打人的虽然是手,但手是被思想主宰的,而思想又是被脾气控制的,脾气又是无明、烦恼引发的,而无明、烦恼并不是实有的。所以,“打人”是由一系列的因缘和合而发生的,并没有实质,因此本质是空性;虽然是空性,但“打人”的事件却赫然显现了。一切万法都是如此——在空性中,由因缘和合而显现。就像天边的彩虹,虽然看上去七彩斑斓、赏心悦目,却并没有任何实质。

如何正确认识空性与光明?

缘起即是空性,空性就是“无我”,无我分为主观上的“人无我”和客观上的“法无我”。佛陀曾经三转法轮,第一次传了四圣谛,其中也讲了空性、人无我,但只是初步。佛陀在二转法轮时才宣说了真正的空性,比如《般若八千颂》、《般若十万颂》、《心经》等,将五蕴、十八界、轮回和涅槃全部抉择为空性。后来发展为中观的自续派和应成派,其中最完整的认识是应成派的见解,代表作就是龙树菩萨的《中论》。

“人无我”的对立面是“人我执”,如果以中观的观点观察我们自身,除了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的聚合之外,并没有一个实有的“我”。依次推理抉择,在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十二处、十八界中,都找不到一个真实存在的“我”。“我”只是一个假名,而“我执”只是一种错觉。这时就认识了“人无我”。

虽然认识了“人无我”,但是我们的感受仍然存在,我们觉得山河大地等外部物质世界还存在,这就是“法我执”。这时我们可以继续推理抉择,比如说,我们去观察一座房子——天花板是不是房子?墙壁是不是房子?地板是不是房子?再进行更细微的观察——砖石是不是墙壁?灰土是不是砖石?灰土是由各种微尘组成的……这样不断深入地观察下去,我们发现房子根本不是“真实存在”的,一切都由因缘和合而显现,这时候我们就能明白“法无我”。

如何正确认识空性与光明?

只有完全认识了人无我和法无我,才认识了完整的空性。小乘的声闻只能认识到人无我;小乘的缘觉能认识客观的法无我,不能证悟主观的法无我;大乘菩萨能认识两种无我;只有佛陀才彻底证悟了两种无我,这才是证悟了大空性。

佛陀在第三转法轮时,宣说了十部《如来藏经》,讲述了“光明”的概念,这属于显教的内容。龙树菩萨根据十部《如来藏经》,著作了《法界赞》。弥勒菩萨则著作了《究竟一乘宝性论》,两部论典都是讲光明的,是连接显教和密宗的桥梁,是显密的交汇处。

而金刚乘所教授的“光明”,是最广大、最深入、最圆满的。噶举的大手印传承就属于金刚乘。大手印有三种层面——显教层面、金刚乘密续层面、金刚乘至高无上的要义层面。在中观派里,有“自空见”与“他空见”两种,“自空见”侧重于空性,“他空见”侧重于光明,空性与光明是一体的两面。噶举传承比较强调“他空见”。冈波巴大师说过,噶举传承显教层面的大手印是依据《究竟一乘宝性论》教授的,并强调:

心性俱生即法身,显现俱生法身光。

如何正确认识空性与光明?

就是说,一切显现都是法身之光明,空性与光明是不二的,是一体双运的。光明就是指觉醒、觉悟。佛陀的法、报、化三身功德,以及大圆镜智、妙观察智、成所做智、平等性智、法界体性智五种智慧,都属于光明,其本质是空性,其显现是光明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全文网